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急啊!我向上对口的专业学校
学校校长:夏昌祥
学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学府路388号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学校网址:
学校 *** :0871-5522152 5522381
学校介绍: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8所之一的全国高职高专优秀院校和16所之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并举,多学科、综合性的院校。学校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云南省首批中专学校——云南个旧矿业技术学校;1954年迁至昆明市后改名为昆明有色金属工业学校,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1958年学校更名为昆明冶金工业学校,隶属国家冶金部,学校因发展良好而被评定为国家重点中专,成为全国知名的三所冶金工校之一;1985年成立了云南矿冶专科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由部属院校变为省属院校,成为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高等工程专科学校。风雨五十铸辉煌,学子5万谱华章,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中已为云南乃至全国培养毕业生50000余人,昔日的学子,如今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
学校位于四季如春的昆明市区,是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昆明市文明单位”。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队伍朝气蓬勃,设有15个教学部门,开设高职专业60多个(即:矿物资源工程、冶金工程、机械工程、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技术、电气工程、计算机与应用、测量工程、建筑工程、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装饰技术、公路工程、环境工程、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会计、英语、基础工程施工与管理、房屋设备安装、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及 *** 、市政工程管理、环境艺术设计、电子商务、导游、建筑水电工程、分析测试技术、地理信息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地理信息应用技术、分析测试技术、土木工程、机电技术应用、资产评估与管理、软件开发技术、城乡规划与建设、商贸英语、项目管理、电脑艺术设计、建材机械设计与维修、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工程地质勘查等),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1999~2005年学校拥有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市厅级课题、校级课题、横向课题共300多项,近5年编写出版教材和专著340余种。
学校成功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知名人士担任学校顾问和外聘专家,通过校企、院校、县校等合作形式,拥有300多个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拥有微机两千台,建立了有90多间教室联网、“四位一体”的多媒体电视教学辅助系统,建成了云南省一流的“电子电气实训中心”、“现代测绘实训中心”和“环境工程实训中心”,其中通风实验室是国家高校先进实验室,“现代测绘实训中心”被命名为“ 云南省示范性实验室”。学校同时还建有云南省一流的校园网和一流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其中21万多册电子图书可在网上阅读或下载。
学校经云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使我校成为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高校,可对430多个工种进行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和 *** 及高级 *** 资格培训鉴定。2003年到现在是云南省高校惟一可以开展维修电工高级 *** ,工程测量、采矿、冶炼类 *** 的培训和鉴定的机构。2004年,学校被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之后,学校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首批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百所试点职业院校之一。截止2005年10月,经我校进行技能培训鉴定,已有2万多人取得了相应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和 *** 、高级 *** 职业资格证书。
2004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 *** 批准,原云南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和云南流通经济学校整体并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现在,学校教职员工总数达到900多人,其中拥有教授9人,副高以上职称的270多人,在校学生近万人;学校占地面积30多万平米(近500亩),不含土地的净资产达到了近2亿多元。
学校经过多年特别是1999年以来的努力,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一)六年实现了“八个迅速”:与1998年相比,一是学生规模迅速扩大——高职在校生从2000余人扩大到近万人。二是办学专业迅速发展——高职专业数量从10个发展到近60个。三是固定资产迅速增长——学校主要通过 *** 政策支持和银行支持贷款办学,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元增长到2亿多元。四是微机数量迅速增加——从300多台增加到2000多台。已经配到每个办公室和每个教研室。校园网的推广使用推动了学校管理逐步迈向无纸化办公。五是师资队伍迅速加强——专任教师数量从100多人增加到600多人;副教授以上高职人员从40多人增加到270多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从10多人增加到160多人;教师参加科研的项目从6项增加到近300多项,教师参与全国通用高校教材编写的人员从2人增加到340多人,其中80多人担任主编,120多人担任副主编;截止2004年学校已拥有“双师型”教师246名,骨干教师119名,专业带头人36名,学术学科带头人24名,云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1人,省级各类专家20多人,国家级专家4人。六是办学条件迅速改善——学校不等不靠,争取银行贷款和自身滚动发展,六年共投入近亿元改善教学条件,现已形成能同时容纳10000名左右在校生的食宿、教学、实训基本配套且环境优美的办学条件。七是软件建设迅速跟上——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云岭先锋工程”、“人文素质教育工程”、“人才强校工程”、“细胞工程”、“爱心工程”、“暖心工程”、“用心工程”和“青年云岭先锋工程”,2005年,学校又及时实施了打造一流人才队伍的“创新工程”、“精品工程”和“名师工程”等,做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发展,全校已经形成了“风正、心齐、气顺、劲足、人气旺”的良好态势。八是招生就业迅速看好——2003年新生报到率高达92.13%。2004年招生超过3000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0%,2003年就业率达到90.55%。2004年高职毕业生有1294人,学校为毕业生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到2004年底就业率就达到93.03%。2005年,学校办学品种突破9种,招生3500人左右,毕业生人数在超过往年的情况下,就业率达到了93.6%,
(二)六年迈上了六个台阶:继学校1999年被省 *** 确定为云南省首批举办高职教育的高校以来:
——2000年顺利通过云南省高职专业办学资质评价,成为云南省高职办学首批合格高校;
