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社厅2022年职称评审
一、评审范围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在皖各类企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我省就业的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
(二)在皖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我省颁发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专业技术人才。
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含返聘在岗)不得申报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
事业单位申报人员须在岗位结构比例范围内申报评审。
二、重点工作
(一)持续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专业技术人才为中心,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探索把贡献率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努力构建活力迸发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人才发展松绑减负,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发挥好塌瞎职称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已出台的各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遵循各类人才成长规律,修订完善我省相应系列人才评价标准条件,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今年开展自科系列科学传播专业高级职称评审,由省科协具体组织实施。
(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系列(专业)中,增设技术经纪人类别,为从事科技成果转移、孵化、评价、运营、咨询、服务、研究等要素资源高效配置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审。各市、省直各相关单位在开展职称评审中,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结合行业实际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成长规律,赋予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和论文、项目、专利、创新成果等同样的权重。各地各单位要加快修订相关评价标准和条件,细化、实化、规范化相应评价标准,增强标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在安徽落地转化。
(三)推进跨区域职称互认工作。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对从外省市和中央部委所属企事业单位跨区域、跨单位流动到我省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在原区域、原单位取得的职称(“双定向”和非国有除外),可由用人单位依据其工作岗位和实际水平予以确认,并在单位内部自行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和用人单位有人社部门确认需求的,应按照《安徽省职称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皖人社发〔2018〕5号)关于异地职称确认相关规定进行确认,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四)规范委托评审程序。我省暂无评审条件的高级职称,需按规定程序审核拆袭后,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一出具委托评审函。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委托的评审结果一律无效。其中, *** 援疆援青专业技术人才在援派期间可选择在派出地或者受援地参加职称评审。在受援地参加职称评审的,申报材料经派出单位审核同意后,由受援地按照本地区评审标准直接组织评审,无需履行其他报批或者委托手续。援派期1年(含)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受援地取得的职称,援派期满回到我省后继续有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不再发文确认受援地职称评审结果。外省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委托我省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的,需向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外省省级职称管理部门出具的委托评审函。中央驻皖单位或外省驻皖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分公司、办事处等)专业技术人才,如需在我省申报评审,须经具有人事管理权团御空限的上级主管部门提交委托函,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技处核准同意后指定相应评审委员会受理。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不得擅自受理委托材料,否则评审结果一律无效。
(五)抓好继续教育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关于做好2022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22〕60号)要求认真抓好落实。2022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采取 *** 在线学习。专业技术人员登录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进入“资讯中心”栏(或直接打开网址由“继续教育官方入口”),点击“专技人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继续教育”,登录并注册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可在省人社厅公开征集的7个选题中任选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公需课学习后,须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可打印合格证书。专业科目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可采用 *** 学习和集中面授方式进行。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须完成公需科目学习不少于30学时,专业科目学习不少于60学时。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职称的最近一个任职周期内,年度继续教育学时平均达到规定学时即可(但不得在一个年度内突击完成最近一个任职周期内所需学时。持续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基地培训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对全省50家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基地,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基地,给予限期整改;对经整改后工作仍不合格的,予以撤销,并适时增设。
(六)健 *** 称评审公共服务体系。今年起,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专技人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栏目开通全省统一管理的职称评审公共服务,全面推行职称申报、受理、审核、评审、公布、发证等全过程一网通办。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职称数据归集管理,完成年度评审工作后应及时将职称评审数据按照规范格式、规定程序从职称系统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加快推进历史数据归集工作,按照 “谁评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从近及远”方式,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历史职称信息查询验证服务。积极推进资格证书补(换)发网上申请核发工作,优化证书发放流程,提高证书办理效率。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七)做好职称 *** 维稳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对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要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模式,依法依规、认真负责地做好接访工作,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建立职称 *** 工作台账,要明确责任人,明确办理时限,及时受理举报并认真核查处理,对反映职称的各类问题,要按照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的要求,逐级认真调查核实,提出明确意见,并按要求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交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
