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富坚职称,上海市天文台

2023-04-04 上海职称评审网 24
A⁺AA⁻

上海天文台 都做什么啊

上海天文台富坚职称,上海市天文台

只要努力,当然可以跨专业考。因为现在的天文台主要做两方面的事:1. 天文望远镜天文卫星的建设,需要工程方面的人,比较适合机械电子专业的人,考研的时候专业课考的是电子之类的;2. 天体物理,即以物理为工具研究天文,需要比较好的物理及(或)数学基础。考研的时候专业课是考物理方面,很多物理本科生转到天文方向的。对于英语专业的人来说,想要靠自学打下其它理科学生大学期间打下的基础,确实比较难。不过,也不是做不到。只要有梦想,有什么不可以?

另外,上海天文台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报时。工程技术方面我不懂,但是天体物理方面,上海天文台的宇宙学和射电天文都做得不错。上海天文台的景益鹏老师在宇宙学方向做得很出色,领导了一个973项目,还是今年院士候选人之一;沈志强老师在射电方面做得很好,他的65m射电天文望远镜也刚刚建成不久吧。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如果你即将毕业,在上海/北京/南京,都可以考虑,先去天文台实习一段时间。实习学生也可以,或许团组秘书会更适合你的专业,更具体的了解了天文台在做什么之后,再考虑考研。因为,爱好和工作是不一样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历史沿革

徐家汇天文台

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872年2月,在上海徐家汇(明末大臣徐光启的故里)建徐家汇天文台。

1880年建造了33米高的木塔,顶端装有伯克利风向风速仪。

1901年在原址西侧(蒲西路166号)另建三层新楼。

佘山天文台

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于1900年在距上海市区约30公里的佘山山顶建立佘山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成立1950年12月11日,在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军委会气象局,组成“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徐家汇及佘山天文气象台管理委员会”。

1950年12月12日,气象部分由军委会气象局接管,地磁和地震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接管,两台的天文部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接管。

1951年6月19日,成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上海工作站》,简称《天地联沪站》,对两台进行管理。

1954年6月4日,中国科学院撤销《天地联沪站》,地磁和地震工作划归地球物理研究所领导,天文工作划归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导。两台分别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家汇观象台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佘山观象台。

1961年10月31日,中科院上海分院与地球物理所签订协议,佘山地球物理部分划归佘山观象台建制。

1963年6月,佘山地球物理部分仍划归地球物理所,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政治思想工作由上海天文台代管。

1972年,佘山地球物理部分又划归上海天文台,上海天文台成立地震研究室(经费由国家地震局负责)。

1976年12月经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将佘山地球物理部分划出成立上海市地震办公室,后改为上海市地震局。

1958年1月1日起,经紫金山天文台同意,徐家汇观象台和佘山观象台行政方面合署办公,并迁至南丹路2号新址(1958年10月1日起门牌号码改为南丹路80号)。

1960年7月根据第五次院务常委会议精神,徐家汇观象台、佘山观象台从紫金山天文台划出,移交给中科院上海分院(后华东分院)管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1962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决定将徐家汇观象台和佘山观象台合并组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1970年7月华东分院撤消。

1970年11月,上海天文台由中科院归口,实行以地方为主的双重领导。

1978年10月,上海天文台改为局级单位,直属中科院领导。 在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上,1978年首批被批准为“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6年,“天文仪器与 *** ”专业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0年,“天体物理”专业自行审批通过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8年,在全国天文界内又首批获准可按“天文学”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

2011年新增“仪器仪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点,这也是上海天文台首次获得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点。

长春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哪个好

长春天文台。

1、上海天文台前身是1872年创办的徐家汇观象台和1900年创办的佘山观象台是独立的法人单位。

2、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始建于1957年10月,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下属二级法人事业单位。

3、二者相对比长春天文台比上海天文台法人事业单位等级要好。

上海天文台在读博士生可以入上海户口吗

您好,根据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博士生可以申请入上海户口。但是,申请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 在上海市有较长时间的工作;2. 在上海市有较长时间的学习;3. 在上海市有实际居住地;4. 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记录。如果您满足上述条件,可以向上海市公安局提出申请,由公安局审核并作出决定。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科研成就

截至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先后获得了包括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31项。

重要成果如下:

