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专业老师的职称
社科类职称有研究实习员(初级),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研究员(正高)。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云南社科联主席范建华简历
范建华,男,汉族,1958年10月生,云南省富源县人,云南省社科联主席,研究员。1982年1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云南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委办公厅秘书三处处长、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云南省文产办常务副主任。长期致力于民族历史文化和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1996年云南提出“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战略以来,主持起草了一系列省委、省 *** 文件;1999年提出“文化产业兴,则文化大省建设兴。没有文化产业作支撑,文化大省建设就是句空话”的重要观点;2005年策划、设计和组织运作了与深圳文博会相媲美的“首届中国昆明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2009年提出“未来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两极化趋向”、“文化体制改革是撬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杠杆”等重要论断,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
出版了《文化与文化产业新论》《中国文化产业50问》《爨文化史》《白族工匠村》《中国古城—巍山》《中国古彝州—楚雄》《视觉吴哥》《辉煌与毁灭—现代建筑的另类解读》等多部学术专著。
200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授予的“民族文化保护与研究特殊贡献奖”,“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组委会颁发的“中国文化产业思想人物精英奖”;北京文博会组委会颁发的“中国创意产业突出贡献奖”。
2011年,获节庆中华年度人物贡献奖;其学术专著《文化与文化产业新论》获全球文化产业联盟颁发的“全球文化产业学院奖·全球文化产业学术著作奖—思想驱动奖”。
参见:
社科院职称评审难不难
社科院职称评审难。社科院职称评审,参评人数多,质量高,职称数额有限,行业内就按严重,职称评审难。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CASS)是 *** 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更高学术机构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为正部级。
社会科学系列和档案系列哪个职称好
都很不错,两种不属于同一范畴,没办法做比较,社会科学系列职称有研究实习员(初级),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研究员(正高)。研究员是自然科学研究或社会科学研究系列职称,属于正高级职称。档案系列职称有助理馆员、馆员、副高级馆员和高级馆员。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发展进行选择。
80后学者的代表人物
张鸿巍1981年出生,安徽合肥市人,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博士,现在是广西大学法律系的副主任,并具备教授职称。 2000年8月从武汉大学法学本科毕业后,考入美国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法学专业硕博连读。2004年8月,张鸿巍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被引进到广西大学工作。
张鸿巍的学术成果有目共睹:作为我国之一位学成回国的留美刑事司法学博士,他创造性地对传统法学研究领域提出实证性和交叉性研究 *** 的新主张,在国内法学界尚属首次;他是跨国刑事司法法学研究探索之一人,既主持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若干个资助研究项目,又是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项目的主持人。职称评审专家认为,张鸿巍在研究内容的前沿性、深度与广度以及研究 *** 上均属创新,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著有《少年司法通论》、《美国检察制度研究》等。 杨周伟,1981年11月出生,云南云龙人,集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传承人、民族史学者、古都专家、易学学者为一身,80后电视文化讲坛之一人,是“大中华古都”学术概念提出者、云南省“云岭”大讲坛主讲人、大理电视台《大理讲坛》主讲人、现任云南省南诏大理国研究会筹备组组长、大理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起开始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先后涉及西南少数民族史、东南亚文化、白族学、敦煌学、印度学、易学、古都学、史前文化及家谱宗牒与姓氏文化等研究,其学术成就被香港《大公报》、《明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等媒体多家报道。
