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厅评审的职称证是属于单位评审的吗
是的。
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成就的等级称号。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按不同的系列去划分种类,如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系列等。其级别一般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级别,有部分系列初级可分设为助理级和员级。
科学技术厅是主管全省科技工作的省 *** 组成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出全省科技发展战略的建议;牵头拟订激励自主创新 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和监督。(二)牵头拟订全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定全省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和优先发展领域,负责《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三)提出全省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和重大措施建议,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审核科研机构的组建和调整,优化科研机构布局。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科技厅评的职称可以做什么
科技厅评审审批的专业技术职和任职资格证在全国仍然可以有效使用。早在八十年代,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就是由各级 *** 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者必须是干部身份。由于科技人才缺乏,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人员都被列入科技人员。到九十年代后,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职称工作移交到劳动人事局。
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如何改革?
2019年5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技司、科技部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 ***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制定出台《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激发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措施。
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人员是关键。要构建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引导科研人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关键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下功夫。
第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1986年建立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聘任制度,对调动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自然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如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四唯”问题突出等问题,均需要通过改革加以完善。
问:《意见》起草出台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按照中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2017年底,我们开展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意见起草工作,组织力量开展书面调研和实地调研,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听取意见建议,形成了《意见》初稿。
2018年9月,我们就文稿正式征求了各地、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方普遍认为,《意见》突出问题导向,改革措施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自然科学研究队伍实际,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征求意见情况,我们对《意见》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意见》起草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等科研人员集中的部门贡献了重要力量。
2019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正式印发《意见》。
问:《意见》在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突破?
答:《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在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促进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改革举措。
一是在完善评价标准方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评价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对科研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根据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分为从事基础研究、从事应用研究和从事科技咨询与科技管理服务的人员三类,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价。破除“四唯”倾向,淡化学历要求,学历不再是否决项,不具备相应学历可以通过同行专家推荐进行破格申报;淡化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改变片面将论文、著作数量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的做法,注重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不把奖项、荣誉性称号作为限制性条件。
二是在创新评价机制方面。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对特殊人才打破常规,采取特殊方式进行评价。打破户籍、地域、身份等制约,确保民办机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在职称评审方面享有平等待遇,保障离岗创业或 *** 科研人员评审权利。建立绿色通道,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颠覆性、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的,作出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可直接申报评审副研究员、研究员职称。
三是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逐步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市地或符合条件的科研单位,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加强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减少各类申报表格和纸质证明材料,科研项目、人才支持计划等申报材料中与职称相关的内容,可作为职称评审的参考,为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审“减负”。
问:对贯彻落实《意见》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确保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抓好改革重点任务的落实。
三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和宣传引导工作,广泛听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意见,回应社会关切,统筹处理好改革推进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引导科研人员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营造共同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甘肃专技网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北师范大学
为甘肃省专技人员提供政策资讯、教育教学、培训服务
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算是什么级别的奖励啊?
是省科协、省人社厅、省科技厅三家联合发文评选的,是厅局级奖项
麻烦采纳,谢谢!
于濂清的个人简介
于濂清,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男,内蒙古海拉尔人。
2002.7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获学士学位;2007.6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获博士学位;2009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7.7-至今 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材料物理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承担本专业必修课《材料物理性能》、《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以及材料化学专业的《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计划、高校科研专项各1项,校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贡献者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高性能烧结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项目获得2006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小汽车EMS燃油管总成的国产化研制”项目获得2003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高性能稀土永磁、烧结钕铁硼NdFeB、粘结钕铁硼领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余项,授权14项,企业应用效果显著。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论文被SCI收录20余篇, 被EI收录5篇,分别发表在“J. Magn. Magn. Mater”、“Physica B”等杂志。
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评审职称需要哪些条件?
自然科学科研人员如果要不行。要评职称的话需要的条件还是很多的,评中级职称起码要发表两篇以上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年度各项考核肯定要达到合格标准,如果评副高职称的话,就是需要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而且尺码是一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