——2001年成为全国独立建制高职院校中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16所之一而云南省惟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
——2002年学校成功举办50周年校庆,赢得广泛的社会声誉并成为首批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50个成员之一的高校,被省 *** 领导称为高职高专的排头兵;
——2003年又成为全国首批且全国28所院校之一而云南省惟一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高校之一,学校工作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全体专家的一致好评和推崇,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中首批8所之一的全国优秀高职高专院校;
——2004年,被确定为“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云南省高职院校惟一的“两课”优秀院校、被再次评为“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被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确定为“全国首批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国家级百所试点之一的高职院校”;学校在和同济大学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合作中被同济大学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确定为“中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2005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职业技术及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共同培养高职学生; 2005年初,学校又被云南省委省 *** 确定为全省3所之一的“云南省高等教育改革试点高校”;2005年5月26日学校又迎来了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院士及云南省委丹增副书记、云南省人民 *** 吴晓青副省长等省委、省 *** 领导和教育部职成教司刘占山副司长、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段跃庆、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陈智董事长、云南省教育厅何天淳厅长、和福生副厅长、罗嘉福副厅长等领导莅临我校视察和指导工作。
2005年,云南省高职高专研究会成立,我校被选为理事长单位;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分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我校召开,成立了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分会高职高专创新工作委员会,我校被选为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和高职高专创新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2005年又获得了若干荣誉: 1、国家类奖励有好几个:一是校长夏昌祥教授被授予“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光荣称号(全国1千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仅25位校长获此殊荣)。二是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学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三是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公共关系教育先进单位”。四是学校被评为“全国后勤工作先进单位”。五是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六是学校高职教育研究所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七是学校团委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志愿者先进协会”。2、省级奖励也有不少——一是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高校‘两课’评估优秀学校”;二是学校被评为“云南省德育教育先进集体”;三是学校被评为“云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学四是校被评为“云南省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五是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单位”;六是学校科技处被评为学校被评为“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七是学校图书馆被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图书馆”;八是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二等奖”;九是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目前正围绕“云南省高等教育改革试点高校”这一机遇,通过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将在“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等方面有更大发展,促进学校“三个文明”同步发展和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推动学校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界继续处于全国先进和领先地位,争取为云南乃至全国高职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团队
董英: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田永: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周强: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永生: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唐俊: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洪江: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昌武: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鹿辉阳: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祁鸣: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俞德庆: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焦苏华: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张自义: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云南省冶金厅厅长是谁
云南省没有冶金厅了,只要云南省冶金集团公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永
田永,男,汉族,1960年1月生,在职硕士, *** 党员,高级工程师,1982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云南省人民 *** 组成部门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云南省公安厅
云南省国家安全厅
云南省监察厅
云南省民政厅
云南省司法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省林业厅
云南省水利厅
云南省商务厅
云南省文化厅
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云南省审计厅
云南省人民 *** 外事办公室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昆明冶金工校是个什么样的学校?