1、中国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10年来,叶叔华院士负责的 “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项目,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四大部委的100余名科学家,把各自的研究资源、历年观测数据和外业成果,统一协调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已经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监测与研究、精密地球参考系的建立和维持、地球自转变化、青藏高原动力学、中国重力场和海平面变化、自然灾害预报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成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灾害等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基础资源。该项目不仅促进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 *** ”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报》项目的建立,推动了“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APSG)”国际协作计划的建立,也带动了许多受国家基金委和其他部委支持的研究项目。

2、开展与自然灾害有关的天文现象与天文 *** 的研究,为国家减灾防灾提供信息

上海天文台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对厄尔尼诺事件预测的天文学 *** ,并更先成功地预测到引起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的1991年厄尔尼诺事件(此成果已在Nature上发表)。后来又成功预测了1993年、1994~1995年、1997年及2001年底前后出现的厄尔尼诺事件。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西太平洋暖池对非大气影响的日长年际变化的平均贡献约为10%,并提出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该暖池运动可使一天延长几微秒。

3、在国际上率先从理论上解决了国外学者长期未能解决的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的卫星精密定轨的难题

该研究结果已成为 IERS空间测地资料归算规范之一。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卫星激光测距技术测定地球自转参数的研究和航天部的登月探测器轨道设计 *** 研究的工作。建立和维持地球和天球参考系,积极开拓和发展有关观测技术,在深空探测、近地小天体(人造卫星和空间碎片)监测、导航定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深空探测和战略资源储备作出贡献。

4、“宇宙结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获重要成果

景益鹏研究员主持的“宇宙结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课题,采用计算机模拟 *** 研究宇宙结构的形成,首次发现了小质量暗晕的成团性比PS理论的预言要强得多,并提出了暗晕成团的精确公式,被广泛用于预言星系和暗物质的成团性质,该工作也引发了许多修改PS理论的研究;首次提出了暗晕密集因子的对数正则分布公式,并被广泛用于预言星系的观测性质;发现暗晕的内部密度轮廓的幂指数在-1.1和-1.5之间,该工作已成为高精度研究暗晕结构的最有影响的三个工作之一;首次提出了描述暗晕内部物质分布的三轴椭球密度分布模型;最早提出了构造星系相关函数和速度弥散的星系团低权重模型,并已发展为目前流行的暗晕星系占有模型。该项目继2004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后,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上海天文台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5、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最令人信服的证据

沈志强研究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通过对位于银河系中心被称为人马座A*(Sgr A*)的神秘射电发射源的高空间分辨率观测,发现了支持“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的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观点的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该研究成果刊登在2005年11月3日出版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上,迅即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一些国际和国内的科技媒体都在之一时间内报道了这项研究工作,Nature在同期的栏目内还配发了专题评述。

6、首次高精度测得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

徐烨博士与南京大学天文系、美国哈佛-斯密松宁天体物理中心和德国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专家合作,使用世界上先进的甚长基线干涉仪,将太阳和地球的距离作为基线,采用三角视差的 *** ,首次高精度测得银河系英仙臂的距离,测量的相对精度为2%,这是有史以来天文学中该类距离测量精度更高的。该论文在2006年1月6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正式发表,杂志还采用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

7、主持“973”计划“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星系形成与演化”研究项目

该项目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以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为主线,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与演化和银河系结构与演化两大密切相关的关键性科学问题。研究队伍汇集了该研究领域的国内精英人才,由来自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8家单位的64位研究人员组成。

