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关于通报表扬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参与单位和个人的决定
国土资发〔2010〕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部迅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视灾情为命令,视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快速行动,全力组织投入支持开展抗震救灾和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有力、有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青海省国土资源系统的多支队伍之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次生地质灾害防治、安置点地质安全评价、应急找水打井等工作,并服务灾民救助和安置,参与灾后重建,至今仍在灾区辛勤工作。陕西、甘肃省国土资源系统抽调精兵强将,自备装备给养,奔赴灾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和调查评估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及下属单位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断裂带调查与研究,获取解译遥感资料并提供给相关部门。
在前方灾区工作的同志,克服高原缺氧、余震不断、交通不便、低温雨雪等多重困难,风餐露宿、忘我工作、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了可靠依据,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在后方工作的同志,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贡献力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赢得了地震灾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为总结和弘扬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好思想、好作风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作,部决定通报表扬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等27个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单位、刘山青等794名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个人。
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向受表扬的单位和个人学习,学习他们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责任感,学习他们心系灾区、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们恪尽职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更加尽职尽责,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国土资源事业新局面。
希望受到表扬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努力工作,把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培育和体现出来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精神长期坚持下去,为夺取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和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单位和个人名单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四日
附件:参与青海玉树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单位和个人名单
一、青海省(9个单位518人)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刘山青、王建斌、宋建国、李志勇、徐卫东、刘红星、汪明道、王德瑜、刘长义、史德、昝明寿、王峻鑫、徐世福、康进军、康维海、李杰、刘国元、蒲毅、王平、姚刚、李成龙、张俊茹
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赵家绪、毕海良、隋嘉、吕宝仓、吕文斌、颜元东、王军、吴国福
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
吴国禄、边纯玉、李兆钧、胡贵寿、李小林、马晓强、张晓、刘勇、魏刚、宁永春、张隆寿、崔发全、王贵庆、崔发鹏、汪恩福、于晓军、白云、刘钰、武新宁、王占巍、江旺升、杨世新、高立华、曹德云、陈金贤、陈明亮、甘斌、薛建球、周成福、刘应斌、童金庆、张运海、张启、张书珍、姚春海、马良峰、曹千红、马转运、马良元、张运康、王其红、马吉福、李西宁、李庆祝、张永善、宋显祥、周得荣、齐卫兵、杨全有、薛生勤、陈满寿、陈止寿、黄满成、王生满、王生福、瓦永吉、牛万辉、赵永兴、余占忠、陈武仁、余占明、张占荣、陈元寿 黄温家保、白范禄、祁福全、白寿财、白万寿、黄六十三、黄五十九、黄文家保、雷友德、赵文强、贾君、雎建国、张勇、张新荣、王丰成、贾全福、鲁占才、李孝清、刘孝林、张占清、曹德成、张占海、汪雨德、沈士学、夏超忠、崔岩新、王世满、苏海增、孔德玉、张万寿、李建军、王丙丙、张虎、张洪庆、黄进才、赵庆忠、王广宇、王超、宋国财、宁国治、桓秦帮、苗卫生、王广成、王仁青、李得其、王永柱、冯国森、魏顺祥、李春卫、王祖业、崔成林、张科善、杨军、才让旦智、鲁仁军、李发夏、高建庆、孔祥宽、王兴文、陶廷雄、李小泽、孔林孝、莫尚明、孔祥永、韦胜红、余祥德、李玉业、张永福、铁勇、杜彩虹、张常青、董柴琦、何永红、姜年元、冯德忠、丁光业、马成芳、陈清军、余效贵、岳鹏、李希发、刘伟、樊庆业、张海威、杨小辉、柴晓然、李跃峰、刘红军、刘满成、王世民、夏雨普、吴进萍、李有实、乔永顺、刘加学、王杰、常学良、曲娟、魏太明
青海省地勘局
高学忠、刘永恒、张春化、朱贤、高庆、张京平、段仰东、艾宏
青海省水工环调查院
严维德、马兴华、陈锡庆、杜建宁、张洪银、童彦文、哈文录、雷海智、候殿海、李兵、韩江涛、薛庆林、孙满超、王小年、王仲复、彭亮、袁时祥、马鸣、张盛生、田成成、杜文学、耿海深、李育昆、李永国、战辉、贾小龙、黄勇、马还援、宋源祥、朱红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
赵世勇、宗瑞玉、原义刚、申占洪、王文华、易文斌、梁江义、郭岐山、吴统一、石云、张云飞、李水芸、黎明、曾国寿、戴瑜、罗友弟、吴英波、金文艺、郑少军、高瑞涛、董国辉、张利军、马文太、乔小龙、杨旭伟、陈富春、朱杰、祁俊良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
孙占科、张兴利、刘文、杨发源、隋源、杨小平、李瑶、严喜、谢治国、刘向阳、李伟、魏振杰
青海省测绘局
