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有什么补贴吗?
在2015年以前,相对于具备高端专业职称任职资格工作的人员,在离休的时候会享有加急养老金的工资待遇。但凡具备副高级职称专业职称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退休时假如带来了技术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的,都能够依照当地要求,每月享有公开增发300元至400块的养老金待遇;于每年调节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时,具备副高级职称之上专业职称任职资格工作的人员,还能够享受多退休金调整待遇。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例如依照江苏省2012年的养老金调整实施方案,对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正高级每人每月提升330元,副高级职称每人每月提升230元,这一提升的幅度还是很大的,在2015年以前,江苏南京市具备中级技术职称工作的人员,正高级每月退休金调整500元,副高级职称每月退休金调整400元。
依照重庆市2005年,2006年的养老金调整实施方案,对有副高职称以及之上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高级政工师等退休职工每人每月再各自提升10元。在2005年和2006年养老保险金广泛偏低的背景之下,每月提升10元也是有一定含金量的。
我是高级政工师,如果按2015年以前的现行政策,我是应当加急养老金的,那时候申请高级政工师时,因为企业并没有聘用高级政工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并没有体验到在职人员后的薪资待遇,还把希望寄托在退休时能加急养老保险金,但运气差,我还在2015年办退休,全国各地有关高级职称评审加急养老金待遇的举措不会再实行,从2015年以后在调节提升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时,中级技术职称不会再做为适度倾斜标准,不会再加急养老保险金。
对在2015年以前办退休,早已满足了加急养老金的待遇的公司副高级职称之上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的人员,早已享有待遇不容易撤销,但将来调节养老保险金不会再加急养老保险金。在办退休时,企业当中具备中级技术职称的人不再加急养老保险金,那样在职人员时,具备高级职称评审的专业人员,在薪资待遇上还有优点吗?
因为现今国企全是推行职工薪酬操纵的形式,在国企中对有着中级技术职称得人是不是加发放工资并没统一的要求,均是由每个公司自主决定。技术型、产品研发型公司或是比较重视中级技术职称的,在各种企业当中,具备中级技术职称得人,被公司聘用之后,每月会多提升1000块左右薪水;许多民企在 *** 员工时,都是十分重视中级技术职称的,对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人也会提升薪资待遇。
总的来说,2015年以前在公司办退休的具备中级技术职称得人,不但在退休时要加急养老保险金,在每年养老金调整之中会加急养老保险金;可是却2015年之后,企业当中具备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人员,在办退休和每一年的养老金调整时不会再加急养老保险金,不会有养老保险金以外的一切补助。
执医二试影响以后升职称吗
试是考完了,但大家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有没有先做好规划呢,考完执医的下一步,又要干什么呢?
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想要加薪升职,就必须参加各种考试、评职称,这一步至关重要。
学无止境,这句话最为贴合医学生们的现状,在学医的路上,永远没有停下来这一说。但可能还有很多同学不太清楚,医生职称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医师如何升职称?那么进行后续的职业规划之前,阿虎小编就帮大家整理了一些医师职称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医师资格考试
每个医生的必经之路: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中专学历需先考执业助理医师,5年后考执业医师;
大专学历需先考执业助理医师,2年后考执业医师;
本科及以上学历,可以直接考执业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注册后,报名入学的成教学历,可作为执业医师考试的报考学历;
全日制学历,没有入学时间的限制。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就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国培对于学历报名的要求:
(一)在职:该年度培训基地 *** 的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符合专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
(二)委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 的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在职人员,需要以委托培养方式到符合条件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的人员。
(三)社会人:原则上为择业期内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类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
中专学历不符合报名要求
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就不能考职称!!!
