工程地质评价
1、冻土类型及分布、成分、组构、性质、厚度评价。冻土温度状况的变化,包括地表积雪、植被、水体、沼泽化、大气降水渗透作用、土的含水率、地形等影响引起的变化。季节冻结与季节融化深度的变化。
2、进行丽江-香格里拉段铁路规划区的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可以很好的指导该段线路比选和优化。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3、主要有: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地下水类型、埋深、补给;地震效应评价(砂土液化、震陷,特征周期,地震加速度等);地基处理方案建议。
4、这样,各个评价因子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才能够统合到一起进行评价。1)地貌:三角洲海积赋值100;水下岸坡赋值80;分支潮道赋值60;潮道沙脊侵蚀区赋值40。2)地层岩性(按工程地质基底):基岩赋值100;沙质土赋值60;淤泥赋值40。
5、(1)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该区地面下25m的沉积物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 )物,岩性以土黄—灰黄色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古河道带有粉砂、细砂分布,湖沼相沉积的灰黑色淤泥、淤泥质土比较少见。
6、由此可见,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颇多,本节将对直接影响东营市经济发展和规划的地表下25m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性质的区域性变化等进行深入研究。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原则与 ***
因此,我们在进行三江平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时,主要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1)从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强度,作为评价地质环境质量的基础。 2)地质环境系统内各组成子系统的质量的综合,体现地质环境系统的总体质量。
(3)评价某一个对象的质量,在程序上应遵循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先评价单因素对评价目的的适宜程度,再综合评价整体的适宜程度。
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一般包括准备、系统分析、设计、综合评价和调控5个阶段。
(2)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一是所选择的生态因子对生态具有较显著的影响,二是所选择的生态因子在各网格单元的分布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性。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要素是地质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地质岩性:指岩石的软硬程度及成因,是划分岩石等级的主要依据。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一般认为它包括岩土(岩石和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
结合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能够节约土地、减少平整土石方工程投资,有利于城市管理。城市各项工程设施的建设对用地的坡度都有具体的要求。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各种地质因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以及岩溶、滑坡、崩坍、砂土液化、地基变形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地质环境系统内各组成子系统的质量的综合,体现地质环境系统的总体质量。 3)各子系统内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子系统的环境质量的贡献大小是不相同的,但各个子系统的质量对地质环境系统综合质量的贡献,处于相同的地位。
其地质环境特点是: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较好,除局部地段外,地质灾害不发育,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1)质量是针对事物或工作而言,应有可供量度构成成分,即评价要素。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因素必须是地质环境、地质资源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因素。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涉及多层次、多种因素的评价问题,分级界线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故采用模糊数学 *** 评价较为合理,其中模糊综合评判法已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价领域。
在表5-12中,由综合评定结果可知:该矿地质环境质量指标加权评定平均分值为0.422,查表5-2可得,该矿的地质环境质量属于较好(Ⅰ级)。
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与综合分区 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控制和预防已经发生的与尚未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对地质环境进行综合分区的目的。
黄土地区的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适宜性评价
如上所述,现有垃圾场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主要以垃圾场对地质环境的污染评价结果为基础,综合分析场地的地质稳定性、垃圾体稳定性、地层防护条件、水文地质特征等。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满足选择在城市规划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及水源地保区和供水远景规划区以外,并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以及位于城市夏季主导风向下风方向。
垃圾场选址影响分析 与岩溶山区相比,一般山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同样复杂。但在进行城市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评价时,无须考虑岩溶作用的影响问题。仅需重点考虑基岩裂隙、节理、断裂构造等对垃圾填埋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