唐千里、刘海平、李强、张新声、刘凌霄、陈德理、梁海波、王波、孔繁煜、陈家瑞、万勇治、苏占邦、吴析楚、纪晓东、杨杰、严晶功、张生军、应九臣、孔繁宁、蒋英俊、周建军、张广华、白春平、马生财、马强、马有文、黄太平、李名、杨勇、刘国、岳小勇、李建明、窦超、雒成元、张健、陈岷、丁延荣、戚一鸣、刘玉章、熊占兴、姚刚、郑耀辉、孙剑锋、井厚青、杨海鹏、李文虎、莫龙刚、杨占青、刘宏鹏、龚克、霍景龙、王延、马国福、曾学宏、保长金、吴元文、郭韩勇、陈伟学、李得基、张生成、史占成、李延、刘云、乔华桑、童成宝、易力、丁鹏辉、谢克敏、汪永堂、金跃顺、陈丰田、包东海、王宏伟、刘俊、伊万仁、孙玉华、马学明、解占林、崔天彪、何旭东、王建虎、王国侠、马刚、康福宁、刘海世、范晓明、赵春祥、邓林、陈立飞、李良、刘海玉、吴寿忠、刘维才、汪顺林、杜发泽、梁有山、霍永瑜、杨贵勇、刘书谦、高迎瑞、陈有辉、代永发、王海鹏、李友、赵积昌、孙栋、马明金、马国金、李永海、孟武潮、张万森、陈生全、赵文渊、吴银桥、赵永芳、吕登申、赵得录、马国宝、蔡邦兵、张乃功、欧阳永健、杨德芳、徐喜峰、何志强、宋海珍、汪治权、马成、赵廷宝、蔡洪海、杜国梁、李树安、徐江明、田晓程、陶金、王建、熊元森、邹庆华、史晨星、孟超、万玉辉谈永邦、韩有文、杨元军、侯云、杜国豹、张峰生、马成彪、马永才、杨小平、杨海贤、韩有文、杨海东、张万成、李廷海、韩富财、梁俊杰、李玉伟、陈生权、安万金、祁顺杰、祁伟山熊换新、卢本森、刘延平、陈小项、丁春、左奎、邹仁斌、严继平、熊劲峰、艾杨权、陈雷雷、艾海军、熊书健、肖洪强、肖世刚、李林寿、魏国章、王全德、李云、季增奎、张玉佳、陶国欣、高再良、陈忠、熊永合、张银建、张晓俊、侯燕杰、张厚禄、阎宏亮、包晓虎、魏巍、蒲秉永、焦信博、冶存玺、朱斌、李田龙、张占鳌、蒲正军、韩志清、杨晓英、王恒东、王祖顺、刘盛庆、张斌、张海青、张斌、张建军、李智明、施生寿、卢世伟、姜明伟、曹祥廷、王亮、孙青山、王海岗、杨正青、纪晓东、周敬平、杨生田、张学刚、张里南、李启才、徐家禄、浮超、米利、阎寒、李财风、何君、惠海宁、包明相、王剑、喻杰、杜成玺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卢青建、鲁海民、程忠琳、金长城、王兵、孙海轩、张志青、桑盛毅、温得银、崔建华、霍志强、苏立、孙延成
二、陕西省(7个单位114人)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喻建宏、李强、朱利平、肖平新、孙长安、王雁林、高刚强、汤鹏超、郭长安、王文昭、刘伯敏、韩东方、侯晓宇、刘卫峰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宁社教、高建军、康金栓、滕宏泉、肖志杰、张新宇、支源、李宪、王静、王培林、娄月红、亢宏伟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齐文、蒙晓记、罗乾周、王天明、李益朝、王友林、穆根胥、任娟刚、蔺新望、金光、司国辉、井延泉、贺斌、王宁、侯威、耿战辉、冯晓强、石卫刚、杨平、陈文生、陈凯、高峰、曾忠诚、秦臻、杨志军、张凯、王天佑、王龙杰、杨晓鹏、鲁洪深、唐学林、李国富、谢宏涛、邢宝珠、王占龙、范志勇、张雷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李文忠、汤振宇、常喜顺、郑崔勇、鱼康平、张富国、党勘峰、高关军、姚学军、杜成涛、宋涛、李贵桓、于凤鸣、穆方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
郭三民、左文乾、魏东、齐普荣、姜方明、张彦红、张俊、李辉、陈希民、程德进、李宇飞、王瑞华、谢昌贵、刘涛、李建华、张江、蔡伟、窦有航、魏跃文、李建华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
李智学、张建、傅宏科、常光锋、贾海平、师千胜、冉百涛、张耀、李姜勇、杨磊、杨金才、将申伟、齐进宝、张国华、年鑫
陕西电视台
郑原、杨景茂
三、甘肃省(6个单位58人)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张力学、张国华、赵玲房、王永超、王景辉、李建伟、刘星、王苏丽、何金花、陈春良、杜四喜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陈汉、马秉虎、苟少峰、王发明、王玉贵、余艳萍、冯晓迪、程群、郑家龙、宋启波、金春、李小军、杨宇明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黎志恒、赵成、姜才文、张永军、张川、李军、何云峰、樊宪明、蒋永智、胡正军、王广林、陈传玉、董成宪
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庞招平、李文彦、朱建武、王洋、张弘、张玉龙、董毅、张永生、张宝鹏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翟向华、王有权、陈伟彪、黄超、杨华奎、滕宏伟、李文东、秦庆峰、袁致富、王俊卿、李凤仪
甘肃省地质矿产报社
刘崇贵
四、中国地质调查局(5个单位104人)
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
王学龙、刘延明、庄育勋、殷跃平、文冬光、张作辰、张开军、李晓春、夏鹏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侯金武、康战、田廷山、徐万忠、刘传正、李铁锋、陈红旗、曾青石、李媛、唐灿、邢雁鹰、李香菊、王灿峰、周萌、温铭生、刘艳辉、连建发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王平、王殿琦、熊盛青、方洪宾、郭大海、杨清华、姜德仁、詹世富、郑雄伟、张微、钟昶、吴芳、李进来、武兴、陈红根、齐建伟、李景华、安娜、曹文玉、李友纲、陈颖、王懿哲、韩旭、孙禧勇、王建超、晋佩东、徐宏根、童立强、李小慧、张晓坤、李丽、李曼、杨蓓、邵帅、周砚文、胡桂英
西安地调中心
李文渊、张茂省、王佳运、李林、徐友宁、李建星、李瑛、王冬、张成航、高波、冯卫、张江华、乔岗、张俊、李金皋、汤科、席晓鹏、赵哲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龙长兴、何长虹、侯春堂、马寅生、张永双、胡道功、杨农、吴树仁、张春山、孟宪刚、谭成轩、安美建、冯梅、姚鑫、廖椿庭、王连捷、彭华、马秀敏、雷伟志、余佳、杨健、高卫、王津、李跃辉
鏖战青海高原——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系列报道之十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笔下的这个“天上”就是青海。
青海山脉纵横,峰峦重叠,湖泊众多,峡谷、盆地遍布。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5000米的地区占67%;5000米以上的地区占5%,它和 *** 一起,构成了傲视全球的世界屋脊。山高谷深,寒冷缺氧,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烈,人烟稀少,自然条件十分严酷。
雪山藏珍、戈壁埋宝,素有“聚宝盆”美誉的青海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132种,探明储量的有107种,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等11个矿种储量居全国之一位,其中许多矿产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闻名遐迩的柴达木盆地有盐湖30多个,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单是察尔汗湖的盐就可以从地球到月亮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截至2007年底,全省拥有矿业权1492个(其中采矿权941个,探矿权551个),已开发利用矿种65种,拥有各类矿山企业865家,矿业产值达到200.34亿元,有力地促进了青海省经济的发展。