杨周伟,多年来以历史文化研究、传承与民族文化复兴为人生定位,自2000年起经历了广告业务、企业策划、公路隧道监控、 *** 秘书、副镇长等多岗位工作,是现今最年轻的非院校系及“自学成才”的民族史及古都学者,也是中国史学界尤其是地方民族史80后的之一人,是目前中国史学界在公共媒体和场所发表研究成果和观点的最年轻的学者(2008.04)。25岁前先后论证和提出大理东南亚佛教文化圈”、“崇圣寺佛牙舍利的存在与斯里兰卡佛牙的关系”、“南诏海军与欧亚海陆贸易之路”、“大理国六大佛教中心”、“金庸小说中大理国段氏九大人物历史原型”等,25岁登上中国之一个区域民族文化电视版“百家讲坛”——《大理讲坛》,28岁成为云南省社科界规格更高的学术讲坛“云岭大讲堂”主讲嘉宾,先后主讲《南诏大理国名家大姓与人物》、《洱海文明与对外交流》、《西南六朝古都与南诏大理国》系列三十二讲。28岁时在国内学术界首次提出“中华大古都”、“东南亚古都”的学术新观点及定义。中华大古都的定义:一是中华历史上的统一王朝或对中华历史进程有直接推动作用和重大影响以及对后来中国版图的完整有重大贡献的其他王朝都城;二是建都时间占中华四千年王朝史二十分之一及以上,一般为200年以上;三是都城有相当大的规模及影响力;四是当时应为国际化大城市;五是今尚存较大规模的都城遗址和标志性文化遗产;六是在失去都城地位后,仍然作为当地或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持续至今等标准。”构成的四个必备条件,丰富和发展了中华古都文化及“中国大古都”内涵,同时论证提出“大理为中华第九大古都、8-12世纪东南亚之一大古都、中国建都时间第四长的古都、中国持续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先后在2009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第十六届世界大会、2010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专题会场上作《论大理国洱海东岸佛教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论南诏大理国都城规划建设中易学的运用》学术发言,被媒体成为80后史学怪才、中华古都学的新兴代表人物等。著有《大理国新史》(上、下两册)、《洱海文明与对外交流》、《8-12世纪东南亚之一大古都》等。2011年9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个人学术专著《朝圣 魂归——南诏 大理国》是中国80后之一部民族史学著作及首部全球视野下重塑南诏 大理国历史地位的鼎新力作,首次提出了1100年前打通太平洋——云南——印度洋的海陆国际通道和南诏——9世纪下半叶世界第四强国的学术观点,引起了学术界及社会的震动和反响。 高连奎,财经学者,“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提出者,1983年生于河北,2002年进入大学学习自动化专业,对政治学及经济学研究有独特兴趣,熟读西方政治学思想史及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从2006年开始以笔名“翰啸”陆续发表财经及历史类评论近20万字,文章曾被人民网、新浪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中国经济网、联合早报网、中国战略网等知名网站广泛转载,2006年,在联合早报网发表的《美新财长上台,中国应高度关注》一文,成功预测到华尔街金融危机,2009年初开始专心写作本书。2010年完成《中国大形势》学术著作。
《中国大形势》内容:为什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60年,与发达国家还有那么大差距,为什么中国人工资那么低,为什么在中国资产百万仍不能算作富裕?中国未来是继续高速增长,还是进入低速增长期?如何才能破解民生难题?本书创造性的以广视角、大视野,跨越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多学科,对当前的中国形势进行了系统而又透彻,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和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主张。这也是中国学者首次针对中国的现实发展问题如此系统的提出主张,作者知识之广博、视野之开阔、思想之高远、逻辑之严谨都是其他作者很难做到的.
目 录
之一部分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形势
之一章:中学西渐与西方文明的崛起
第二章 从世界工业革命大潮流看中国的近现代强国之路
第二部分 从世界发展大趋势看中国
第三章 从华尔街危机看美国模式的脆弱性
第四章 金融危机下的学者建议与 *** 应对
第五章 企业管理中的美国迷信
第六章 从世界经济大败局看中国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出路
第七章 被误判的中国经济形
第八章 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的动力何在?
第九章 中国如何应对危险的金融经济时代?
第十章 中国学者的思想江湖
第四部分 中国的民生形势与出路
第十一章:探索中国民生困境的根源
第十二章:中产阶级社会的前世今生与中国式借鉴
之一节 本章前言
第十三章 中国的民生出路
第五部分 中国形势总结
第十四章 当前中国形势的分析 眉睫,原名梅杰,湖北黄梅人。著有《朗山笔记》《关于废名》《现代文学史料探微》《文学史上的失踪者》、《废名先生》、《童书识小录》、《而立小集》、《梅光迪年谱》,编有《许君远文存》《梅光迪文存》《绮情楼杂记》《文学演讲集》《蕙芳日记·芸兰日记》《醒睡录》等。在海峡两岸享有盛誉。
2004年开始在《中国图书评论》《书屋》《新文学史料》《博览群书》《鲁迅研究月刊》《粤海风》《出版人》《出版广角》《全国新书目》《文艺报》《上海新书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香港文汇报》《新京报》《藏书报》《崇文》《开卷》《诗评人》《书脉》《学位》《闲话》《译林书评》《青春潮》《中国联合商报》等发表数百篇学术书评、文史随笔。 金理,1981年1月生于上海,1999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自本科开始,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另在《文汇读书周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书评60余篇,并出版专著《从兰社到〈现代〉》。2003年起主笔《文汇报》中短篇小说评议专栏“期刊连线”,共两年时间。2007年1月至今,为《小说评论》开设批评专栏“小说的面影”。
2007年《小说评论》从之一期到第六期,“小说的面影”专栏分别登载了金理的6篇文章,包括《“破名”的文学》、《呈现心灵的悸动》、《乡土诗意的可能性》、《日常生活的文学呈现及意义》、《重申价值叙事的意义》和《温情主义者的文学信仰》。这位年轻人,文章颇为扎实、开阔,显露出作者在学术功底、评判视野和批评热情等诸多素质上的出类拔萃。《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这样评价金理:“在当代批评家群体中,金理不是引人热议的人物,然而金理无疑是最有学术潜力和实力的人物之一。金理的批评文字,建立在较深厚的文学背景和文学史实的考察之中,因而视域总是有宏阔感。他的批评表述,读来突出感觉‘会通’感很强,而他的批评文章总是贯穿着理论感和现实感的统一,显示了扎实的学术素养和批评热情。2008年”荣膺“华语传媒年度批评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