三、医师职称总述
1、医疗技术专业职称有医师、药师、 *** 、护师系列。
2、医师职称包括初级职称(医士、医师/住院医师)、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副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正高级职称(主任医师)。
3、在医院中主任医师,主任中医师,主任药师,主任中药师,主任护师,主任检验师,都是正高职称,依次类推。
四、职称称谓
1、中专或大专刚毕业职称是医士、考得执业医师证自动晋升为医师,医士和医师都称为初级职称。
2、从事医师工作本科四年硕士二年专科六年可以考主治医师,考试合格自动晋升为主治医师(中级职称)。
3、本科或硕士毕业获得中级职称后五年各项条件合格可以评副主任医师,博士毕业中级职称后三年可以评副主任医师(副高)。
4、本科或硕士毕业副高职称后五年各项条件合格可以评主任医师,博士毕业副高职称后三年可以评主任医师(正高)。
五、职称晋升
职称考试报考对于不同学历工作年限的要求:
参加临床医学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医学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7年。(2)取得医学大专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6年。(3)取得医学本科学历,从事医师工作满4年。(4)取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从事医师工作满2年。(5)取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中级以后还有副高和正高:
本科毕业到主任医师(正高)至少要15年:(晋主治医师5年+晋副主任医师5年+晋主任医师5年)。
六、其他评定 ***
大学的附属医院中教授,副教授是指在学校中 *** 教课或有带研究生资格的人员,两种评定 *** 不同。
1、本科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经院内考试,评定初级职称,聘任5年后根据论文,工作表现,等一套评分系统,够格后报卫生局,由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副高和正高,需要有课题和专著,并报卫生厅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定。
2、硕士毕业直接评定初级,3-5年(各地标准不同)后评定,博士毕业1年后评定主治,再过2年评定副高。
3、博士后出站当即评定副高。但是根据医师法的规定,不管何种文凭和学历,首先要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才能从事临床工作。
七、评名额、论文等限制
目前卫生职称除了基层、偏远地区比较好评之外,其他地方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以中级职称为例,通过卫生资格考试之后,单位如果没有名额也是评不了的,需要排位等待;有的单位还有论文、英语水平等限制,达不到要求,是评不了的。
高级职称更是严格,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和论文,基本上是评不上的!
评职称这条路,痛并快乐着,痛的是过程的漫长和艰辛,快乐的是拿到聘书的那一刻。
考试结束之后,我们也不能彻底放松,评职称也是一个医师生涯中比较重要的事情。毕竟这关系到我们以后的“钱途”,在考完试放松的同时,不妨抽出一点时间,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大致的规划,这样我们才会更有目标的向前进步。
谁知道山西省事业单位双向选择的具体办法?
山西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山西省人民 *** 办公厅印发山西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3〕40号
吕梁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 *** ,省人民 *** 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 *** 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山西省人民 *** 办公厅
二00三年七月二十六日
山西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规范、健康、顺利地进行,经省人民 *** 同意,2003年将在全省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有关政策规定和《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晋办发[2001]10号)、《山西省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晋政办发[2003]13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精神,在总结我省部分系统、单位前几年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制定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 *** 理论和“ ***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不同岗位人员分类管理体制和具体人事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加大综合配套改革力度,激发事业单位内部活力,增强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为推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总体目标: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省事业单位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 *** 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服务体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适合教育、科研、卫生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和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
总体要求是:按照统一部署,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大胆创新的方针,2003年完成试点工作任务,2004年将推行范围扩大到全省事业单位总数的50%左右,2005年基本完成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任务。
二、试点范围和条件
(一)试点范围:鉴于国家已先后出台了教育、科研、卫生、文化、广电五系统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交通厅已确定为全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试点的实际,2003年拟在省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文化厅、广播电视局、社科院、农科院和交通厅以及各市、地选择部分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其他有条件的单位、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也可申请开展试点工作。
(二)试点单位条件:一是领导班子团结;二是各项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三是原有工作基础较好,在本系统或本市、地具有一定代表性;四是单位领导和人事干部比较熟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群众基础好,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高。
三、试点工作主要内容
(一)建立和完善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1、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和推行聘用合同管理制度。
推行聘用制,转换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是实现事业单位自主用人,保障工作人员自主择业,维护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除委任的领导人员外,各试点单位及其职工,都要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与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聘用制,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2、建立符合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聘用制度。
在推行聘用制过程中,各试点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做到按需设岗,按岗聘用。要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任职条件和聘用期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要规范聘用行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的办法,避免聘用工作的随意性。对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区别情况分别实行聘任、选任、委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其中除省(市地、县)管干部和部分党、团专职领导人员仍实行委任或按各自章程选任外,其他人员均实行聘任制。聘任领导人员要实行任前公示制。要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聘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聘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要建立领导人员聘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实行离任审计。