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术并举,多学科、综合性的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隶属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 领导简介 夏昌祥(1957~ ),男,四川都江堰市人,1982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工学学士,1998年在职研究生毕业,教授,高级经济师。曾先后担任企业劳资人事员、工程技术员、车间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企业团委书记、企业分厂工会生产劳保部长、企业工会常务副主席、分矿分厂党总支书记、副分矿长、副厂长、企业纪委书记、企业党委书记。现任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学术学科带头人,曾荣获云南省新长征突击手及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主编有大学生规划教材《现代企业管理》,出版了学术专著《创新感悟》,主持和参与了两项国家级课题:教育部立项项目"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和"高职高专教育'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育部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产学研合作研究与实践”项目主持人。先后在全国多家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从美国之行看我国高职发展的几点走势》、《试论云南矿业支柱产业人才匮乏现状及其解决对策》、《试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体系构建》等30余篇学术论文。学校简介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8所优秀院校之一,是教育部确,并得到教育部和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学校始建于1952年,办学50多年已为云南省乃至全国培养毕业生5万余人。
学校位于四季如春的昆明市区,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校园文化浓厚,是“昆明市文明单位”。学校占地面积317,755.14m2,不含土地净资产达到1.5亿,学校现设校本部、西校区、北校区三个校区,在校学生近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80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在连续两年达到89.4%和90.6%的基础上,2004年达到92.03%,再度被评为“2004年度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队伍朝气蓬勃,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并举,多学科、高等专科学校。现设15个教学部门,56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现有专任教师568人,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20多人,“双师型”教师205人。
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等各级科研立项课题共257项,编写出版各种教材和专著近170余种。与院校、企业等单位合作建立了250多个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建立了由90多间教室联网、“四位一体”的多媒体电视教学辅助系统,建成了云南省一流的“电子电气实训中心”、“现代测绘实训中心”和“环境工程实训中心”,其中通风实验室是国家高校先进实验室,“现代测绘实训中心”被命名为“ 云南省示范性实验室”。学校同时还建有云南省一流的校园网和一流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其中21万多册电子图书可在网上阅读或下载。
经云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对84个工种,457个职业岗位进行中、高级技能鉴定。2004年,学校被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之后,学校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通确定为首批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百所试点职业院校之一。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具有招收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资格。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八所之一的优秀院校和国家重点示范高职院校。学校始建于1952年,为国家培养输送了5万多名技术管理人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并举,多学科、综合性的花园式万人高校。学生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合格或修满规定的学分,取得规定的技能证书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并上报国家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
学校共有三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昆明市学府路388号,西校区位于昆明市大普吉,北校区位于昆明市茨坝。学校固定资产上亿元,开设高职专业近60个,有1个国家级精品专业、4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近300多个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其中通风实验室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高校先进实验室”,“现代测绘技术中心”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高校示范性实验室”。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优秀的师资队伍。860多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占63%以上,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85%以上,高级职称人员230余人,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以对近90个工种涵盖的450多个职业岗位实施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学校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委托,独家可对全省维修电工 *** 和高级 *** 开展鉴定,同时可对全省采矿、选矿、冶炼、测量等工种进行 *** 鉴定。
