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职称腐败泛滥,另老师恶心
在正直善良的人们的心目中,教育是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这里汇集了许许多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他们的知识和道德水平走在社会前面,他们有着强烈的报效祖国的热情。这里汇集着无数莘莘学子,他们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有强烈的求知愿望,他们的心性并未受到世俗种种愚味邪恶的观念的污染。这里有图书馆、资料室、互联网、实验器材,教师利用这些资源严谨治学,学子们利用这些资源刻苦学习,而人类的精神文明也藉此得到传承、创新,并播扬到整个社会。 这样的领域,是应当风清气正。教育事业的官员,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广大教师,恪守职责,教书育人。无论是教育部门的官员还是普通教师,都视自己的人格修养如生命,都不贪得非份之财,都重视精神生活甚于重视物质生活,都热爱祖国、博爱仁慈、举止有礼、不屈服于权贵。不仅如此,当社会风气遭到败坏之时,教育界无论官员或教师,都应给予义正辞严的批评,告诉人们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什么是人生的成功、什么是人生的失败,在全社会倡导昂扬、健康、进步的价值标准,推动社会风气正上正途。 当前中国教育界的情形,却是完全相反!教育腐败无所不在,其规模、其覆盖面、其严重程度,均触目惊心,可谓中外教育史以来所仅见。一个中学校长,干几年,可捞取数百万,这种情况岂是个别地方才存在的现象?教育局长更是利润丰厚,于是教育局长这一职务,在各个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些人宁愿不当市委或县委秘书长、宣传部长、财政局长等显要职务,也要当教育局长。干完一任或两任教育局长,为教育事业做出多少贡献说不上,但为自己积累的财产却是数量可观的,不但自己一生一世吃 *** 用不愁,而且养活几个子女,让他们一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也绰绰有余。大学的情况又是如何?天津大学的腐败案,为我们揭开冰山的一角。冰山的深入,同样胺脏,其腐败的程度,同样触目惊心。毫不客气地说,教育界的一些贪官恶吏,就其 *** 所犯下的罪行而行,枪毙十次也不为过! 后人在撰写中国教育史,写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时,他们会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愤然斥责道:这种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对教育的亵渎,是人类文明史的奇耻大辱。而当代每一个爱国者,也不能不为中国教育沦落到目前这种恶劣的地步,而无限愤慨、伤心。 教育为什么会成为腐败重灾区?深入的思考使我们发现,导致中国教育腐败如此严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方党政一把手道德品质败坏。目前体制下,教育局正副局长是由地方党政部门任命的,而地方党政一把手对谁当教育局正副局长又有决定权。这些地方党政一把手,只考虑自己私利,不考虑教育规律,不考虑国家、民族利益,不考虑老师、家长和广大师生利益,因此在确定教育局长人选时,不是考虑其真才实学、道德品质,而是考虑其是否自己亲信、是否向自己送礼。这使许多不懂教育规律、品德败坏的人走到教育局长的位置。当不懂教育规律、品德败坏的人成为一个县、一个市甚至一个省的教育局长时,腐败在该县、该市、该省教育界的泛滥,自然也就不可避免!总之,教育腐败与地方党政一把手的品质败坏有直接关系,一个腐败的教育局长的背后,必定站着一个更加贪婪、更加 *** 、更加腐败的地方党政一把手! 教育机制存在深刻缺陷,是教育腐败走到如此严重地小的深刻原因。现在的教育局,真是权力太大了。决定校长,决定大学毕业生的人事分配,决定教师调动,决定财政,决定教育职称评审,决定学校设立、合并。哪一个国家的教育局,权力这么大?权力这么大,岂能不产生腐败?必须对教育局进行改革,大大削减教育局的职权,真正使教育局转变成为服务型的机构。如果教育局不改革,职能不转变,教育腐败的根治,便是一纸空文,教育事业的振兴,便是一纸空文。 学校缺乏民主,是教育腐败的又一深刻原因。民主是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根据民主原则,学校应实行教授自治,或者教师自治,校长由民主选举产生,或教授、教师委员会聘任产生,校长对教授、教师委员会负责,校长的行政权力受到严格限制,校长的治校行为受到严格监督。在这种情况下,校长才会集中精力于学校管理,而不是为个人捞取私利。