(八)强化职称评审巡查工作。为进一步确保职称评审权限“下得去、接得住、落得实”,持续加大对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地方和单位的监管巡查力度,确保评审工作顺利开展、评审结果有效使用。会同省教育厅和省卫健委对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的自主评审单位进行巡查。巡查要求以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抓手,以承接下放评审权、开展自主评审的单位为重点,以事前、事中、事后和综合巡查为载体,深入了解各地、各单位职称评审工作开展情况。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必要时对巡查结果予以通报,并对巡查结果予以使用,对整改不力不能保证评审质量的,暂停其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对单位或个人违反职称评审工作制度、纪律的,依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工作要求
(一)加大审核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做好本地区、本单位申报工作,对照标准条件逐条逐项把好资格审查关。严格实行“谁受理、谁负责、谁审核”,做到逐级推荐审核,严格执行评审制度,落实审核责任。对未按规定程序开展申报、评审工作的,其推荐、评审结果一律无效。
(二)严格评审纪律。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职称评审政策,不得擅自开政策口子,不得擅自扩大评审范围,不得设立综合性评委会。确需单独出台职称政策口径的,应事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同意。凡违反政策规定、评审程序和纪律要求,或把关不严影响评审质量、导致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的,经调查核实后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视情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纠正或者宣布评审结果无效;情节特别严重的按规定暂停或收回职称评审权,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三)加强评审监督。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托“专技人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面加强职称评审信息归集共享,强化安全意识,做好风险测评,加强信息系统使用安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所属评委会办事机构的检查和指导,督促加强职称评审工作纪律教育、规范评审工作程序、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
(四)完善诚信体系。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申报人员提交申报材料时应承诺提供的相关证书、业绩成果、论文等材料真实可靠。实行学术造假和职业道德失范“一票否决”,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并记入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库,记录期3年。
(五)落实优惠政策。持续做好疫情防控一线、民营企业、援派、乡村振兴、技能人才申报职称评审工作。对于不同类别人才,各地、各部门在职称评审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好倾斜激励政策。今年将视情遴选具有专业优势、服务能力强、行业自律水平高的商协会组建社会化职称评审机构,开展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对在全国和省博士后创新创业赛、揭榜领题赛等获奖的博士后项目,可作为出站博士后认定评审高级职称的业绩能力条件。
(六)禁止多头申报。根据《安徽省职称评审工作实施办法》(皖人社发〔2018〕5号)文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在同一年度只能申报一个系列(专业)职称,不得同时申报两个以上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两个不同专业的职称。各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负担起主体责任,对在同一年度多头申报职称资格的,取消其申报资格;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原则上予以取消。
(七)加大宣传力度。自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以来,我省配套出台多项职称政策,但仍有部分基层和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对政策不了解的情况,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创新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业务培训,力促职称政策宣传全面覆盖,增加专业技术人才对职称政策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知晓度,提升执行力。
(八)把握时间节点。2022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计划从7月份开始,各高评会需在11月底前完成年度评审任务,12月底前完成报批工作;中、初级职称评审的具体时间由各地、各部门自行确定。各高评会组建单位应根据工作实际拟定具体的年度评审工作安排,做好评审材料的受理、审核、整理汇总及会前准备等各项工作,保证评审会按计划如期进行,不得跨年度评审。确有特殊情况需推迟评审未完成年度评审任务的,应书面征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同意。
本通知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和我省现行职称工作相关政策执行。
2021安徽省职称评审条件调整?
2021安徽省职称评审条件没有调整,按照2016年以来出台的各系列职称改革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条件执行。
具体申报评审条件:
(一)职称评审条件按照我省2016年以来出台的各系列职称改革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条件执行,具体以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知为准。高校和自主评审单位职称评审条件按照经备案的标准条件执行。
(二)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不作统一要求,成绩仅作为参考条件。确需评价外语、计算机能力水平的,由职称评审委员会或用人单位自主确定。对粤东西北地区和县(区)所属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不作要求。
(三)继续教育条件按照《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执行,除有特殊规定的系列(专业)外,原则上要求提供2021年《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四)除法律法规对学历要求有规定的系列(专业)外,在我省职称评审工作中,技工院校中级技工班毕业生与中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高级工班毕业生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预备 *** ( *** )班毕业生与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
评审范围
(一)在皖各类企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我省就业的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
(二)在皖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我省颁发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专业技术人才。
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含返聘在岗)不得申报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
以上内容参考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1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2021安徽省职称评审条件调整为什么了?