近年来随着办学实力的增强,学校的信誉和形象得到很大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支持。2004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确定我校为全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试点高校,同年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学校为云南省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50年来,在上级的重视关心下,在校友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家输送了近三万名毕业生,为国家特别是为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是1999年学校抓住列入云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高校的机会,并努力探索高职发展之路以来,好事连台,喜事不断,一年一个新台阶,四年迈出四大步,学校得到了飞速发展。2002年与1998年相比,一是在校生规模从2000余人发展到5000多人;二是高职专业从10个发展到30个,并且拥有3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重点建设专业和6个特色专业;三是办学资产从3000余万元发展到近亿元;四是图书馆藏书从20余万册增加到30余万册,并在云南省同类院校中率先实现了图书微机联网管理;五是计算机从300余台增加到上千台;六是办学条件迅速改善,在云南省同类院校中率先建成了一流的图书馆微机联网管理系统;率先建成了一流的80多间教室联网“四位一体”的多媒体电视教学辅助系统;形成了一流的师资队伍,在530余名教职工队伍中,专任教师占到近70%,后勤人员只占1/1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近40人,还有60多人在攻读研究生课程,高级职称人员近百人,中职人员占到85%以上,同时拥有学术学科带头人16名,专业带头人26名,骨干教师78名,“双师型”教师148人,近30余名教师有幸参加了国家高职规划教材的编写,其中担任主编10人,副主编13人;率先建成了一流的“电子电气实训中心”、“现代测绘实训中心”和“环境工程实训中心”,现已建立了近百个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了一流的校园网;建成了一流的教室休息室;建成了一流的13000对平方米的多功能学生公寓;建成了一流的拥有两个分别容纳320余人多媒体学术大报告厅,8个多媒体教室和4个语言室在内的8000平方米新教学大楼;建成了一流的常年绿荫足球场和塑胶网球场;随着对学校大门、主教学楼、礼堂、图书馆和办公楼进行全面翻修装饰,将建成了一流的校园环境等等;八是学校声誉不断提升——学校测量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环境工程三个专业被教育部先后遴选为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高职在校生规模更大、高职开办专业最多、所拥有的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最多(三个)、办学环境美、办学条件优、办学实力强、办学特色浓的高职院校;学校被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确定为中高级技能鉴定的重点高校,批准学校可对430多个工种进行中高级技能鉴定,学校成功地与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签定了贷款900万元的银校合作协议和成功地与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签定了包括助学贷款和五年贷款信用额度为一亿元等内容的银校合作协议;学校成功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知名人士担任学校顾问和外聘专家;学校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承担和参与了三个国家级课题;学校有幸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每年高考的出题和评卷单位;学校继1999年列为云南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合格评价”和2000年学校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办学资质评价并成为云南省首批合格学校之后,2001年学校又通过教育部专家充分论证和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近1400所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评出的十余所之一,云南省唯一的第二批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成为了国家教育部和云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以工为主,工、管、文、商、艺术并举,多学科、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考生愿意报考我校,也有不少用人单位愿意接受学校的毕业生。学校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快车道”。
在党中央“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鼓舞下,学校抓住创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大好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按照“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一个大台阶”、“五年办好三件事”的发展构想,为把我校早日建成本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国家示范高职名校正不懈努力!
云南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遵照《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精神,我省对地勘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广泛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国有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省形成了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的勘查队伍。在地质勘查科研、找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事地质勘查的国有地勘单位涉及地矿、有色、煤炭、核工业、冶金、化工、建材、石油、黄金等9个工业部门。即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省煤田地质局、云南省核工业209地质大队、云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局昆明地质勘查队、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云南地质勘查院、中国建材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云南总队、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武警黄金第十支队。
根据国发〔1998〕22号文、国办发〔1999〕37号文和国办发〔2001〕2号文精神,原属国家经贸委管理的煤炭局所属的云南煤田地质局、原属国家地质矿产部的云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云南有色地质勘查局、原属核工业部地质总局的核工业209队和核工业云南地调院等5家地勘单位下划云南省,实施属地化管理;滇黔桂石油勘探局进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2002年4月11日组建中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冶金昆明地质勘查院进入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建材云南总队进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化工地质勘查院进入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武警黄金十三支队(后改为十支队)归属武警黄金指挥部。
属地化的地勘单位是省 *** 管理的事业单位。云南省地矿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是省 *** 管理的正厅级事业单位。云南省煤田地质局现隶属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为副厅级事业单位。云南省核工业209队和核工业云南地调院现隶属云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为正处级事业单位。
云南省地矿局下属28个正处级事业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下属21正处级事业单位,云南省煤田地质局下属6个处级单位。
截止到2006年底,云南省9个地勘部门共有职工3358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20611人,占61%,在职职工12977人,占39%。
(一)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人员状况
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职工31151人,占全部职工33588人的93%。其中离退休职工19842人,占离退休职工总数的96%,在职职工11309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87%。