但当前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只对上级主管机关负责,而不必对教师负责,校长的权力不受监督。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的利己之心必然恶性膨胀,利用手中权力变本加厉为自己聚敛不义之财,在自己迅速致富的同时,学校也被搞得乌烟瘴气,正常的教育秩序遭到粗暴破坏。 缺乏舆论曝光,是教育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权力应在阳光上运行。根据这个道理,一个 *** 、违法乱纪行为,必须给予曝光,使当事人得到教育,也给其他以儆戒。但我们的教育事业严重缺乏舆论曝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历来传统是报喜不报忧;只批评教师不批评领导;主动揭露哪个省、哪个市的教育腐败,更是几乎没有!完全缺乏一个教育刊物应有的道德良知。而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半月谈》或者由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庸人心理,或者即使想报道此类事件又被教育部门以种种理由挡住,使教育界许多见不得人的事得不到披露。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咄咄怪事:一边是大大小小的教育界官员肆无忌惮地 *** ,一边却是新闻媒体报道的大小教育官员一个个清正廉洁、政绩显著。舆论与现实完全脱节,教育官员干了大量丑事却无法得到社会舆论的揭露,无疑大大助长了教育界不正之风的蔓延。 政法系统对教育界的腐败现象缺乏综合惩治,姑息养奸,也是教育腐败越演越烈的一个重要原因。对罪犯不应纵容,而应打击,才能使他们的犯罪行为收敛,这是一个不需多大学识的人也能知道的道理。这些年,我们有过对海关走私的综合惩治,有过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综合惩治,有过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惩治。但我们却从没有对教育腐败的综合惩治。一个个校长、教育局正副局长贪污百万、千万不但平安无事,反而得到提拔,或者易地为官;而清正廉洁之士要么被打击,要么遭到排挤。活生生的现实,使教育界正直善良之士寒心,同时也助长了教育界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集中公检法等司法力量,对教育界 *** 现象进行综合惩治,把劣绩昭彰的败类从教育界中清除出去,该判除名的除名,该判刑的判刑,该处决的处决,是走出当前教育腐败泛滥现状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除以上几个原因外,由于极左遗毒作祟,儒家文化、宗教信仰遭到现有的思想文化的排斥,儒家文化、宗教信仰中大量有价值的精神营养得不到吸取,使知识分子的内心生活变得极其贫乏。这些知识分子一旦走上领导岗位,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再也不会有别的兴趣。这也是近些年教育界腐败恶性蔓延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 教育必须发展。没有教育的发展,不会有国家的富强,不会有社会的和谐,不会有民众的幸福,不会有事业的兴旺,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腐败必须得到根治。腐败不得到根治,社会不会有公平正义,各种事业不会有活力,人民群众的权利不会得到保障。各种腐败中,军队腐败、司法腐败、组织部门腐败、医药行业腐败直接关系到国之兴亡和民之生存,固然危险;但教育腐败同样危险。教育腐败不但消耗了社会的大量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还会毒害受教育者的心灵,从而败坏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今日的教育腐败之严重,可谓前所未有,表明我们的体制、政策存在严重缺陷,表明着执政能力存在严重不足。愿决策者充分看到当前教育腐败对整个民族的危害,多管齐下,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治理之。使 *** 卑鄙、唯利是图、品德败坏之辈,远离教育这片神圣的领域,使有才有德、热爱真理、以一腔热血教书育人之辈,得到英雄用武之地,还教育界一片蔚蓝天空。此教育之福,教师之福,学生之福,社稷之福,亦子孙万代之福也。
内蒙古教师职称聘任十进就九是否必须满两年才可以晋级?
是的,教师职称评聘文件就是这样规定的。虽然10档和9档都是中级职称,但是工资差距不小。所以,文件规定晋升档次必须任现职称满2年以上。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挽回了哪些损失?