2009年11月,在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有9个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但是,青海又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加之广阔的国土和雪山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构成了青海开展矿业权实地核查的突出困难,同时也彰显了青海核查队伍力排万难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精神风采。
科学运筹抢回失去时间
由于省财政紧张,一时难以筹措矿业权实地核查的费用,有关核查经费迟迟未能到位。面对这种情况,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办公室和专题工作组果断决定,在经费落实之前先行启动,“粮草未动,兵马先行”。他们首先从2009年7月份开始,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宣传动员活动,制定和下发了一系列关于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文件;8月,省国土资源厅召集各州(市)国土资源局长座谈会,对核查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和落实,同时,对核查队伍进行招标选拔,通过资格预审、招标议标,确定了实地核查作业队伍。9月,召开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专题培训会议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技术培训,明确总体技术要求和作业工艺、 *** ,为矿业权实地核查顺利开定打下扎实基础。9月底,在省国土资源厅主管领导和有关处长的积极争取和艰辛努力下,矿业权实地核查经费终于得以落实。此时莽莽高原上大雪封山,已经是各种外业工作进入收队的时刻,为了不拖全国后腿,抢回失去的时间,青海的实地核查队伍毅然一反常规,毅然出队,顶风雪,战严寒,铁马金戈,出入雪峰深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到2009年12月底就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全部完成了外业实测工作。
全国项目办人员在青海裕龙铜镍矿进行工作检查和慰问
排除万难奋战雪域高原
青海面积辽阔,东西长1200千米,南北宽800千米,面积72.12万平方千米,居全国各省(区)面积的第四位。广袤的国土面积上,矿权面积大而分散,最远的矿山离西宁2000多千米,更大的矿业权察尔汗盐湖竟达2250多平方千米。很多地方人迹罕至,雪峰峥嵘,壁立万仞,交通极为困难,如位于青海北境疏勒南山的硫黄矿,这一带海拔2800至4000多米,山高谷深,从青海境内无法通行,只能绕道甘肃,经张掖、酒泉、玉门再南下翻越祁连山才能抵达。有的地方需要依靠马匹这样的原始工具走上整整六、七天才能到达核查目的地。中间爬雪山、趟冰河,历尽艰险,时时挑战生命的极限。由于人烟稀少补给困难,缺乏营养嘴角糜烂,强紫外线使皮肤灼伤蜕皮等等成为核查队员的家常便饭。
由于历史的原因,青海国家测量基准点非常稀少,就是这些数量不多的点长期以来也大多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基准点往往花上几天时间。有的基准点在海拔近5000的大山之巅,费尽千辛万苦爬上山顶后,才发现三角标都没有了。由于矿权分散并且面积较大,从测量基准点到矿区、有时竟长达上百千米,需要引入10多个控制点,其间攀岩越谷,工作量巨大,需要付出比别的省区更多的艰辛。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11月,青海省实地核查项目办领导慰问海南州裕龙铜镍矿进行实地核查的工作人员
核查队员们还经常遭遇到生命的威胁。一个在祁连山工作的核查组收工归来,乘坐的吉普车走在陡峭的盘山道上,一路下行,刚拐过几道急弯,猛然听到司机一声惊叫:“不好,这方向盘不听使唤了!”大家立时惊出一身冷汗。由于路陡弯急、司机急中生智,趁车滑向内侧弯道处一块大石旁边时,猛然踩下刹车,吉普发出一声长长的 *** ,终于歪倒在大石脚下,停了下来。脚下就是深不可测的悬崖,要冲了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在察尔汗盐湖分布着11个矿业权,60多个点,看似平展的盐湖里其实暗藏许多危险,如盐壳的结晶异常尖锐,纵横交错的卤水槽10多米深,4米多宽,稍有不慎,人员车辆就和行走悬岩峭壁一样,瞬间就有灭顶之灾。有一次,一个核查组正在大柴旦一带矿区开展外业工作时,忽然遭遇沙尘暴,只见黑风骤起,天地闭合,黄尘弥漫,滚滚风沙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宇宙混沌,昏黄一片,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大家赶紧收拾仪器,躲进吉普车内,刚钻进车,就听得车窗玻璃和顶棚噼啪乱响,一小会功夫,已全然不知外面是何模样。一直等到风停沙住,天光转亮,才发现前挡风玻璃已经一片模糊,原来在沙粒的击打下,已然变成了一块毛玻璃。玉树州治多县嘎龙格玛铅锌铜矿、矿区海拔5000多米,堪称青海海拔更高的矿区。省之一测绘院核查组在这里工作时遭遇了惊险一幕:在这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攀爬上的山顶上,刚刚是朗朗晴空,眼看着一朵乌云飘将过来,立时变得天昏地暗,眨眼工夫、雷鸣电闪,狂风大作轰隆隆的雷声就在核查队员们的身边炸响,闪电的火球似乎近在咫尺,一位队员手中的铝合金三脚架刷刷地迸出火花,每个人的腿都感到了麻酥酥的电击感,浑身也被大雨淋得透湿,只好被迫匆匆向山下撤离,明日再来。这样的惊险故事,在青海的核查工作中俯拾皆是,举不胜举。
领导激励化作无穷动力
青海的核查队员们最难忘的是来自北京的关怀。2009年11月15日,全国项目办谭永杰总工、胡斌华处长、付晶泽主任偕同有关专家,在省国土规划研究院韩生福院长等的陪同下,踏着厚厚的积雪,顶着刺骨的寒风,来到海拔3700多米的拉脊山裕龙沟铜镍矿核查现场,看望和慰问了正在这里工作的核查队员们。领导们和队员们一一握手,热情问候,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了工作进度和遇到的困难,对大家提到的问题作了回答和指导,并送上了专程带来的慰问品,临别,还和大家合影留念。这次访问使核查队员们从心里感到由衷的温暖,大家都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关怀,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坚决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任务。
基石: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纪实
2009年11月,全国项目办领导慰问在青海裕龙铜镍矿进行实地核查的工作人员
在上下协力同心的奋战下,青海的矿业权核查工作全面取得预期成果,受到了全国项目办的高度评价,为全省矿政管理做出了杰出贡献。