发表论文 论文题目之一作者发表年度Attitude and Spin Period of Space Debris Envisat Measured by Satellite Laser RangingDaniel Kucharski2014Asses *** ent of InSAR Atmospheric Correction Using Both MODIS Near-Infrared and Infrared Water Vapor ProductsChang, Liang2014ARE HIGH VELOCITY PEAKS IN THE MILKY WAY BULGE DUE TO THE BAR?Li, Zhao-Yu2014Arcsecond-Scale Radio Jets of Ultra-High-Energy Synchrotron Peak BL Lacs (UHBLs)Wu, Zhongzu2014An observational and theoretical view of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of HI gas in galaxiesWang, Jing2014AN MHD MODEL FOR MAGNETAR GIANT FLARE *** eng, Y.2014An Inhomogeneous Jet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L Lacertae ObjectsChai, Bo2014An adjoint-based FEM optimization of cosei *** ic displacements following the 2011 Tohoku earthquake: New insights for the limits of the upper plate reboundPulvirenti, Fabio2014ACTIVE GALACTIC NUCLEUS FEEDBACK IN AN ISOLATED ELLIPTICAL GALAXY: THE EFFECT OF STRONG RADIATIVE FEEDBACK IN THE KINETIC MODEGan, Zhaoming2014Accuracy asses *** ent of applying era-interim re *** ysis data to calculate ground-based GPS/PWV over ChinaZhao, Jingyang2014Absolute Proper Motions Outside the Plane (APOP)Qi, Zhaoxiang2014A vertical resonance heating model for X- or peanut-shaped galactic bulgesQuillen, Alice C.2014A toy model for the X-ray spectral variability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Cao, Xinwu2014A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method to estimate Earth's oblateness variations from global GPS observationsJin, Shuanggen2014A TALE OF THREE GALAXIES: ANOMALOUS DUST PROPERTIES IN IRAS F10398+1455, IRAS F21013-0739, AND SDSS J0808+3948Xie, Yanxia2014A single radio-emitting nucleus in the dual AGN candidate NGC 5515Gabanyi, K. E.2014A simplified and unified model of multi-GNSS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Chen, Junping2014A search for double-peaked narrow emission line galaxies and AGNs in the LAMOST DR1Shi, Zhi-Xin2014A SCALING RELATION BETWEEN MERGER RATE OF GALAXIES AND THEIR CLOSE PAIR COUNTJiang, C. Y.2014A new spectral method to compute FCN (Invited)Zhang M.2014注:论文太多未全部显示,详情见参考资料 专利项目 专利名称之一发明人授权日期蓝宝石谐振腔主动型原子钟及其谐振腔的制造 *** 张燕军地面授时氢原子钟张为群主动型氢原子钟的真空装置张为群双频段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李明昊一种GHz超宽带数字下变频 *** 项英一种氢原子钟用的微波腔谢勇辉一种用于被动型氢钟的控制 *** 及控制电路林传富空间射电望远镜的接收天线陈昭宇2008-3-19充气式空间射电望远镜接收天线陈昭宇2008-3-19用于太空中的接收天线陈昭宇2008-3-19周期法频率稳定度和精度测试仪林传富2001-4-5频率相差和频率稳定度测试仪沈季良2001-3-29隔离放大器沈季良2000-10-28实用型氢原子钟脉泽振荡的结构翟造成1999-11-27丢笔自捡的数码显示屏邬林达1998-4-2频率同步钟结构沈季良1998-3-1电子钟表测量仪沈季良1997-11-8便携式闪光安全灯邬林达1995-9-4有定时功能的吊扇电子调速器韩长根1992-10-7 《天文学进展》(季刊) 《天文学进展》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天文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主办的学术刊物(季刊)。涉及天文学的各个领域,反映其最新进展。主要发表对国内外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科研进展的述评, 也适当发表少量的研究简讯、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报导。适宜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及大专院校学生阅读。《天文学进展》1992年起被确定为中国国内天文学类的核心期刊, 并被国内外四种文摘性刊物和数据库所收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前身为创刊于1905年的佘山观象台《天文年刊》,解放后由中国科学院接管,并仍继续出版,直到1966年出版第26卷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刊。1979年复刊,并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下称《年刊》),于1980年出版第1期。

《年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上海天文台主办的以反映本台最新科研动态为主的天文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通过新华书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已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NKI中国知网、VIP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年刊》主要刊载本台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论文、工作报告、实测资料、仪器研制报告和研究简讯等文章,内容涉及天文地球动力学、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与 *** 、时间频率、天文学史研究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研究等领域。本刊也适当接受其他台站及国外学者的科研论文。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客服微信号码

留言咨询
提交留言

您将免费获得

  • 全面诊断

    您将获得专家对您个人职称评审所需条件的全面诊断服务,我们不同于传统代评公司,仅是提供一些通用的,浅显的建议

  • 找出疏忽点

    我们在了解您个人的基本情况之后,将挖掘出您目前不利于职称评审的疏忽点,还将详细说明您在职称评审时应当改善的确切的事项。

  • 分析需求

    我们通过丰富的从业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确认好符合您实际情况的职称评审需求。

  • 定制方案与报价

    对您的需求深入了解后,将结合您目前的情况,我们将为您量身定制一份职称评审代评方案及报价单。

获取方案

×
请设置您的cookie偏好
欢迎来到职称评审网
我们希望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以便保障本网站的安全、高效运转及服务优化,有关我们使用cookie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查看了解更多。
接收Cookies
决绝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