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挽回了哪些损失?
各位网友们大家好,内蒙古倒查20年涉煤腐败,挽回了60亿的损失,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内蒙古煤炭地质勘察有限责任公司上下贪墨成风,连续4任领导都有 *** 的迹象,21人相继被查。
其实不得不说内蒙古的 *** 十分严重,不论是在哪个行业,其实都有 *** 的现状。主要是因为内蒙古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导致很多人任意滥用职权,官场风横行。而如今才被查出来,其实作用也没有很大,无非起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查出来的一些官员大都是六十岁以上,该享受的东西也都享受过了,所以我建议我们应该加快检查力度。
对于贪官,我们普通民众表示很无奈,明明知道他们想干什么,但是却无从下手。就拿当地的教育来说,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我的初中,有部分老师校外补课,上课不好好讲课只有补课的时候才会说重点,导致很多人被迫补课,而告到当地教育局却也不了了之,原因是人家的丈夫就是教育局的官员。所以很多我们当地的学生都被迫补课,但是内蒙古教育这个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 *** 实在严重。
所以一个地区想要发展起来,靠的应该是教育,而我们内蒙古只有一所211大学,并且也不是一所好的211大学,这让很多的大学生都很无奈。我相信大部分这些偏远地区的学生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个地区,所以就需要教育条件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鄂尔多斯不惜重金都要聘请清华北大的老师,为的就是让当地的孩子们可以走出这个圈子。
中小学教师职称存在哪些问题
提案事由一、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有人总结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有三大功能:1是摧生腐败,为官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谋福利;2是鼓励虚假,为投机钻营创造条件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3是泯灭人性,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扭曲教师的心灵,贬低教师的人格。二、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普遍搞重点中小学。这些重点中小学都在城里,教师的中、高级职称有限额且大都向城市的重点中小学校倾斜。刚开始评定职称时,有的农村中学连一个高级教师名额都没有,有的学校有也仅一、二个而已,所占比例不过百分之二、三罢了,这使农村教师大失所望。在给教师评定职称以前,原本教师还不那么刻意追求进城,进重点学校。而评定职称以后,由于到城里,到重点学校容易评上高级职称,所以大家就一窝蜂地挖掘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手段,拼命往城里挤,往重点中小学钻。结果造成大量活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迅速集中到城里,城里的学校和重点中小学教师大量超编,偏远地方,乡镇学校严重缺编,只好请代课教师上课。结果荒废了农村教育,造成了城乡教育严重不公。现在各地又实行教师职称编制管理,根据各地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不仅继续维持这种现状,而且更有所加剧。长此以往不仅城乡教育严重失衡,连城里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对教师都不公平了,还谈什么教育公平。如此发展下去,教育公平就会成为仅仅说说而已的空话,成为与时俱进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而已。三、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制度,极大地妨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职称分高、中、低,按照职称获得的物质待遇当然也有高、中、低之分了。教师也食人间烟火,当然也要讲求物质利益,人人都希望获得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应该而没有评上相应职称的教师,难免会大失所望、伤心、泄气,从而降低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之间经过了职称的不正当竞争,难免会离心离德,甚至相互嫉恨和拆台。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效果并不与职称成正比,能力低资历浅业绩差而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评上高级职称的并不是个别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能力资历深业绩突出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状况,广大教师非常清楚,我们的一些教育管理的官员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职称确实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光环。现在又来培训各级骨干教师,被培训的骨干也与职称、年龄等条件挂钩。有的被学校推荐上去的骨干原本既不是学那个专业,也没有教那门学科,仅仅是有必备条件的职称和年龄恰当,外加其自愿报名以及学校领导的青睐就获得了各级骨干教师的资格而参加培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那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了。