青海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要求,我省组织开展了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全省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一)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及机构情况
我省地质勘查行业主要包括属地化改革中划归我省管理的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省测绘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环境地质局,未属地化管理的青海煤炭地质局和中国建材工业中心青海总队,具有勘查资质的公司及矿山企业等。本次调查不包括未属地化管理的单位。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省地质勘查行业人员5240人,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3297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从业人员391人,矿业开发从业人员225人,其他产业731人。
全省专业技术人员192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5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有809人。
(二)勘查资质分布情况
全省颁发勘查资质证书共26个,按单位取得的更高资质统计,其中≥1类甲级资质单位有11个,占总数42.3%;≥1类乙级资质单位有7个,占总数26.9%;≥1类丙级资质单位有8个,占总数30.8%。
全省国有地勘单位共18个,其资质级别相对较高,全部为乙级以上资质。全省11个甲级单位全部为国有地勘单位,另外7个为乙级单位,分别占全省甲乙级资质级别的100%、87.5%。全省核定颁发的11个资质类别甲、乙、丙级资质共112个。其中区域地质调查8个,占总数的7.1%;水工环调查15个,占总数的13.4%;固体矿产勘查25个,占总数的22.3%;液体矿产勘查13个,占总数的11.6%;气体矿产勘查1个,占总数的0.86%;物探14个,占总数的12.5%;化探9个,占总数的6.0%;遥感3个,占总数的2.8%;工程施工13个,占总数的11.6%;岩矿鉴定与测试11个,占总数的9.8%;选冶试验2个,占总数的1.8%。
二、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一)国有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省国有地勘单位在职职工4965人,其中从事矿产勘查的3067人(专业技术人员1773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14人,中级技术人员728人);从事工程勘察的职工有369人;从事矿业开发的职工225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719人。全省从事地质勘查业人均年工资2.38万元,退休人员共7640人,人均年工资2.33万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全省国有地勘单位职工人数增加了7%。在职职工年工资收入与2005年相比基本持平,离退休人员工资略有增加,增资比例为4.6%。
(二)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
2006年地勘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地质勘查开发主业地位进一步巩固,较之2005年保持了既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2006年全省国有地勘单位总收入6.28亿元,与2005年相比,总收入增加25.6%。全省国有地勘单位总资产增加了38.12%,生产性资产增加了68.3%,专用仪器设备净值增加了45.03%;
2006年市场经营收入达2.49亿元,比2005年增长21.38%。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地质勘查开发主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在地质勘查方面投资增加较快,全省各国有地勘单位及大型矿山企业所属的勘查资质单位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国有地勘单位的技术装备及野外工作条件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生产性资产大幅增加。
2006年全年地勘投入达2.81亿元,创历史更高水平,是“十五”期间全部地勘投入的近一半。其中省地勘项目资金支出为10317.7万元(省财政4683.1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889万元,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及使用费4745.2万元);争取国家资金4475万元;地勘系统投入资金5442.8万元;重要商业性地勘项目资金7864.5万元。实际完成地勘投入2.35亿元。
2006年我省共安排和落实各类地勘项目137项。其中省地勘项目50项;国家地勘项目32项(其中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6项,矿产资源补偿费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5项,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6项,中央财政专项补助项目4个,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1项);各地勘主管局安排项目42项(其中地矿局21项,有色地勘局8项,煤炭地质局4项,核工业地质局5项,环境地质局2项,建材地质总队2项);重点商业性地勘项目13项。
集中资金,捆绑使用,加大重要成矿区带、重点矿种的勘查力度。重点加大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江仓矿区,格尔木市卡而却卡铜矿,都兰县果洛龙洼金矿、泽库县瓦勒根金矿、都兰县五龙沟金矿区、格尔木市驼路沟钴矿、杂多县纳日贡玛(铜)钼矿区、格尔木市尕林格铁矿区、曲麻莱县加给龙洼金矿、杂多县东莫扎抓铅锌银矿等一批我省重点矿区的勘查投入力度。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了一批1:5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调查工作,以提高我省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为下一步安排部署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三)公益性地质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中央财政出资进行的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1817万元,省财政出资进行的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3103万元。由于我省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近年来,省财政安排的地质勘查专项资金20%~30%是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的。省财政出资进行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工作以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为主,兼顾重要成矿带地质科研和水工环等基础工作。