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控制,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实现岗位聘任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统一。试点工作开始后,原聘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在岗位聘用的基础上予以规范。要不断强化岗位聘用,通过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对国家已经实行执业资格证书注册制度的岗位,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对管理人员,要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区别情况可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办法择优聘任。要积极探索,建立和规范体现职员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等级序列,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
对工勤人员,建立符合工勤人员特点的岗位等级规范。要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等制度,明确各工勤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聘用条件,公平竞争,按岗聘用,规范工勤人员的“进、管、出”等环节的工作。
3、根据不同情况规范和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合同制。
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要在人员编制、计划、领导职数和专业技术职务限额比例内进行。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对新进人员,按省里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与所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尚未推行全员聘用制的单位一律推行聘用合同制,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书。已试行全员聘用制的单位,要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对其与原在职人员所签合同予以规范,可在原聘用合同的基础上续签或改签聘用合同。其中,聘用合同期限已满和签订为中长期的,应按省里统一的合同文本重新签订,对原期限未满的短期合同,可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或按统一的合同文本改签。
4、发挥人才作用,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用人方式。
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后,可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实行专职与 *** 相结合等多种用人方式。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形式发挥专业才干,促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允许在职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并在不侵犯本单位知识产权、经济利益的前提下, *** 从事管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开发等活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领(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转化科技成果。
(二)建立和完善与聘用合同制相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
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关配套法规、办法和措施做为保障,通过建立完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保证聘用制推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1、制定《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办法》,指导事业单位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为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奠定基础。
2、制定《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办法》,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规范岗位聘用程序和聘用具体行为,保证聘用制推行工作的健康有序运行。
3、制定《山西省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 *** 办法》,逐步实现新进人员通过公开 *** 、考试和考核的办法择优进入事业单位。
4、制定《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健全考核制度。考核是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后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尽快完善适合各类人员的考核目标和评价体系,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晋升降级、增减工资、奖惩的主要依据。同时,要逐步建立辞聘、解聘制度,疏通人员出口渠道,增强用人制度的灵活性,解决人员能进能出问题。
5、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措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政策,认真调研,尽快制定我省工伤保险规定,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减轻单位的负担,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6、制定《山西省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安置措施》,未聘人员安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各系统各单位要积极研究未聘人员管理办法,对在推行聘用制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认真落实待聘期间转岗培训、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托管、委托推荐就业和相关工资待遇以及提前退岗休养政策,同时要制定引导、鼓励未聘人员到基层、农村和企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各试点单位要做好未聘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创造条件。
7、制定《山西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鉴证办法》,建立有效的合同审核和行政监督机制,规范聘用合同内容。
8、制定《山西省人事争议处理办法》,建立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认真做好人事争议处理工作,使人事争议处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摸索出适合各自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
1、建立和完善重贡献、重实绩的分配制度。
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将职工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
2、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
各单位要大胆探索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 *** 和途径、科技人员拥有的专利、非职务发明和专业技术成果,只要不属于国有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其价值可量化后按拥有者的意愿转为个人的投资或拥有的股份,按投资或股份多少获取收益,并在单位或项目收益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奖励有关人员。管理要素参与分配,要根据管理者的责任轻重、风险大小和业绩优劣确定报酬。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在不增加财政支出、不减少财政收入的前提下,积极进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试点。