如此一来,教师被职称和骨干分成了三、六、九等,哪里还能形成什么“教育合力”,哪里还会有什么教育效果呢?四、给教师评定职称,既扭曲了教师的心灵和人格,也成了有关 *** 部门敛财和部分基层领导腐败的手段。教师要评上职称,就必须参加各种考试,这些考试的考试报名费加买相关的资料和培训辅导的费用,是教师不小的支出,当然就是 *** 主管部门的可观收入了,职称考试也就成了有关 *** 部门创收敛财的渠道。由于教师中、高级职称名额有限,每年到了评定职称的时候,各位有条件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采取目前我们这个社会能采用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说来也简单,无非吃、喝、送、玩等),争取把职称捞到手。这些一心想得到职称的教师的竞争手段成就了一些基层领导不大不小的腐败。获得相应职称的教师因被迫不正当付出,也内心不得安宁。因此而扭曲了心灵,玷污了人格。五、在教师职称制度下,按劳分配变成了按职称分配。劳而不得,不劳也得或者多得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不需多说,有心人只要看看很多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万事无忧,可以不上课去打杂或者少上课就明白了。本案建议1:要大大缩小职称间工资差距,甚至要取消差距。职称仅仅是荣誉。跟工资挂钩必然产生腐败。2:要大大提高教龄工资。既补偿过去工资过低,又肯定老教师的经验值及贡献,鼓励老师安心的长期从教。取消中小学教师评审的理由理由之一,职称评定完全是 *** 主导下的计划行为,必定会因资源短缺的“瓶颈”而造成高昂的社会成本。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需要晋升职称的人比较多,而 *** 计划中的指标比较少,在这种供给远远小于需求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个人晋升职称需要付出的代价便高出了许多,从而造成了高昂的社会成本。一方面是人人争挤职称这座桥,另一方面是千方百计谋取个人私利以实现高出邻近竞争者的优势,最后形成业内工作不出力反而竞争优势强的局面,导致新的社会不公现象。理由之二,由于职称评定不是依据教学质量,必然会促使中小学教师想方设法寻找各种机会满足必要条件,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道德水准的进一步下滑。试想,全国每年有多少中小学教师要晋升高级职称,即以每人需要两篇论文或一本论著计算,每年需要多大数量的报刊杂志和纸张资源呢?况且这些所谓的“论文”或“论著”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垃圾”产品,评定完职称便毫无用处,这不是浪费资源又是什么!为了满足晋职的条件,教师们不惜花钱买“论文”,花钱买“荣誉”,用最简单的商品交换原则去换取教师这个圣洁职业的职称“桂冠”。理由之三,职称评定催生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腐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执掌着评定教师职称的大权,为攫取部门利益,为职称评定设置了道道门槛。比如,职称计算机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和一年一次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均是借提高教师素质之名而行聚敛钱财之实,此项“陋规”早应废除,却至今仍大行其道,皆因特殊利益群体的存在所致。理由之四,“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导致教师工资实施“按职称分配”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没因职称变化改变,原来教什么还是什么,上多少节还是多少节,只不过工资大改变,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理由之五,教师职称评聘导致收入差距加大,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损害干群关系、影响安定、对和谐校园和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反而由于职称不同而使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教师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评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
内蒙古涉煤腐败倒查20年,到底查到了啥?
对于腐败的问题,我们国家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说出现腐败的话,那么就一定要严查到底,并且把贪腐的那个官员给拉下马。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存在严重的贪腐情况的话,整个国家的经济其实都会跟着倒退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思进取,想要通过贪污受贿的方式来谋取资金,那谁还真正的为民办事呢?在内蒙古就调查起了一件涉煤的腐败案件,这件案子涉及到了942人,并且目前已经挽回了628亿元的损失。并且为了追查这个案子,更是将整个案件到退到20年之前去调查,那么到底查到了什么呢?
查到了非常严重的贪腐现象。
根据中国纪检监察的信息称,两年多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针对白向群、邢云、云光中等人的案件,暴露出的内蒙古煤炭资源领域深层次的问题,总之就是发现了他们非常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挽回了很多的损失,也处理了非常多的人,我没有想到涉案人员居然高达了942人,实在是太过于夸张。倒查20年能够追查出这么多的人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20年前就开始有腐败问题了,现在才开始被注意到呢,其实这也是一个问题。
贪污到底会被怎么样处罚呢?
