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才引进问题!
我来给你解答吧:
首先,天津人才引进是必须要看天津的社保缴费证明的,另外,给你指条明路就是,社保现在还没有全国联网,所以办理手续这几个月在天津交上社保对您外地的那份社保没有影响,等办完天津的人才引进,社保也就可以停了,等回头外地的社保可以迁过来了,就把两地的社保办理合并就可以了。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另外,附注天津人才引进办理流程:
你办理前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1、把档案放回原籍的人才市场(因为人才引进必须从原籍调档)2、确定档案中是否有干部身份(没有的话,让人才给你做个干部转正定级)
一、外省市人才引进办理天津户籍所需材料及条件
1、大本以上学历(含大本),年龄在35岁以下;(这个本科是指统招本科,现在军事院校和专升本的毕业生就要不能落户了,一般情况下,35岁以下是不需要职称的)2、具有大本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这是指年龄超过35岁不满40岁的人员)3、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有硕士学位也得符合上面两个条件,后取学历到硕士和到年龄了没职称都不行)4、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类人员; 5、引进人才的年龄除已有规定外,一般应在45岁以下。(超过40岁,不满45岁则必须有高级职称)
注:天津的人才引进,是走干部调动,需要具备干部身份的。
二、人才引进办理程序概括:
之一步:提交材料
单位引进人才申请,提供学历证书及职称证书、结婚证书(原件、复印件)。
第二步:填写《干部调动呈报表》并加盖公章—审核无误后开具商调函—持商调函回原单位(人才市场)提档——提档的同时由原单位出具同意调出函。
第三步:到天津市人事局报送材料
第四步:领取调令和《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第五步:办理《准迁证》
第六步:户口迁出
第七步:报到落户
最后将干部介绍信送到人事局存入本人档案。
真心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天津人才引进条件有多少??
申报条件
对获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拥有国内外精算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勘察设计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律师等执业资格的资格型人才,可直接落户。
落户地
(一)本人或配偶名下的产权房;
(二)所在单位集体户;
(三)无产权房、所在单位无集体户的来津人才,在区人力社保部门指定的人才集体户落户;
(四)无就业单位的来津人才,在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人才集体户落户并存档。
扩展资料
申报材料
居民身份证,职称或执业资格证书。
引进人才根据选择的落户地分别提供相应材料:本人或配偶合法房产证明;单位集体户首页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人力社保部门指定的人才集体户首页复印件(加盖机构公章)
具体办理程序为:
①申请人需到各区行政许可中心联审窗口或北方人才市场指定窗口领取《委托存档商调函》,并到各区行政许可中心联审窗口提交落户申报材料,联审窗口预审合格的,出具引进人才落户审批表(公安、人社、教育部门联审人员签字)。
②申请人持《委托存档商调函》和引进人才落户审批表,回原籍提取本人档案,到北方人才市场办理存档手续。北方人才市场核验合格后,开具存档证明。
③申请人本人持存档证明和引进人才落户审批表到拟落户区行政许可中心联审窗口办理准迁手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津市引进人才居住证
天津人才引进的政策?
天津市引进外省市人才政策说明:
概述:
1、据介绍,天津人才引进新政具体条件包括,学历型人才:全日制高校本科毕业生不超过40周岁、硕士不超过45周岁、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就可以直接在天津落户,不需要其他任何条件。
2、资格型人才:获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以及拥有国内外精算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建筑师、律师等职业资格的,可直接落户天津。
3、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并在天津工作满1年或中等职业院校毕业并在天津工作满3年,具有高等职业资格、不超过35周岁,具有 *** 职业资格、不超过40岁,具有高等 *** 职业资格、不超过50周岁的,可直接落户天津。
4、创业型人才:创办符合天津产业政策且企业稳定运行超过1年,个人累计缴纳所得税10万元以上的,可直接落户天津。创业人才无年龄限制。此外,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企业的急需型人才,由企业家自主确定落户条件。
扩展资料:
天津人才引进的政策的根据:
1、近年来,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逐年提升,劳动力素质在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规模也较大。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
2、既要吸引人才落户,更要把这些人才留在当地,实实在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怎么样把这些人才留下来,关键的一点从 *** 角度来看,还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和 *** 服务,不断优化城市社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这些人才干事、创业营造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
3、要紧紧围绕着地方的需求来制定政策,来做到人才的引进与本地区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这样才能够实现人才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参考资料:人民网-发改委回应地方“抢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