相关如下:
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2021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计划从7月份开始,各高评会需在11月底前完成年度评审任务,12月底前完成报批工作;中、初级职称评审的具体时间由各地、各部门自行确定。
探索把贡献率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
今年,安徽省将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把职称制度改革和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引向深入,更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根据相关文件精神,遵循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建立起符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加快修订完善播音、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地勘土地测绘工程、通信工程、经济、律师、统计、体育、档案、出版、新闻、工艺美术等人才评价标准条件,健全人才评价科学体系。
探索把贡献率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克服人才评价中“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问题,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以及创新成果、实际贡献等,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今年开始组织开展正高级审计师职称评审工作。
贯通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发展通道:
今年,安徽省将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为重点,促进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深度融合。
今年将根据标准条件首次开展评审,按照“遵循现状、归口评审”总体原则,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高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工作,不在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评审范围之内的职业(工种),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评审工作,具体程序将在工作部署时明确。
民企专技人员申报职称可不作论文要求:
不少民企人才虽然在技术上本领过硬,但苦于没有论文,评职称却屡屡碰壁。对于这种尴尬的现象,安徽省今年做到对症下药,让论文不再成为“拦路虎”。
在今年的职称评审中,安徽省将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理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可不作论文要求,相关专利成果、技术突破、工艺流程、标准开发、成果转化等均可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之前批准设立的省工商联建筑(电力)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和安徽省安装和机械设备协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外。
今年增批安徽建造师协会、水利水电行业协会分别设立建设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为其协会内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审工作,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职称申报渠道,取得的职称可社会化通用。
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为进一步畅通安徽省博士后职业发展通道,吸引更多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留在安徽创新创业,今年安徽省对留在省内各类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研究成果突出的出站博士后可直接认定高级职称。
按照“干什么,评什么”的原则,博士后在站的期间科研成果作为重点评价内容,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等对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实际贡献,鼓励博士后在站期间潜心科研,一心一意在科研方面出成果、出效益。
教师卫生系列试点网上申报及评审:
评审信息化建设也是今年安徽省职称评审的一大亮点。依托“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上办事大厅”开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入口。今年将在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卫生系列等进行试点网上申报及评审,具体内容另行通知。
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系统填写个人信息,自动生成《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同时提交申报电子材料。省人社厅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耐心细致的为专业技术人员答疑解惑,加快实现职称申报、受理、审核、评审、公布、发证等一网通办。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什么时候成立的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情况 一、学院的历史沿革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姚公社区地段(金寨南路468号),隶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是在原安徽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发展起来的。 原安徽广播电视学校成立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主要负责省内广播系统职工培训,“文革”期间停办。1974年恢复建校,更名为安徽省广播学校。1984年,经省 *** (84)政函12号文件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当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全日制中专生。1991年,省编办皖编字(1991)015号文件按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方式,批准增设安徽广播电视干部学校,组织成人学历教育和系统内职工培训,并先后建立了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函授站,开展专科层次的函授教育。 2002年安徽省人民 *** (2002)104号文件批准批准,在安徽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事业单位,副厅级建制,由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和管理,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指导。领导体制为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样,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就成为继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浙江传媒学院)和太原干部管理学院后全国第四所广播电视类高等学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广播影视类高等职业院校。 二、“十五”期间学院发展基本概况 (一)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 1、机构设置情况:“十五”期间学院顺利完成升格,根据皖编[2005]28号文和学院实际情况,学院现设有14个处级机构,其中党政管理机构6个: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保卫处、财务处))、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图书馆)、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总务处、纪检监察室(行政总支);教学机构6个:新闻系、影视艺术系、信息工程系、播音主持系、基础教学部、成教中心;教学辅助机构1个:实训中心。另根据学院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设置教学总支为副处级机构,设置工会、团委为2个正科级机构。 2、干部配备情况:2004―2005年学院通过公开选拔、竞聘上岗,选配了中层正副职干部,成立了三级机构,确定了负责人。2006年学院根据省编委三定方案精神,经局党组批准选拔了首批6位副处级干部,现二级机构,副处级干部9人,院领导规定职数5名,现到位4人。 (二)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现开设25个专科层次专业,其中新闻系4个专业:新闻采编与 *** 、戏剧影视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影视艺术系10个专业:电视节目 *** 、影视广告、影视动画、影视表演、人物形象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传媒策划与管理、编导、音像技术、摄影摄像技术;信息工程系8个专业:广播电视技术、卫星数字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 *** 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播音主持系3个专业:主持与播音、空中乘务、、广告与会展。