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论文?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专业技术职务任命期、职称恢复期、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期和专业技术职务岗聘期等四个时期。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的构建应从制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准则、指标体系、操作指南和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为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全文如下: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摘 要 目前,国内对于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课题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的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的建议,为科学地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指标体系提供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 高职教师 职业能力 职称指标 相关性
1 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状况调研的必要性
自2006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别,正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地区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指标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职称评审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独立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事师资管理的人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但是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出现了建议正确,可是运用困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职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
2.1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多种能力又可以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师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合理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高职院校教师更应具备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实施能力、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等。
2.2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内涵分析
“职称”的内涵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学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是衡量教师学识、能力、成就和贡献的一种标志,职称评聘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具体手段。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条件大多是从学历要求、资历要求、外语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继续教育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教学业绩成果要求、科研业绩成果要求、教师品德素养、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来考察一个教师的水平。从指标设计到内容,有的是直接套用普通高校的评审条件,有的是在普通高校评审指标的基础上降低了标准,但是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3 对于现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政策的调查分析
2.3.1 调研模式
本课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中选取了职业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职业学院、商务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25份,收回116份,有效问卷112份,调研的部分内容用于研究分析职称评审所涉及的指标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
2.3.2 调研情况统计
1您认为学历、资历对真实评价高职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2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3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的数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4您认为论文、著作的质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5您认为以期刊等级对于评价论文质量的影响值是高是低?6您认为编写教材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7您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8您认为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9您认为科研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0您认为教学改革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1您认为专业建设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2您认为发明、专利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13您认为对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问卷用于调查高职学院一线教师对于职称评审指标涉及的内容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答案选项分由高到低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5分表示影响值更高,1分表示影响值更低。
2.3.3 调研结果分析说明
调研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之一题到第七题是对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调研,第八题到第十三题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的调研。
1关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学历、资历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一般,说明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资历只是其可以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不能以高学历或者是任职时间长就说明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高。
问卷的第二题到第五题都是围绕论文、著作这个指标的调查,从调研结果来看,论文的质量和期刊的等级可以真实的反映一个教师在这方面的水平。论文的数量多不一定是水平高,说明提高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一个主要渠道。
问卷第六题是关于编写教材的调查,在大多数职称评审档案中规定,撰写论文和和编写教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发表论文的篇数或者参编教材达到规定字数都可以说明在这方面达到了职称评审的要求。但是调查结果显示,41.9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编写教材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影响值一般,也就说明编写教材不能体现教师的水平高低。
问卷调查的第七题是关于教学质量考核的调查,53.57%被调查者选择了高和较高的选项,说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可以真实地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一般要考核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五年的教学质量情况,可以说这是一名教师日积月累取得的成绩,最能够直接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
2关于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第八题是关于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这项内容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最显著的标志。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阶技能型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弱直接体现高职教育的水平,自然也就体现了高职教师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50.9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高或较高,33.93%的教师做出了中庸的选择,只有1.79%的被调查者认为这项内容不能真实反映教师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参赛获奖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否能在大赛中获奖学生的资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直接会影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云南人力资源的报考条件?
云南人力资源的报考条件?人力资源证书考试的要求是:1、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6年以上;2、具有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在校毕业班前一学期学生)可直接报考。
报考人力资源证需要什么资格条件有哪些
1报考人力资源证条件
三级(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可报考:
1、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6年以上
2、四级证书+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培训结业证书
3、非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
4、非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职业1年以上
5、硕士及以上学历
6、具有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 *** 学院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在校毕业班前一学期学生)
7、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在校毕业班前一学期学生)
2为什么要考人力资源证
1、申领技能提升补贴
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而部分地区“持有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书可以申领技能提升补贴,补贴标准按高级、中级和初级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
2、加薪补贴
对于考生来说,考职称更大的好处便是加薪了!据了解,很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部分私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书在工资、绩效评定时是加薪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职称的初级、中级、高级在职场上可以增值,级别越高加薪就越多,工资上涨范围在500~2000元之间。
3、岗位晋升
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书在晋升和转岗等方面具有基本条件和资格的作用。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从基层专员岗向管理层进阶,实现到手薪资翻翻,考个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是不二之选!