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在岗职工6958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62%,待岗及其他人员4351人,占38%。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327人,占职工总数的42%,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7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3%,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261人,占42%,初级技术职称及以下技术人员2395人,占45%。在现有从事专业技术人员5314人中,地质专业人员1894人,占36%,物化探专业人员507人,占10%,探矿工程专业人员637人,占12%,其他专业人员2267人,占42%。
(二)未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人员状况
未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职工2437人,占全部职工33588人的7%,其中离退休职工769人,占职工人数的32%,在职职工1668人,占68%。
未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在岗职工1564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94%,待岗及其他人员104人,占6%。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461人,占职工总数的60%,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7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8%,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91人,占27%,初级技术职称及以下技术人员800人,占55%。在现有从事专业技术人员364人中,地质专业人员173人,占48%,物化探专业人员6人,占2%,探矿工程专业人员28人,占8%,其他专业人员157人,占42%。
(三)职工收入状况
2005年全省地勘单位在职职工人年均收入17143元,其中在岗职工人年均收入22114元。
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在职职工人年均收入15739元,其中在岗职工人年均收入20751元。
未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在职职工人年均收入26665元,其中在岗职工人年均收入28181元。
(四)资产状况
2005年末,全省地勘单位总资产63.69亿元,总负债26.43亿元,资产负债率41.5%。
2005年末,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总资产32.35亿元,总负债19.16亿元,资产负债率59.22%。
(五)社会保障及职工住房情况
实行属地化管理的5支地勘单位全部职工均按照云南省人民 *** 《云南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试行)》和《云南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业保险试行办法》(云政发〔1996〕150号)文件要求参加了云南省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实行属地化管理时,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在下划的地勘事业费基数中,已切块全部进入省社保,离退休金由省社保统一支付各单位。按省里要求,在职职工从2001年1月1日起,均已停止缴纳养老保险,且1996年7月至2000年12月原在省社保缴纳的养老保险已全部清退,等待执行省里的新政策。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各单位均已按属地原则参加了保险。
由于历史原因,云南9个地勘单位职工住房情况较差。目前应补贴的住房面积118.47万平方米,补贴住房金额5.81亿元。
实施属地化管理的5个地勘单位应补贴的住房面积115.5万平方米,其中,离退休职工应补贴的住房面积51万平方米,在职职工应补贴的住房面积64.5万平方米。应补贴住房金额5.46亿元,其中,离退休职工2.44亿元,在职职工3.02亿元。目前各单位局机关(包括核工业2个地勘单位)离退休职工住房补贴已由省财政拨款基本解决。
(六)云南省勘查资质情况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云南省地质勘查单位除上述9个工业部门的地勘队伍外,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元投资的勘查格局。云南省已经取得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共计73家,其中甲级27家,16家乙级,30家丙级。外省区到云南省开展地勘工作登记备案的勘查资质单位共计36家。
二、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各地勘单位现从事的产业主要有地勘业(包括大调查、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地质技术劳务等)、工勘业(包括岩土施工)、多种经营业等三大产业。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2005年实现收入20.73亿元,其中地勘业收入10.15亿元(其中:中央及地方财政地勘费拨款4.13亿元,矿业权收入0.12亿元,矿产品收入4.75亿元,地质勘查技术劳务收入1.15亿元),占49%,工勘业收入5.1亿元,占25%,多种经营5.48亿元,占26%。2005年实现利润4867万元。收入利润率为2.3%。
2005年分矿种投入资金情况:铜5777万元、铅锌3356万元、金15319万元、银60万元、铁316万元、锰624万元、煤3566万元、磷653万元、石油天然气10.96亿元,其他矿种1729万元。
完成地质工作实物工作量情况:机械岩心钻探6.9万米、坑探1.96万米、槽探23.3万立方米、浅井0.54万米。
属地化地勘单位资金来源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省财政地勘事业费拨款
属地化地勘单位2005年省财政地勘事业费拨款合计58454万元,其中,地矿局32000万元、有色局19700万元、煤田局4520万元、核工业2234万元。
2.中央和地方财政各类项目专项资金
属地化地勘单位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各类项目专项资金合计8245万元,其中地矿局4925万元、有色局2900万元、煤田局240万元、核工业180万元。
3.市场经营收入
属地化地勘单位2005年市场经营收入合计139852万元,其中,地矿局收入108775万元、有色局收入26800万元、煤田局收入3169万元、核工业两支队伍收入1108万元。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一)地勘单位的主体实现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预算内地质工作任务逐年减少,地勘费逐年下降,地勘单位面临着生存困难,整个地勘行业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指导方针,以地质成果商品化、地勘单位管理企业化、地质工作社会化为总体目标,积极引进市场机制,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以开拓地质市场为突破口,在完成国家地质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兴办了多种经营产业,通过对外创收,安置富余人员,弥补了地勘事业费的不足。通过多年努力,我省各地勘单位(特别是属地化后)基本维持了队伍的生存和稳定。
1998~2001年,按照国家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原地矿、有色、煤炭、核工业的地勘队伍先后下划云南省,实行属地化管理,并按照企业化经营方向,积极推进地勘单位内部改革。云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省煤田地质局主要开展了以局为单元,将精干队伍和优良资产从地质队剥离出来,进行优化配置和重组,构筑产业实体,推进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结构调整战略,概括起来就是在地勘单位内部进行了分离、重组以及改制工作。
