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历史沿革
科尔沁,系蒙古族部落名,其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语称东为左。清初设旗。清朝早期以进军方向将蒙古分为左、右翼兵。1650年建旗后,以位于科尔沁部中心的左后方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旗境在战国时期属东胡民族活动地区;秦时曾为匈奴汗国左贤王统辖。
西汉时属辽东郡北境;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控制地区;唐代属契丹民族住地,隶属唐朝设置的松漠都督府。
辽时为上京道头下军州地;宋时为女真人所建金国的临潢府路所辖;元代隶属于行中书省宁昌路北境。
明时曾属兀良哈三卫中的福余卫游牧;明朝末期,游牧于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取代福余卫兵后驻其地,其南部边境逐步到达盛京边墙,归属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七世孙明安所统帅的兀鲁特蒙古一部游牧。万历四十年(1612年),明安女嫁努尔哈赤,蒙满联姻。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科尔沁部归后金国节制。崇祯五年(1632年)改隶满州正黄旗。崇祯九年(1636年)以后曾和宾图郡王旗(科左前旗)合为一旗。
清顺治七年(1650年),设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彰吉伦为和硕郡王。咸丰五年(1855年)僧格林沁晋升为亲王,赐“博多勒噶台”号,称博多勒噶台亲王旗,简称“博王旗”,一直沿称到1931年。
清代属外藩蒙古内札萨克,直隶于理藩院,军国大事受盛京将军节制,会盟地在哲里木(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中华民国时期,归属奉天省,受哲里木盟盟长监督,地方军事由洮辽镇守使支配。驻地博王府(今吉尔嘎朗镇)。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后,翌年成立伪满洲国,设东科后旗公署,隶属兴安南分省和兴安总省。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旗内各界人士共议建立东科后旗地方自治 *** ,翌年3月改民主 *** ,隶属科尔沁左翼三旗联合办事处、兴安南地区行署和哲里木省 *** 。1946年9月, *** 在吉尔嘎朗成立 *** 东科后旗 *** ,归属辽北省管辖。
1947年6月,恢复东科后旗民主 *** ,归属内蒙古自治区。7月恢复为科尔沁左翼后旗。1953年6月,哲盟撤销,归属自治区东部区行署。1954年4月,东部区行署撤销,复隶属于新恢复的哲里木盟。
1969年同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归属于内蒙古自治区。
科尔沁左翼右翼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从成吉思汗开始根据以前部落人口增长继承人以千户万户进行分化,最初的时候是科尔泌部落,再有左右翼。
蒙古族的市政更高级别为“盟”,锡林郭勒盟,巴音郭勒盟等,相当于汉族的“省”。
其次为“旗”,每个盟均有五到八不等数的旗。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土默特左旗,扎赉特旗
包 头 市 土默特右旗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乌 海 市 海勃湾区 海南区 乌达区
赤 峰 市 新城区 红山区 元宝山区 松山区 阿鲁科尔沁旗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 林西县 克什克腾旗 翁牛特旗 喀喇沁旗 宁城县 敖汉旗
通 辽 市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 库伦旗 奈曼旗 扎鲁特旗
鄂尔多斯市 达拉特旗 准格尔旗 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旗 杭锦旗 乌审旗 伊金霍洛旗
呼伦贝尔市 阿荣旗, 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 ,陈巴尔虎旗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右旗
巴彦淖尔市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乌兰察布市 察哈尔右翼前旗 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 四子王旗
锡林郭勒盟 阿巴嘎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太仆寺旗, 镶黄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 多伦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通辽市科左后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生活的好地方,三省交界。出外买东西特方便。做点什么买卖都行,因为是个小城镇,只要你做的好,你会喜欢那里的。
科左后旗位于内蒙古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南部,南邻辽宁省彰武县,东南与辽宁省康平县为邻,东邻吉林省双辽市,北邻科左中旗,旗 *** 所在地为甘旗卡镇,辖吉尔嘎朗、金宝屯、伊胡塔等镇(苏木),主要以农业为主,多数地区是以半农半牧为形式经济模式。
科左后旗,全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蒙古语正音为呼尔沁,意锐利。元太祖成吉思汗有一支由他胞弟哈布图哈萨尔指挥的精锐侍卫队,后被誉为“呼尔沁侍卫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的一部分就以“呼尔沁”——科尔作了科尔沁部落名。到了天聪十年,即公元1636年(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登基后,在科尔沁部等各蒙古部落先后设旗建置,分封爵位,委任札萨克。据《清史稿》、《蒙古游牧记》载,科左后旗始建于清顺治七年,即公元1650元,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名称也随之诞生。
清朝早期以进军方向将蒙古分为左、右翼兵。1650年建旗后,以位于科尔沁部中心的左后方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蒙古语正音为呼尔沁,意锐利。旗境在战国时期属东胡民族活动地区。秦时曾为匈奴汗国左贤王统辖。西汉时属辽东郡北境。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鲜卑族控制地区的范围内。唐代属契丹民族住地,隶属唐朝设置的松漠都督府。辽时为上京道头下军州地。宋时为女真人所建金国的临潢府路所辖。元代隶于行中书省宁昌路北境。明时曾属兀良哈三卫中的福余卫游牧。明朝末期,游牧于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取代福余卫兵后驻其地,其南部边境逐步到达盛京边墙,归属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七世孙明安所统帅的兀鲁特蒙古一部游牧。万历四十年(1612年),明安女嫁努尔哈赤,蒙满联姻。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科尔沁部归后金国节制。崇祯五年(1632年)改隶满州正黄旗。崇祯九年(1636年)以后曾和宾图郡王旗(科左前旗)合为一旗。清顺治七年(1650年),设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彰吉伦为和硕郡王。咸丰五年(1855年)僧格林沁晋升为亲王,赐“博多勒噶台”号,称博多勒噶台亲王旗,简称“博王旗”,一直沿称到1931年。清代属外藩蒙古内札萨克,直隶于理藩院,军国大事受盛京将军节制,会盟地在哲里木(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中华民国时期,归属奉天省,受哲里木盟盟长监督,地方军事由洮辽镇守使支配。驻地博王府(今吉尔嘎朗镇)。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后,翌年成立伪满洲国,设东科后旗公署,隶属兴安南分省和兴安总省。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旗内各界人士共议建立东科后旗地方自治 *** ,翌年3月改民主 *** ,隶属科尔沁左翼三旗联合办事处、兴安南地区行署和哲里木省 *** 。1946年9月, *** 在吉尔嘎朗成立 *** 东科后旗 *** ,归属辽北省管辖。1947年6月,恢复东科后旗民主 *** ,归属内蒙古自治区。7月恢复为科尔沁左翼后旗。1953年6月,哲盟撤销,归属自治区东部区行署。1954年4月,东部区行署撤销,复隶属于新恢复的哲盟。1969年同哲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归属于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