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学院怎么样
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7年,是云南省首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开设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税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历经十余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具有完善、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云南财经大学西校区(昆明市西郊黄土坡),学院建有电子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会计、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中西式烹调实验室、烹饪原料标本室、餐厅服务与管理模拟实验室等,具备了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师资力量和实施能力训练的实验设施和实习条件,并与若干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具有实力雄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拥有共享云南财经大学1000多名专职教师(副教授以上职称400多人)的资源优势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多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为基础,2010年继续举办高职专科、应用本科教育,同时,面向云南省新增两个专业的“三校生本科”招生计划,继续探索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简介
一、财务管理专业(财务信息应用)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具备管理、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熟悉会计、税收知识;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财务经济信息处理;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 *** 部门从事投融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创业基础(KAB)及创业技能(STSB)、模拟经营管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高级)、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资产评估学、证券投资学;成本管理、纳税会计与税收筹划、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认证,毕业生可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二、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财务与管理)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现代金融理论,熟悉理财惯例,通晓理财技巧,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能适应我国资本运营和金融国际化、证券化发展趋势,能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 *** 部门从事投资融资业务、金融服务及财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创业基础(KAB)及创业技能(STSB)、模拟经营管理、金融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高级)、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会计电算化、证券基础、证券投资交易、理财规划师基础知识、助理理财规划师专业能力、ERP财务信息系统;金融风险管理、资产评估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认证,毕业生可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证券业从业资格证书或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试点招收“三校生”))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具备从事涉外旅游业务操作、旅游业经营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掌握导游、饭店服务和旅游业务市场推广的技能,能从事旅游区(点)、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财务运筹和酒店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创业基础(KAB)及创业技能(STSB)、模拟经营管理、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康乐管理、中式烹调师基础知识和中式烹调师(高师)、西式烹调师基础知识和西式烹调师(中师)、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导游业务、旅游英语、旅游线路设计等。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认证,毕业生可获得国家导游员初级资格证书,助理酒店管理师职业资格证,烹调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中级调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四、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试点招收“三校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通晓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品经营、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开发、整合营销传播策划、营销预测、营销审计等业务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创业基础(KAB)及创业技能(STSB)、模拟经营管理、营销师(基础知识)和营销师(助理营销师)、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整合营销传播、商品学、消费心理学、现代推销学、商务谈判等。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认证,毕业生可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中级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五、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专科)