分离就是将主业和优良资产、精干人员从地质队分离出来,组建名副其实的公司,推进企业化经营,剩下的继续保留地质队外壳,实行事业管理,从事离退休和内退、待岗职工管理,基地物业管理,职工身份管理和社会保险管理等。
重组就是在事企分离以后,在全局范围对产业进行重组:如云南地矿局将全局17个各个级别的施工资质企业,重组为国土建设工程公司、地质工程勘察公司、地矿建设工程公司和南方地勘工程公司等4个高资质勘察施工企业(施工一级,勘察甲、乙级);云南有色地质局围绕着地质找矿,将全局找矿的骨干力量进行整合,集中到重点区带和重点项目;云南煤田地质局以局为单元组建了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组建了钻探施工队,完成对昆明工程勘察公司的重组。3个单位对多种经营产业也围绕着骨干企业实施了重组。
改制就是在分离、重组的基础上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云南地矿局以局属云南地矿勘查工程总公司(集团)(以下简称局集团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等5家发起人,组建了以矿产资源勘查为主业的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有色地质局在勘测设计院、金泉大酒店、308队等单位推进了股份制改革,对各队的几十个二级实体实行内部企业化运作,大部分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核工业地勘单位也准备实施事企分体运行改制工作。
未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改革工作进展不一:有的单位正在尝试企业化改革,如化工地勘院、建材地质队;有的单位已是公司运作如冶金地调院、中石化南方分公司,没有统一的具体改革办法。
(二)初步建立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
目前我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主要以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和云南省环境监测总站为主体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承担。另外,有色地质局、煤田地质局等地勘单位也有部分人员承担少量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 *** 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通知》为做实做强我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云南省 *** 决定组建隶属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地调局,组建方案已报省编委待批复。
1.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地质队伍属地化后,根据国家的要求,省编办2000年2月22日批复原省地矿厅:同意成立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为厅管理的处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00名。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和云南省地勘局共同协商,在云南省地勘局地调院基础上组建了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以局为主管理,主要职能是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益 *** ,为云南大型国有矿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按处级的干部配备和机构设置组建,院长由副局级领导兼任。2004年开始独立核算运行。截至2005年底,全院有副局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22名(其中,正处级6名,副处级16名);在职职工270人,包含院部机关44人,职能处室7个:办公室、基础调查处、资源评价处、对外合作与科技处、计划处、财务处、劳动人事处。技术服务部门2个:信息中心、资料馆。下属地质科学研究所(昆明)15人,水工环所(昆明)15人,区调所(玉溪)30人,物化探所(宜良)56人,矿产所(大理)83人,测试中心(昆明)27人。全院现有教授级高工10人,高级工程师75人,工程师106人。扣除由地调院代管的地矿局测试中心、信息中心、地质资料馆以及未进入地调院编制等人员,实际在册职工约210人,几乎全部为技术干部,没有离退休人员。
地调院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土资源大调查(每年2000万~300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1500万~1800万元)、中央补贴地方地质勘查项目经费(100万元);地勘事业拨款(约400万元);社会地质勘查项目等。2005年度总收入6515万元,固定资产约650.66万元。
2.省环境监测总站
省环境监测总站于1987年由地矿部批准成立,为县(处)级事业单位,定编150人。主要职责是从事全省地质环境监测调查、研究和保护,为 *** 的相应管理职能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截至2005年底,其在册职工101名,包括在职在编职工67名,其中内退12人,退休职工34名,实际在职职工55人。处级干部3名,正高工2名,副高工11名。
经费来源主要有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矿山调查、泥石流应急调查与治理工程、地下水监测补助、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等专项公益性项目和少量社会项目及地勘事业拨款。2005年总收入1051万元,固定资产为309.29万元。
(三)启动了深化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前期工作
2003年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3〕76号),同年9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和行业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358号)。为贯彻这两个文件精神,根据省 *** 办公厅的批示,由我厅牵头,省发改委、经委、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厅、国资委参加,就深化我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加强我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进行了一轮调研。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我厅起草了《云南省人民 *** 关于深化国有地质勘查队伍改革的实施意见》(代拟稿)报省 *** 。《实施意见》重点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矿业权、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的处置以及职工住房、社保、工资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同时对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因《实施意见》涉及矿业权价款的处置问题,省 *** 办公厅批示待我省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后再对《实施意见》进行修改报审。《实施意见》最终未能出台。
四、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的设想
(一)组建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按照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分开运行、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建实建强公益性队伍的原则和要求,组建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队伍建成后,主要承担国家及省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及重要矿产的勘查任务。按人员精干、结构合理、装备精良、能担重任的要求,以现有从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和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基础,从属地化的国有地勘单位中抽调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及面向社会 *** 专业技术骨干,组建云南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二)推进其他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