(四)商业性勘查工作情况
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日趋活跃,联合勘查及市场项目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在完成计划内地质勘查工作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市场项目,加大联合勘查力度。2006年度我省国有地勘单位承担市场地勘项目经费超过1亿元(含省外招标项目)。其中,曲麻莱县大场金矿勘查和祁连县红川金矿勘查与加拿大有关矿业公司联合勘查,引进外资近3000万元。
(五)矿产开发及工程勘查施工基本情况
国有地勘单位不断开辟新的矿产开发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多元化产业结构。推动工程勘察、基础测绘、化验测试、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等其他产业发展,各类产业在市场中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在地勘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一是支柱性产业建设进度加快。依托本省优势资源,以钾肥生产为主的察尔汉盐湖霍布逊钾肥生产线年产6万吨KCl项目已竣工投产,加上原有的格尔木地矿化工总厂,察尔汉盐湖矿山企业钾肥生产能力可达到8万吨/年。
二是以黄金生产为主的五龙沟金矿、果洛龙洼金矿及松树南沟金矿勘查开发项目矿山筹建全面推进。与外资企业合作的滩间山岩金矿于2006年11月正式投产,设计年产黄金2.6吨。
三是工程勘察施工市场项目进展顺利。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地勘单位承接岩土工程勘察等项目,合同总价值8000余万元。
三、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近几年,省委、省 *** 非常重视地勘工作,把地勘工作与国家和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产业经济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市场经济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产业经济,壮大整体经济实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按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地勘延伸产业及服务业分体运行与分块管理,增强了发展活力和后劲。地勘主业有了快速发展。
(一)公益性地质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地质找矿成果显著
2006年在基础地质调查中基本查明了调查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圈定了一批具有找矿价值的物、化探异常,确定一批成矿远景区,为进一步进行矿产勘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水工环地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江源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完成4.2万平方千米,为该地区环境保护移民工程提供了基础资料;柴达木盆地环境水文地质调查为该地区查明了一批有开采价值的水源地;贵德盆地地方病改水项目,结束了4万人吃高氟缺碘水的历史;工程地质提供了大批建设工程资料,保证了全省道路、房地产、基本建设项目的开工需要。
(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凸现
提交了多处可供勘查或开发的矿产地。省重点勘查项目均取得较好成果,各矿区资源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评价速度明显加快。加大对外引资合作勘查力度,多渠道引进资金,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进行商业性矿产勘查与开发取得成效。
(三)矿业权管理进一步规范、经营收益有所增加
为充分发挥现有探矿权的潜力,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吸收社会资金联合勘查,进一步做大做强了地勘主业,加快了我省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步伐。
(四)基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平安基地与和谐地矿建设取得新进展
2006年是我省地矿局开展“创建平安基地、构建和谐青海地矿”活动五年规划的之一年,按照“服务之一”理念,大力推行“以人为本,亲情服务”,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服务内容,职工服务满意率达到90%以上。省有色地勘局、省核工业局近几年在加强基地建设中也有突出成绩,职工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队伍安定,单位凝聚力增强,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与和谐的发展局面。
四、“十一五”改革发展设想
(一)加强地质勘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以地质勘查开发为主导产业,重点做好勘查工作,实现年均增长速度10%以上,“十一五”末地勘经济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利润年均增长6%以上,人均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
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为契机,以青海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面向社会需求,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突出国家急需矿种和重点区带,强化找矿意识,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找大矿、找好矿,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为奋斗目标。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拓宽找矿空间,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发展和壮大主业,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重点安排东昆仑成矿带、北祁连成矿带、青藏铁路沿线、柴达木盆地、“三江”成矿带北段的勘查评价工作;兼顾鄂拉山地区;适当安排青海东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矿产勘查评价工作;提交可供开发的矿产地26处。