3、建立和完善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政策。
事业单位要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对于能力、水平、贡献十分突出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可以确定较高的内部分配标准。允许和鼓励事业单位高薪聘用高层次优秀人才。健全奖励制度,提高奖励标准,对取得高新技术成果并在应用、开发中做出突出贡献者实行重奖。对从事基础教学、科研以及在关键和特殊岗位的专业人才,在分配上应适当予以倾斜。
4、探索不同形式的工资管理、分配方式,扩大内部分配自 *** 。
各地各有关部门可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和发展需要,结合经费来源状况,确定具体工资管理和分配方式。要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 *** ,鼓励事业单位建立灵活的工资管理制度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如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工效挂钩制度,年薪制、协议工资制、期权(股权)分红制等,并可探索工资中活的部分的重新分配、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实行地区津贴与岗位津贴的办法等具体措施。
在调研的基础上,将拟定出台《山西省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各单位、各部门可根据工作实践,积极大胆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制度改革措施。
四、 *** 、步骤
试点工作要在省人民 *** 的领导下,统一部署,统筹规划,主要以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搞好聘用制的入轨运行。试点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和岗位设置阶段、
从2003年6月至7月底,试点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和各市、地人事部门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安排组织职工学习领会有关政策和文件,提高职工这项工作的认识和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新闻媒体要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推行全员聘用制有关政策的宣传。召开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布置开展试点工作。在此期间,各试点单位首先要完成内部设岗工作。试点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结合行业管理要求,进行科学设岗,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待遇;也可以由其主管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吸收一些专家成立有关组织,通过对试点单位的工作性质、任务总量和人员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后,进行合理的岗位划分和设置。设岗意见要在本单位予以公布,并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试点单位填制《山西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及岗位设置一览表》(见附件2),经其主管部门的人事(干部)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 *** 人事部门备案。
(二)拟定、核准实施方案阶段。
2003年8月至9月底,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地人事局提出本系统和本市、地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报省人事厅核准。各试点单位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须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报同级 *** 人事部门核准后实施。实施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指导思想和原则;二是 *** 步骤,包括实施的程序、重点,要体现公开、公平、竞争和民主、集中相结合的精神,特别要注重平稳过渡、顺利入轨;三是提出安置未聘人员的办法,聘后管理的措施等具体内容;四是组织领导和民主决策的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机构和聘用工作组织情况等。
(三)签订聘用合同阶段。
2003年10月至11月,试点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试点单位按照《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的聘用基本程序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公布岗位、申请应聘、资格审查、择优提名、讨论决定、签订合同、审核鉴证等,对某些岗位可以进行公开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试、技能考核等竞争性手段进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与本人签订。中层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可采取竞聘上岗的办法择优聘任;一般职员、中级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按岗聘用。合同鉴证采取自愿的办法,由同级 *** 人事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办理。
(四)总结验收阶段。
2003年底前,省人事厅会同各市、地人事局和省直有关部门对试点单位进行总结验收,召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并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五、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 *** 要按照“ *** ”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积极部署,稳妥实施。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作。成立“山西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人事厅、财政厅、劳动保障厅、省编办等(领导组组成人员见附件1),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办公室设在省人事厅。领导组办公室组成人员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与各地、各单位的工作联系和检查督促。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组织,加强对本地、本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市、地人事局和省直主管部门要认真负责,对本地、本系统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维护稳定,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和平稳推进。
六、工作纪律和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在试点工作中,要认真做好未聘人员安置工作,确保全省工作大局稳定,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二)要加强组织纪律,强化对试点单位领导人员的监督和政策法制观念,不得借改革之机搞“小团体”,排斥异己,打击报复。
(三)严格执行政策,试点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大的政策制定和调整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和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组批准后执行,不得以“小政策”代替“大政策”。
(四)强化人才意识,试点单位对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出站人员、管理和专业技术骨干及其他工作急需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在签订聘用合同时,如本人提出订立期限较长(含至本人法定退休年限)的合同,单位应当允许。
(五)各地各部门在抓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探索以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改革,并按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方向,总结推广高校、卫生等系统后勤服务体制改革的有益经验,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改革,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推进、综合配套。
(六)未列入2003年试点的系统、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本方案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