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承载力评价
1、摘要: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京津冀三省市1996~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990~2003年,天津、河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均呈增大趋势,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呈减小趋势,GDP万元产值生态足迹均呈减小趋势。
2、生态承载力指一个区域实际提供给人类的所有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包括水域)的总和。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3、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将评价体系分成三级,分别是区域生态系统潜在承载力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承载压力度评价。
生态修复包括哪些方面
生态修复包括了基于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自然生态修复和基于人类干预的人工生态修复。反映了特定阶段的特定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人类心理等多种要素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修复的综合作用。
矿山生产过后,对于整体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矿山生态修复主要包括治理因矿山开采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山体滑坡、植被退化等,通过治理修复还原未遭到破坏前的状态,实现环境自然和谐。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 *** (1) 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生态修复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植等高植物篱等。
生态修复措施主要包括封育管护、能源替代、舍饲养畜、生态移民等。1 封育管护 封育管护是恢复林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生物修复:是生态修复的基础,生物修复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以下3个方面,即微生物活性、污染物特性和环境状况。
生态恢复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恢复目标:生态恢复的首要目标是恢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达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的标准有哪些
1、植被恢复标准:要求复垦后的土地上能够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植被的种类、数量、覆盖率等方面,以及提供栖息地、食物和保护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2、生态恢复的具体目标主要有4个:恢复诸如废弃矿地等极度退化的生境;提高退化土地上的生产力;在被保护的景观内去除干扰以加强保护;对现有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维持其服务功能。
3、生态修复包括了基于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自然生态修复和基于人类干预的人工生态修复。反映了特定阶段的特定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人类心理等多种要素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修复的综合作用。
4、生态恢复是指帮助恢复和管理生态完整性的过程,生态完整性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结构、区域和历史关系以及可持续文化实践的变异性的关键范围。
5、另外,焦居仁(2003)认为,生态恢复指停止人为干扰,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自身规律演替,通过其休养生息的漫长过程,使生态系统向自然状态演化。
6、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
生态修复存在哪些问题
1、生态 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短期行为,科技支撑不够;模式 单一,管理落后;配套资金不足,支持 措施 不力等。
2、因施工队伍在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时并未认识到土壤重构的意义所在,很容易造成水、土、植被之间出现循环效果不佳等问题,当植被处于缺水、营养不足状态时,势必会出现死亡等问题。
3、生态修复的长期性与不确定性: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监测,并且很难预测其结果。因此,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修复项目时风险较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灾毁土地复垦生态效益评价的意义
灾毁土地复垦社会效益的评价应该从促进当地社会生活和谐发展的角度为出发点,项目实施后应对项目区的社会生活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实施后的影响因素进行鉴别、统计、分析和研究,以判别项目在社会方面的可行性与适宜性。
灾毁土地复垦首先是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系统的功能也随之变化;然后是改变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状态,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又反馈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土地及生态问题的危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足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公众具备关注环境质量问题方的意识。社会经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
而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土地复垦率还不到1%。因此,对于中国这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加强土地复垦工作,对于有效缓解人地矛盾,改善被破坏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灾毁土地复垦是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进程中,要将资源环境因素综合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变革传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