进一步发挥地质工作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业产业优化、生态环境治理、地下水(热水)、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防灾减灾、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等;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特长,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稳步推进对外合作,扩大找矿空间
在做好省内、外已有地勘项目的同时,积极稳步地推进“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引进国外有实力的矿业公司进行联合风险勘查,加强境外周边地区的矿产勘查与技术服务工作。建立国内、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基地,壮大经济实力。
(三)加大矿业开发力度,壮大矿业经济
在已有的基础上,培育3~4个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开发项目。延长矿业开发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原有的小矿山要加强管理,通过挖掘潜力,扩大资源,完善工艺技术,保证正常生产,增产增效。
(四)扩展地勘延伸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地勘延伸产业建设,对现有的地勘延伸产业(钻探及工勘、测试、测绘),要积极开拓市场,稳定发展,同时不断拓宽其他业务,积极承揽工程建筑、测绘、土地测量等任务。
五、存在问题
一是国有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时,我省各地勘单位地勘费的预算基数是以中央 *** 主管部门下达的地勘费计划为基础。而当时原地勘费计划在核定经常性费用、增资以及执行地区性补贴资金方面,未能充分考虑我省实际情况和青海省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等具体情况,未全额下达经常性费用计划和增资等资金计划,导致我省地勘单位地勘费资金缺口巨大、地勘费的预算基数严重偏低,影响地勘经济持续发展。
二是地质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供需矛盾等问题突出,严重困扰着地勘产业经济的发展。地质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野外一线技术力量严重短缺;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高素质能够承担大型综合、重点项目的领军人才;在专业技术队伍学历结构上,高层次高学历比例严重偏低。因此难以满足地勘经济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是离退休人数较多,负担重。我省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比例为1:1.65。离退休人员至今未进社会养老统筹,全部费用均从地勘费用基数中承担,造成国拨地勘费60%以上用于发放离退休人员生活费。
四是内部下岗、待岗人员多,经济负担过重。他们中大多数是原从事野外生产的各类生产工人,技能单一,职工下岗后无技能参加市场竞争。
五是大调查项目中,对青海省困难因素诸如海拔高,交通差,干旱缺水,施工不便等省情考虑不充分,造成整个项目费用不足。
六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深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有地勘单位可继续执行将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的政策,但实际办理转增国家资本金手续困难。
六、对策建议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精神和青海省委、省 *** “依托优势资源,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总体部署,按照“一业为主、两翼延伸”的发展思路,在做大做强勘查开发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其他相关产业,夯实发展基础,保持地勘行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提高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和科学研究水平
以寻找大中型矿床为主攻目标,突出重点项目的安排,寻求地质找矿新的突破。加速对资源潜力大、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重要矿床的勘查评价,做到统筹安排,发挥勘查资金的更大效益,提高地质成果质量。
(二)创新体制,搞活机制,增强地勘单位发展活力
不断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路子,大力推进资产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搞好股份制运作,使产权制度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在企业经营上,可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行经营方式多元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理顺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分配格局,形成正确的利益分配导向机制,努力向生产一线、野外倾斜。建立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多种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机制,规范和完善津贴、补贴。
进一步改革人事、劳动用工制度,积极推行职工、干部竞聘、竞争上岗,建立合理有效的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拼搏奔小康。
(三)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改善装备,提高工作保障能力
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培养培训计划。围绕地勘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优势,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认真研究人才建设规划,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保证地勘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础。