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扎实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高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综合分析应用技能及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创业基础(KAB)及创业技能(STSB)、模拟经营管理、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资产评估学、证券投资学、成本管理等。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认证,毕业生可获得相关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六、税务专业(税务 *** )(高职专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胜任税务 *** 行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创业基础(KAB)及创业技能(STSB)、模拟经营管理、税务 *** 实务、财务与会计、税法、税收相关法律、基础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纳税检查、财务分析、国际税收、电子商务、会计软件应用等。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认证,毕业生可获得相关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职专科)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操作及维护知识,具有软件、 *** 知识、信息管理知识运用能力,能从事各行业的计算机操作及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创业基础(KAB)及创业技能(STSB)、模拟经营管理、数据结构、 *** 、程序设计、管理信息、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微机组装及软件故障排除等。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认证,毕业生可获得相关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八、物流管理专业(高职专科)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的相关知识,具备适应物流管理需要、从事物流系统化设计和物流经营、决策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创业基础(KAB)及创业技能(STSB)、模拟经营管理、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物流师基础、助理物流师理论、ERP物流信息系统、报关员基础、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仓储与运输、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第三方物流、集装箱运输等。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认证,毕业生可获得相关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九、旅游管理专业(高职专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系统掌握旅 *** 业管理、策划、实施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导游业务及酒店管理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创业基础(KAB)及创业技能(STSB)、模拟经营管理、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康乐管理、中式烹调师基础知识和中式烹调师(中师)、导游业务、旅游英语、旅游线路设计等。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认证,毕业生可获得国家导游员初级资格证书,助理酒店管理师职业资格证,烹调师中级职业资格证。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几点思考论文
在高职院校的人事工作当中,职称评审工作是重要的内容,也是关系到高职教师切身利益的工作。职称评定工作和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建立起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每个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高职院校只有建立起专门的教师评审机制,才能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审,才能保证院校教师的素质。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几点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几点思考全文如下:
[摘要]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与普通本科院校一致性的问题:过分重视科研成果、轻视教学业绩考核,重数量、轻质量,科学性与公平性缺失等。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与考评机制体制(制度)。探讨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业内评价认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特点需要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体制与机制”,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考核评价体系;体制机制
当今中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由前些年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主要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理论知识老化、创新意识与能力差”等问题。近几年通过在教师进修与提高,引进人才与吸收毕业大学生(研究生)等方面的努力,上述现状有了一些改观。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对于调动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稳定起到很大作用。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一致性的问题:过分重视科研成果、轻视教学业绩考核,重数量、轻质量,科学性与公平性缺失等,关键是高院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与考评机制体制(制度)。探讨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业内评价认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特点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体制与机制(制度)”,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师工作指标的质量评价条件中,高校教师职称申报条件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资格、学历及任职年限、身体状况、外语水平和年度考核情况。评审条件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精力能力、科研业绩等。职称评审的专家组评委主要侧重于4大类14项指标的评议。之一类是职业道德,侧重于政治思想、团结协作、师德师风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考察。第二类是基本素质,侧重于学历、外语水平、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方向的稳定性、指导青年教师或硕士研究生的能力等方面的考察。第三类是科研能力,侧重于论文、课题、著作和奖励的数量和质量的考察。第四类是教学能力,侧重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考察…。毫无疑问,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是教师专业技术能力高低的依据,评职称就是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它既关系到每一名高校教师的成长,也关系到高校的进步与发展。
(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评聘不分,职称评审功利化、行政化。在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体制下,教师的职称等级直接与工作待遇挂钩,评上高一级职称,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被聘用,兑现实际利益。教师的工资待遇随着职称等级提高后,没有完善的配套考评措施进行监督,能上不能下。这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容易助长教师的短期功利行为。即在评职称之前努力钻研,有的一年发表论文数篇,一旦达到目的后,就可以“船到码头车到站”,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几年难以发表一篇论文。有些科学研究项目往往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取得一定进展,这种功利性极强的短期行为容易助长学术腐败,弄虚作假,不利于教师的长期成长发展。目前教育行政机关和高校在职称评审问题上,既是评定者又是聘用者,由于职称等级直接与工资待遇挂钩,因此,教育行政机关和高校必须同时完成专业水平鉴定和利益分配两项任务。高校在教师职称评聘权力和利益分配上行政化倾向明显也就在所难免。