学院学科专业既突出广播影视特色,同时覆盖面宽,形成了文、工、艺、管的学科结构。 “十五”期间,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现已面向全国19个外省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由2000年的1900人增加到现在3899人,成人教育目前已达400多人。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离退休人员27人,临时用工42人,合计279人。在编人员77人。 在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5人,本科以上113人。副高职称17人(其中副教授11人)、讲师33人、“双师型”教师20人,另外学院还与省电台、省电视台等单位签订协议,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专业外聘教师队伍约110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学院办学条件逐年有所改善。学院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2544平方米(含3192平方米教职工宿舍)。学院现有固定资产5100万元,仪器设备价值1100多万元,建有学术报告厅、演播厅、计算机中心、广播电台、实验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站等50多个专业实验实习场所,能基本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 图书馆建有60座的电子阅览室,订阅各种期刊共471种、图书(纸质)藏量达9万余册。 从2002年升格到2005年,学院各项收入8027万元,平均一年2000多万元。省局每年也有稳定的投入,单是基建专项,三年多来,省局已投入1200万元。 (五)教学教研情况 “十五”期间,学院确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稳步推进以“宽基础,活模块”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几年的办学实践,学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1)通过初具规模的校园电台、电视台,按照“前堂后台”的教改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能进行采、编、摄、录、制到播出的“一条龙”实训锻炼; (2)学院师生以集中或分批的方式到省电台、省电视台、省传输发射总台等学院定点实习基地进行脱产顶岗实践,或参观学习,实现与省级传媒单位的资源共享; (3)通过广播电视宽带网与中国传媒大学建立远程工作站,实行双向传输,学生可以网上查阅中国传媒大学图书资料,共享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资源; (4)在省广电局的支持要求下,省三台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名主持、名编辑、名记者、名编导,常年在学院兼课,使学院拥有一批既有懂理论、又有实践的“双师型”特色的专业教师,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六)学生就业工作 “十五”期间,学院就业工作不断加强,落实了就业工作“三到位”和“一把手工程”;对就业工作实施全员奖励办法;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了两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首届(0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7%。今年(06届)毕业生截至4月底992人已就业801人,就业率达到80.7%。 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遍及全国各地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从省电台、省电视台到全省各市、县广电局、电台、电视台以及 *** 公司的主要专业骨干技术人员大都是我校毕业生,有许多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同时还涌现了如安徽电视台马滢、方田、李莉、袁海群、吴薇,省电台汪茜、张荔、闫冬梅等一批省内外知名的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学院的知名度也不断扩大。 (七)党、团、工会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了教学党总支和行政党总支2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1个业余党校。截至2005年12月份,全校共有党员263名,其中在校学生党员159余名,教职工党员104名。 学院重视工会、教代会和团委的组织建设。院工会顺利召开了首届教代会。学院团委下属有4个团总支,94个团支部,现有团员3093人,院系两级设有学生会和15个学生社团。 1999年到2005年学院连续被评为省直“三优”文明单位。 (八)、目前学院正在推进的四项改革举措 一是“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 二是管理体制改革。学院首先在教学系部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二级管理,学院相继制定出台了《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二级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安广院系部经费包干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职责,推进二级管理。 完善成教中心承包方案,以成教中心为改革试点单位试行产业化运作,推进准成本经济核算承包制;以食堂改革为后勤社会化改革试点,试行高校后勤集团承包制。 三是人事制度改革。对新进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凡进必考,一律实行岗位聘用。对中层正副职实行竞争上岗。启用占编聘用等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四是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学院对于新进人员采用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并制定《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人员 *** 和管理暂行规定》,积极推进岗位聘用制,设置岗位工资、校龄工资、奖励工资、适当福利,并为聘用人员办理三项保险。 三、“十一五”期间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定位 (一)发展思路 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其他教育方式为补充,以艺术类教育为特色,以省外招生为拓展,逐步形成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结构合理的多元办学格局,依托市场、创新机制、注重素质、强化技能,努力建成办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培养模式灵活、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办学定位: 发展规模定位:“十一五”期间办学评估规模为3500人,发展规模为6000―8000人。 办学层次结构定位:以高中起点三年制高职为主体,以初中起点五年制中职、五年制高职和成人教育为补充。 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之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传媒,依托广电,面向社会;立足安徽,面向全国;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发展规划定位:以规划新校区建设为中心任务,在整体置换老校区的基础上,抓住进入合肥职教城的契机,建设一个占地500―800亩左右的新校区。 发展目标定位:建成行业领先、水平达标、特色鲜明,全面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安徽省职称评审条件调整
职称一年一评!一定要把握时间准备好材料,还需要论文,业绩等内容,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为了材料齐全提高通过率,通过的人才很多都是提前半年至1年开始准备。
2022年职称申报条件:
1、助理职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中级职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高级职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
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条件如下:
1.助理职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中级职称:(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申报材料:
1.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表》一份(仔细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及相关培训工作经历,资料上报后无法修改)。
2.身**证、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继续教育相关证书及其他书面证明材料彩色扫描或复印件。
3.近期2寸蓝底数码免冠照片底片或扫描件。
4.申报中、高级职称需提供现有职称彩色扫描或复印件(如没有职称,视工作年限而定)。
5.评审周期为1-2个月。当地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评定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