加强在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造就一批品德优良、专业过硬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制定相应的内部优惠政策,如工资、住房、使用等方面的政策,积极引进和吸收大专院校毕业生,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
加大地质设备更新力度,不断提高装备水平,积极促进地质工作信息化,加快推进地质工作现代化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装备精良、不畏艰苦、勇于奉献的地勘队伍,不断提高找矿能力和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
(四)积极拓展地质工作领域
积极拓展地质工作领域,为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业产业优化、生态环境治理等服务。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
(五)明确权益分配
国家勘查资金项目的权益分配中应充分体现物化劳动过程中地勘单位的利益,尽快明确权益比例。
(六)集中资金建设骨干产业项目
通过产权多元化的混合制股份公司融集大量资金,引进资金、技术、管理,集中资金培育上规模的骨干产业项目,实行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快速提升经济总量。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
又一位西北大佬退场
撰 稿:王艺璇
编 辑:秦 风
近 几年,一位又一位传奇大佬,以不同形式退出江湖。
有人踉跄身陷囹圄,有人风发豪宅游艇,留给外界无尽的猜测与感叹。而这些大佬之后,其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谁来执掌、又如何执掌,其间故事更是精彩纷呈。像“玻璃大王”曹德旺父子的“较劲”,双汇掌门人万隆父子“反目”……
在西北,随着父辈有意无意地退隐,商二代们亦早早站在聚光灯之下 ,像东岭集团李黑记之子李磊,袁家村集团创始人郭裕禄儿子郭战武,迈科集团何金碧两个儿子何晨、何昕,金花股份吴一坚之女吴梦窈等等,其中有成功,也有波折。
但少有人如肖永明这般,其个人起势与落败被演绎地淋漓尽致。
当年其旗下藏格控股暴雷、震惊中国资本市场之前,镐京笔记(ID:Haojing2022)曾深入青海格尔木现场调查,诸般景象,历历在目。
如今,钾肥大王肖永明已成过往,无论其转身的背影何等落寞与不光彩。
但其三位90后子女成为百亿帝国新的执掌者,又是那般地春风化雨,引人遐思。他们正行走在父亲安排的道路上,朝着新的“铁王座”发起冲击,尽管步调已悄然改变……
17岁的塑料厂副厂长
“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罚金200万元,违法所得2.94亿元依法没收。”
这是中国钾肥大王肖永明留给资本市场最后的身影。日前,消息一出,其一手缔造的藏格矿业(000408.SZ)股价应声三天飘红,虽然肖本人与上市公司早已完成了切割。
听来让人唏嘘,在四川与青海两地叱咤风云的肖永明,缔造了青海首富、中国钾肥大王等诸多声誉,却在即将步入耳顺之际,以如此狼狈的姿态落幕。
1964年,全国一派战天斗地的景象,“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被正式提出。也正是这一年,四川安岳县启元村的肖方林夫妇,迎来了家里之一个孩子,取名永明。
肖方林是当地一个能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人勤快、脑子活,在担任村里生产大队队长同时,还在当地开了一家塑料厂,是村里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之一。
或是受父亲“言传身教”,作为家里长子的肖永明,心思并不在学业上,于17岁这年成为塑料厂的副厂长,成为父亲的得力臂膀。
但对于肖永明而言,父亲的这家塑料厂远非个人的终点。而立之后,肖永明盯上了当时正火的餐饮,来到距老家一千多公里外的格尔木,准备在此另立门户。
格尔木是连接 *** 、青海和甘肃三地的交通要塞,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自古以来,交通要塞都乃兵家必争之地,做生意亦是如此。
“小小酒家”饭店,成为肖永明的新“战场”。虽然名字里有“小”字,但这家饭店却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一跃成为格尔木当地一家网红餐厅。据媒体报道,上世纪90年代,凡是来过格尔木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小小酒家”,它是当年格尔木餐饮界的一个标杆。
如今,“小小酒家”早已不是当年的小馆子模样,招牌赫然出现在格尔木希尔顿逸林酒店外墙位置,不过并不营业。据酒店工作人员表示,这只是老板肖永明对过往的一个念想。
饭店的成功,让肖永明挣到了经商的之一桶金。 同时,饭店作为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交载体,亦给肖永明带来了大量无形资源。这也为其后续缔造百亿商业帝国,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饭店老板到青海首富
与四川相比,格尔木显得荒凉了很多。
但依托中国面积更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这里如今是国内更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格尔木也因为产业的兴旺,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
丰富的钾肥资源,让肖永明嗅到了新的商机,这将是他新的主攻赛道。
2000年之前,格尔木在钾肥行业的版图上呈现两足鼎立的格局:盐湖集团与格尔木钾镁厂,两家国企以青藏铁路为界,一西一东平分“钾肥天下”。
直到青海昆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昆仑矿业”)的成立,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2000年3月,青海省 *** 为了整合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的资源,将该片区一些小而散的钾肥公司组建为昆仑矿业。
就在这家公司成立的第二年,37岁的肖永明做了一个决定:关闭“小小酒家”,携妻子成立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
2004年,藏格钾肥出资100万元,将昆仑矿业1.25%的股权收入囊中。随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及增资等行为,藏格钾肥在昆仑矿业的持股比例已增至15%,位列第二大股东。
果敢、不留后路的运作手法,让肖永明成功晋身至钾肥的竞争赛道;而对机遇敏锐地捕捉,让他很快尝到了甜头。
2007年,青海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责令青海昆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为紧密型公司的通知》,责令昆仑矿业整合,杜绝乱采滥挖和争抢资源。
很快,藏格钾肥与另外一家企业,出现在昆仑矿业的收购方名单里。不过后者却不知为何,未能如期缴纳保证金,最终成就了肖永明和藏格钾肥。
藏格钾肥以3.8亿元的价格,成为昆仑矿业的控股股东。 肖永明一战成名,短短数年时间便将青海省第二大钾肥公司收入囊中 ,钾肥大王的称号不胫而走。