我们国家早就有明文的法律规定,贪污受贿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说只是轻微的贪污,涉案金额极小的话,倒是可以网开一面,拘留将钱还回去就能够了事。如果涉案金额特大,那么很有可能被判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我也奉劝各位广大的网友们,千万不要去做贪污的这个行为,一旦被举报的话,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教师高级职称评聘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到职称,就是教师心头的痛。一部分网友觉得职称制度不合理,要求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一段时间也在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存在即为合理,教师的职称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但在评聘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
首先,谈一下老师在评定高级职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级职称指标问题
很多网友都认为,高级职称指标是按比例确定固定不变的,按照比例核算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四舍五入的过程中就有讲究。比如,以一所中学为例,在校老师156人,高级指标应为总人数的20%,那就是31.2人,而目前有高级职称教师28人,那么今年的高级职称名额可以是3人,也可以是4人。到底是3人还是4人?是由人事局对学校进行核编确定,这其中的道理不用我细说了吧。
二、高级职称材料准备问题
高级职称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有些材料要提前几年准备。比如课题研究,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课题研究分为校本课题和普教课题,评定高级职称需要有普教课题研究结题证书,而完成普教课题需要的时间较长,一些老师为了评职称,通常用校本课题的结题证书充当相关证明材料,以求蒙混过关。
评定高级职称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优秀证明,老师评优的过程也很有讲究。很多学校都没有公开老师的评优情况,基本上由校长说了算。有的老师的教学业绩不怎么样,但处于评职称的边缘上,按照民主测评,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评上优秀。但由于他和校长走得很近,校长为了他评高级职称的需要,可以把他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为优秀教师,校长也会很低调的处理这类事,以至于普通老师都不知道是哪些老师被评为优秀教师。如果没有从事该工作岗位以来的优秀教师证明,老师是不可能评上高级职称的,还有许多问题不一一细说。
其次,谈一谈高级职称的聘用问题
目前,没有实行竞聘上岗制的学校,老师一旦被评上高级职称,就意味着高枕无忧,意味着有较少的工作量而享有较高的待遇。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老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工作量较少,有的老师以各种理由离开教育教学之一线,也有不少高级老师在从事后勤工作,这完全违背了评定高级职称的初衷。高级职称老师本应在学校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现实的情况刚好相反。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但总体来说,高级职称教师没有多大追求了,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混到退休。
老师的职称和岗位并不匹配,这是引起老师间矛盾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级职称老师的工资是按职称计发,哪怕高级职称教师不上课,到学校里守大门,他的工资还是按专业技术岗位发放,而真正从事高级岗位工作的老师是一级教师或者初级教师,他们的工资待遇较低,这也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面。
解决 ***
针对高级职称教师评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解决。
一是 要让信息公开透明。特别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学校里有很多老师都不知道高级职称评定条件,每年的要求可能不一样,学校领导要组织老师学习高级职称相关评审条件和要求,特别是那些对职称感到失望的老师,更要加强学习。不然,出现有名额,差相关评审条件就后悔晚矣。
二是 对职称和岗位进行考核,凡是岗位和职称不匹配的情况,工资按照现有岗位计划,逐步规范岗位和职称相匹配的制度,定期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老师,可以在同级别内降低老师的技术岗位等级,这样才能让教师职称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教师职称早已背离了设置的初衷,已演变成乱象之源。为了晋升职称,使教师不得不准备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准备工作;为了满足晋升条件,使部分教师对荣誉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为了晋升职称,使绝大多数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为了能够晋升职称,使部分教师不惜牺牲人格尊严,设法拉近与领导的关系。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如果没有职称级别之间悬殊的待遇,也就不存在这些乌烟瘴气。教师职称制度已使同工同酬成为笑谈。