全省除保留一支公益性地勘队伍外,其他地勘单位在属地化基础上逐步向企业化改革,组建规模化、集团化并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地质勘查开发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为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的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实体公司,从跨行业系统角度拟组整合为地勘总公司(方案一)或按系统分别组建地矿、有色、煤炭、勘查公司(方案二)。拟在原调研的基础上,本着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研究制定《关于深化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意见(或通知)》,报请省 *** 出台,提出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帮助地勘单位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对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扶持力度,确保地勘单位改革的平稳推进。
五、对策建议
属地化管理后,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地质服务领域,推进企业化经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未能分体运行
地勘单位在逐步推进企业化经营过程中,由于体制不顺、事企不分、职责不清,事企两种机制并轨运行,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未分体运行,导致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不能公平享用,未能有效促进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健康发展。建议从中央 *** 层面出台文件理顺各省各行其是的做法。
(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1.社会保障问题
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后,地质勘查事业费主要为人员经费,但离退休职工及在职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均不含在人员经费中,这部分资金仍由地勘单位承担。
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及大病统筹费用,由于属地化时未包含在下划的离退休经费费用基数中,占用了在职人员费用,导致在职人员经费紧张。
建议社保资金对国有地勘队伍适度倾斜。
2.历史欠账过多,负担沉重
尽管国有地勘单位的职工住房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国家的房改政策尚未落实到位。按规定标准不达标,甚至还有部分无房户。目前5支实施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应补贴的住房面积115.5万平方米,应补贴住房金额5.46亿元。
部分野外地勘单位没能实现基地搬迁进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地配套设施较差而且老化,职工生活极不方便,同时也给单位发展其他产业带来困难,加大了改革难度。
建议各级 *** 在房改方面在老房子老基地改造方面给予国有地勘单位职工集资建房、经济适用房方面的政策优优惠。
(三)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国家对地勘队伍的投入主要是地勘事业费。由于地勘单位人均费用较低,经费紧张,地勘事业费主要用于维持人员基本费用,无多余资金投资地质勘查工作,影响到地质找矿及地勘单位自身的改革发展。
建议中央及地方各级 *** 从保障社会经济安全战略角度,加大对重点成矿区域和重点矿种地勘找矿及地质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云南单招培训机构哪个比较好
1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 *** 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55年,是一所专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学院。2013年通过省级示范校验收。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昆明市园林单位,省级园林单位,高职教育先进集体、全省绿化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门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5年 公立 林业 云南省林业厅
2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备案、云南省 *** 批准,在原有几所大中专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市市中心。景洪市地处云南省南部,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越南、柬埔寨毗邻。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校门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2001年 公立 综合 云南省教育厅
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学校占地1240多亩,现有莲华、安宁两个校区,办学条件优越,学习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校园环境优美怡人。现有学生15000多名,全校在编教职工942名,其中:正高职称77人,副高职称292人;建成363个校外实训基地,28个校内实训基地,368个实训室,拥有1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门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2年 公立 工科 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冶金集团
4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省首批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院校队伍的院校。学院坐落于昆明。现有三个校区,分别为呈贡校区、普吉校区、吴井桥校区,占地面积共677.32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为6.57亿元;校内实训基地99个,校外挂牌实训基地60余个,其中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5个;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64.09万件(册),电子图书380GB。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门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2年 公立 工科 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5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体育类高职学院。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云南省青少年体育学校,1966年,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云南省青少年体育学校改建为云南省体育学校,这是一所初等体育专业学校。2001年9月,学校体委大院校区集体迁往海埂,与扩建后的海埂校区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