2016年,藏格钾肥完成借壳上市,公司更名为藏格控股。这一年,肖永明家族以265亿元身家成为青海首富,位列当年胡润百富榜第64位。此后几年间,其首富之位无人能撼。
只不过,已站在巅峰的肖永明,此时已有了更大的目标,但其危机亦悄然来临……
染指“无底洞”铜矿折戟
2017年,一篇《国庆高速太堵?资阳男子直接开直升机回家》的报道,成为当时的热点。
后经证实,这架直升机的主人,正是肖永明。当天是送其家人回四川老家办事,且飞机停留的道路也是肖永明投资修建。
行事高调的肖永明, 在发家之后并不吝于对家乡的馈赠 ,无论是修路、修水利、建学校,还是给村里人发现金,在过去多有报道。
在许多人看来的功成名就,依旧不是肖永明的终点。
2018年7月,藏格控股对外宣称,将以280亿元收购 *** 巨龙铜业有限公司(下称“巨龙铜业”)。
资料显示,巨龙铜业公司拥有驱龙铜多金属矿、荣木错拉铜矿和知不拉铜多金属矿,其中的驱龙铜多金属矿铜,资源量达1000万吨,被称为中国之一大铜矿。
巨龙铜业寄托着肖永明的财富梦。
事实上,早在上市公司宣布收购之前的几年里,肖永明家族通过股权质押融资等形式,已向巨龙铜业累计投了55亿元。
不过,这么一块看似诱人的铜蛋糕,没有铜牙铁齿,没有好的胃口,是很难啃下来的。更大的难题是,受制于自然条件,这个矿开采难度非常大,长期未能实现盈利;且大量资产包括采矿证处于抵押状态。
当时曾有投行机构测算,短期内无盈利能力的巨龙铜业,从建设到正式投产所需资金逾200亿元,相当于“无底洞”。
280亿元收购巨龙铜业,更像是肖永明拉上上市公司一众股东进行的一场“豪赌” ,赢则皆大欢喜,输则“万劫不复”。
可惜,这次命运之神未能眷顾肖永明。
在重重质疑以及监管压力下,藏格控股很快终止了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宜。肖永明的“铜矿梦”宣告破产,与此同时,此前风光无限的藏格控股及肖永明,迎来了更大的麻烦。
从首富到“首负”
2019年,藏格控股出具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增长的年报。
不过很快,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却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 称上市公司内部存在重大缺陷。
对此,藏格控股解释,2018年,以肖永明为实控人的藏格集团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22亿元,期间仅返还了5000余万元。
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
很多人未曾料到,当时的肖永明身陷资金困局已到了如此程度。但是,他的麻烦还远未止步。
2019年9月, *** 宣布,藏格控股涉嫌3项违法事实: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虚增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未按规定披露其控股股东藏格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藏格控股被罚款60万元,肖永明被判处5年市场禁入。
屋漏又遭连阴雨,这位草莽枭雄很快又被扯进了另外一件官司中。
早年间青海焦煤非法采矿事件的“老底”被掀出,让肖永明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多年前,由于政策不完善,非法采矿普遍。一位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执法总队负责人曾告诉媒体,截至2005年5月,执法总队使用卫星定位系统测量采煤区时,非法采挖的煤炭量已接近300万吨。
资料显示,青海焦煤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开采煤炭资源。而作为参股股东的肖永明等人,明知存在问题之下,仍积极组织或参与……
近日,因非法采矿罪,肖永明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00万元。同时扣押在案的肖永明退缴违法所得2.94亿元,也被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此时很多人才发觉,肖永明早已完成了与上市公司藏格控股之间的切割。
藏格控股表示,“肖永明先生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未参与公司任何经营决策,公司目前经营管理层人员稳定,生产经营正常。”
从首富到“首负”,堪堪5年光景 ,肖永明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但结局似也并不意外,几年前在走访格尔木期间,与当地人聊起肖永明, 好几个人都直言其“胆子很大,会来事”。
肖永明的时代正在结束,近两年,跟随他多年的曹邦俊、王聚宝、黄鹏等公司元老们,陆续递交了辞呈。
但肖氏家族征战资本市场的故事,却并未结束。
一代新人换旧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近几年,一边是肖永明诸多不顺,过往违法违规事件频频发酵,另一边, 三个“90后”子女却在其精心安排下,逐渐完成了商业版图的承继。
肖氏家族新的接班人,与其父那种“什么北大清华,不如胆子大”的草莽式性格与打法,截然不同。
资料显示,大儿子肖宁,生于1990年,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早在2012年,就逐步接手巨龙铜业的工作,先后担任董事长助理、董事;与2021年6月担任藏格控股董事长一职。
次子肖瑶,同样出生于1990年,据知情人士透露,毕业于北京大学,于2010年加入藏格控股,如今在上市公司担任董事、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职。
女儿肖苗苗, *** 息不多,现任上市公司旗下核心资产格尔木藏格钾肥的董事兼总经理,同时在肖氏家族其他几家公司中,均有任职。
上述知情人士曾与肖瑶有过几次接触,据其形容,肖瑶日常较为低调,待人很和善,并未有一些富二代的纨绔之气,时常与朋友相聚在成都的苍蝇馆子,但很少谈及家族及生意上的事情。
在肖永明的帮扶下,三位子女进入企业任职都较为顺利。且如今藏格控股(现更名为藏格矿业),有了一条新的赛道——盐湖提锂。
早在2018年,肖永明就开始着力布局新能源领域,在察尔汗盐湖建设碳酸锂项目。目前,藏格矿业在盐湖资源储量、规模和生产成本方面,已具备了明显的结构性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 汽车 电动化趋势加快,动力电池需求持续放量, *** 着碳酸锂需求增长。
在碳酸锂“量价齐升”的背景下,2021年藏格矿业营收达36.23亿元,同比增长90.31%;其中碳酸锂9.46亿元、同比增长1389.02%,占营收比重由3.34%提高到26.12%;净利润超14亿元,相当于公司2018年至2020年3年净利之和。
多年前,肖永明靠着察尔汗盐湖,成为青海首富; 多年后他的子女同样依托盐湖,站在了新能源的“风口”,肖氏两代人的命运,相似又不同。
就在肖氏兄弟执掌上市公司之后,藏格矿业这两年在资源拓展上大刀阔斧,已不再局限于察尔汗。
2021年,公司先后取得了锂资源储量达到250万吨的麻米措盐湖和大浪滩盐湖的采矿权和探矿权;
2022年2月,入股加拿大超级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其持有的位于世界著名的锂三角核心区域内的阿根廷LagunaVerde盐湖锂矿权区展开合作。
当前,藏格矿业市值已逾550亿元。肖氏商业帝国的故事,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