2.重科研、轻教学。在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职称评审标准中,虽然也有对教师德、能、勤、绩等各方面的要求,但是真正落实的只有业绩考核,而在业绩考核中,由于教学质量很难像科研成果那样具体表现为一定的数据,职称评审实际上就演变成了对科研成果的考核。有些老师为了达到评审的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忽视,很难调动其上课积极性。而一些在教学上取得突出成就的老师,则因未达到科研要求,长期被拒于高级职称之外。
3.重数量、轻质量。如前所述,目前职称评审主要看科研成果,而即使是科研成果的评定也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弊端。由于缺乏专业的评价机构或者是评价力量不足,高校和教育行政机关把对教师科研质量的评定权限交给了学术刊物,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尤其是以在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评定教师科研成果的标准。无庸置疑的一个事实是,近些年有些学术刊物为了自身的生存,以收取所谓“版面费”的方式为发表论文的前提条件,这不可能不降低论文的学术质量水准。这些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各种学术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有些老师为了达到目的不挥手段,剽窃、花钱请人代写现象屡见不鲜。
4.科学性和公平性缺失。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科学性缺失,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尚未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评审标准。高校早些年职称评审实行的是评委投票产生结果的方式,这种方式随意性较强,容易产生不公正。后来为了体现公正性原则,实行量化加分的评审方式,而这又容易使评审简单化、庸俗化,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教师职称评审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层面,学校之间竞争机会不均等。教育行政机构分配不同的名额给各个学校,因为名额分配的不平等,有些学校因为名额多,即使水平一般也可能晋级;而有些学校即使老师水平很高,因为名额有限也可能被淘汰。另一个是微观方面,学校内部竞争机会不均等。表现为行政权力对职称评审权力的侵蚀和渗透,优势学科评定团队的本位主义,人际关系优越者的晋升机会大;弄虚作假者学校往往隐瞒使其得不到应有惩戒等。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存在的特殊性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高校中的普遍性问题。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和历史原因及教师条件要求等不同,高职院校还存在以下一些更加突出的特殊性问题。
1.“一刀切、一把尺子”的评审机制体制。将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置于一个平台上,所有副高以上职称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一视同仁,没有设置单独的高职院校教师评审标准体系。毫无疑问,这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师标准要求。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能力及其业绩要求,特别是教师的技能型实际操作要求。目前的这种评审机制体制,事实上不利于符合高职院校要求的优秀教师的成长发展。例如体育老师,不但要求其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还要求其有良好的运动技术技能,这在其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一些“示范操作”(实习指导)课老师,更加强调其具备过硬的动手能力和示范操作指导能力。千篇一律地按照“一刀切”、“一个模式”的
评价机制和评审体制,毫无疑问不利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构建不科学。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一般都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 *** 。教师职称评审中有些项目可以量化,例如教师的教学工作数量、科研成果数量。而有些项目则适合定性评价,例如教学工作质量、科研成果质量、思想道德状况。如果不从评审项目的不同特点出发,一律采取定量(量化打分)评价方式,不但不能准确反映教师工作质量的真实情况,还会使职称评审简单化、庸俗化。将评审项目给予不同权重相加作和,构建一个数学模型。这种做法看似公平,但其科学性却很难经得起推敲和论证。反映教师工作质量的各个项目之间是否是加法关系?将不同项目赋予不同权重,分配权重的科学依据又何在?一个教师对社会的贡献能不能简单的用数量去表示?一个事实是曹雪芹一生只写了半部红楼梦,却名垂千史;有些作家著述等身,仍默默无闻。
3.教学考核存在问题。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报酬通常只考虑到教学工作量,较少考虑到他们课堂的教学水平、效果与质量。教师职称评审中没有充分考虑教学考核的因素,很少将日常的教学检查(试卷评阅与分析检查、备课检查、监考巡视所获得的相关信息、作业批改情况、学校有关人员听课情况等)和教学督导(听、看、查、评等 *** )及教学评估(学期总结、年度考核、学生评教等)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考核体系,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一方面学校及时全面掌控教师教学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职称评审时作为其原始材料发挥评价作用。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原则
(一)评聘分离原则
所谓评聘分离,包括两层含义:之一是把教师职称评审作为聘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第二是评审者和聘用者分离,评审工作由专门的评审机构负责,聘用工作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负责。
1.废除职称职务终身制,建立定期审核制度。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是通过学术评价对教师是否获得晋升和任用作出评判的制度,这种评判制度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行为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作用。高校教师职称评聘过程实质上起着规范、引导、监督、协 *** 师“教什么”、“研究什么”以及“怎样教”、“怎样研究”的学术活动。为获取制度所供给的各种收益,教师必然会回应制度所传达的期望和价值。为了激励教师健康成长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可以在不断完善现有职称评审制度的基础上,废除职称职务终身制,由“一站式”管理改为“动态管理”,加强职称评审的后续管理。制定各级职务审核标准,对教师履行职务情况进行定期审核,可结合教师的年度考核进行。如果教师晋级以后,工作业绩未达到审核标准,可根据相关标准给予“高职低聘”处理。当然,表现优秀突出者也可“低职高聘”。
2.实行评聘分离,建立专业化的职称评审体系。实行评聘分离,主要是将教师职称评审权和教师职务聘用权分离。聘用工作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根据评审结果,学校实际需要等具体组织实施。评审工作可仿效西方国家由教育部组成专门的专业评审机构组织实施,建立以专业评审机构为主,以高职院校和教育主管行政机关为辅的评审体系。在具体分工上,可以考虑由专业评审机构负责教师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的考核;高职院校主要负责对教学工作业绩的考核;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评审政策以及对教师思想品行表现的考核。
(二)全面评审和重点评审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全面评审和重点评审相结合,就是在评审内容方面,既要注重教师在德、能、勤、绩等各方面的全面考评,又要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在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同时注意其从事学科、科目的特点,对某个方面要有所侧重。
1.职称评审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全面考评。以往职称评审只注重科研数量是完全错误的。必须将教师的德、能、勤、绩各方面的平时考评与职称评审结合起来,由本人申报,学校根据掌握情况签署推荐意见,由教育主管部门和专业评审机构对不同方面进行考核评审。评审委员会最后组织申报者进行专业(论文)答辩,更大可能避免学术造假。
2.根据高职院校及学科特点和教师职业阶段特点,确定考评重点。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应有所侧重。对强调技能型、操作示范指导型学科要对其专业技能方面有所侧重。从教育学研究成果反映,一个人在专业发展不同的阶段,表现出的特点也不一样。例如,一个教师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处于学习、探索阶段,应更加强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在晋升中级职称时,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应注重专业能力(技能)考核;而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该教师理论基础日渐丰厚,学术观点日趋成熟,晋升高级职称时,则应注重对学术成果的考核。
(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适合定性评价的评定项目(例如教师的教学质量),根据工作质量直接进行定性评价;适合定量评价的评定项目(例如教师的教学工作数量),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根据竞争的激烈程度,确定评定等级分类的粗细程度。
2.建立科学与公平兼顾的选拔评审方式。在对职称评审教师德、能、勤、绩等各个项目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逐个项目层层选拔,组合优势晋级方式。例如:在某级职称评审中,只要教学、科研在总体样本中有一项居于优秀等级,其他项目达到合格以上即可晋级;而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只要教学、科研、专业素质考核三项中有一项在总体样本中居于优秀等级即可晋级;另外,教师如果在上述三项评审中取得两项次高等级(良好),也可以通过组合优势晋级。在能、绩考评居于同等水平教师中,也可以考虑通过德、勤考评的等级决定晋级的先后顺序。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应遵循以上原则外,还应遵循“科学与公平兼顾原则,经常性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原则,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相结合原则”等。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主要思路
在我国目前缺失合理的法律保障制度和科学的教师职称评审体制机制现实状况下,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对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进行改革,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业内评价认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特点与需要的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体制与机制”,是目前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以能力、业绩为导向
目前,我国深化事业单位(包括高职院校)职称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改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落实用人单位自 *** ,真正做到职务能上能下,工资收入能高能低。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机制。包括完善教师职务聘任机制,健全相关制度与政策;完善教师职称评审运行机制,规范评审标准与办法;完善教师调节机制,实施聘期内管理
和分类分级管理体制。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体系必须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真正体现竞争与激励机制,奖勤罚懒,与教师实力和贡献大小挂钩,给教师清晰明确的导向信息。
(二)重在业内评价认可
在我国目前处理经济、社会与政治等公共事务时主要以政策供给为主(政策治国)而不是借助制度供给和法律供给(法律治国)为主要施政手段的现实环境中,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应以法治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 *** 、市场与学术三种力量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学术性组织的作用,给予教师合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学术规律的科学合理的评价。
学校内部学科组的同行评议(无记名)是教师职称评审的基础。申报教师德、能、勤、绩的各方面情况最了解的莫过于其同事,将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的材料结合起来。同时将申报教师的材料交校外(省内外)同行专家进行评议,由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学术组织承担,发挥学科学术组织的作用。改变目前由临时专家组专家评委短时间集中对职称申报教师进行评议的做法。毫无疑问,每个专家评委不可能短时间内比较全面细致阅读参评对象的材料,只能粗略大概把握。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严谨、不合理的。
(三)符合高职院校特点与需要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一方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具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技能)。教师职称评审必须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与需要,构建合理科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体制(制度)。
1.加大教学环节在教师职称评审中的份量(权重)。在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不仅应把教学环节看成一个重要条件,包括对课时量的规定,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对开设课程门数的要求等,还应作为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应加强对教学态度、教育思想、教学效果、教书育人、教学研究成果的要求,使教师重视教学、潜心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学生。
2.保留副高职称的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序列。要获得这些副高职称的教师不侧重于考察其理论研究成果,而主要侧重于评价其从事相应岗位工作的能力(技能)、业绩,这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特点与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