教师的更高追求应该就是能评上高级职称吧,做不到校长不要紧,但高级职称不能不评。
要解决高级职称的聘评问题,我作为过来人,应该有一定的小经验,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
评高级职称,各地情况大不相同,即使同一地方以前跟现在也不同,以我市为例,评高级职称受外因与内因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从外因上来说,每年教育局要给学校核定高级职位数,高级一般分为5、6、7三档,除了总量上核定高级职位数外,还给每个档位核定职位数,也就是说,即使5档、6档有空缺职位,只要7档没有空缺,那今年就是没有指标,没有指标就是一个老师都没资格去评。
有的学校原来高级教师比较多,会出现好几年都没有高级指标,只能等老师自然退休空出名额来才行,有的学校原来高级教师比较少,那每年都会有名额,现实情况是教师可以合理流动,为了评高级职称而流动是老师轮岗的主要原因。
从内因上来说,教师评高级无非就是从任职年限、学历、教学、教育、教科研论文等方面来打分,如以本科为例,任职年限是评上中级以后满5年,教学方面就是至少有一次大循环或者两次小循环,教育方面就是班主任满5年,中级后至少做满2年,或者中级后做满3年,论文方面就是至少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本专业的论文一篇以及市级刊物上发表二篇;或者是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本专业的论文一篇以及市级刊物上发表一篇以及市级获二等奖以上一篇;总共3篇论文。论文一关基本可以绝杀90%的老师。
即使你过五关斩六将,能评上高级仍然很难,举例:一是教育局今年没有名额核给你,大家歇手,要是教育局一共核给学校一个7级档名额,但有4个老师符合申报条件,那上面的基本条件基本作废,这时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尤其在荣誉等加分项目,如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老师、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年终考核优等竞争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在专技方面,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方面也是你争我夺。荣誉方面再绝杀90%的老师。只要淘汰其他三个,你才会胜出!
从教育局名额的核定,到两个绝杀,可以说老师在评高级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说到底,还是当地的财政乏力,要是名额放开,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晋升高级,那就好了。
职称评定制度不改不行了,而且要大刀阔斧地改,有实效地改。教师以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教学工作态度,育人效率为主导。学校必须回归培养学生为阵地,老师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设定考核办法。防犯腐败,防止人员权力操控和外来权力的干扰,要有处罚措施。评审到基层到一线,讲课评课放在重点位置,改变闭门造车。
在高级职称评聘的过程中,学校的氛围一言难尽。僧多粮少,徒呼奈何?
在教师高级职称的评聘过程中,除了那些文件中规定要达到的论文、上课、荣誉证书……笔者认为最让人意难平的是标准难统一问题。
笔者所指的标准指的是同一年参评人员的水平不一。
记得有一年,本人参评,当年共有七位语文老师竞争,只有我是一线班主任,其它的全是副校级以上的领导,结果可想而知,我落败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课堂教学打分低,幼稚的我很想知道我的课到底哪些不足,准备来年再参评的。于是,去问了相关领导……哈哈……想想都可笑。
又一年,我的一位朋友参评,想不到,当年全区只有一位语文老师参评,结果可想而知,她晋级了高级职称。连她自己也说,她运气好,呵呵……
当然,我并不感叹我的落败,只是觉得,在评聘过程中,一些难以避免的因素,让老师们感觉很多的不公平,也让老师们感到,职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而却与收入挂勾,这才是影响教育心态的最主要的原因。
医院里,名医是医治疑难杂症,而学校里高级职称的不在一线教学的却越来越多,即使几个在一线教学的,都想着要教年级里好管理,成绩优秀的班级,而那些较为落后的班级,却扔给一些年轻老师管理。这无疑也大大打击了年轻老师的工作热情。
因此,建议高级职称的老师就应该勇挑重担,专门去管理学校里难管理的班级,面对教育中出现的棘手事件积极参与解决,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高工资。
教师高级职称评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教师高级职称评聘,我们这个地方是分开的。也就是说评聘分开。怎么分?″评”是“评”“聘”是“聘”,先评后聘。
怎么评?
从前评高级职称我们这里归省里管。每年评职称之前,省里的文件就下到市里,市里再根据省里的文件精神制定市级教师高级职称评定办法下发到县里,县里的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再做出本县的教师职称评审细则,发给各县属学校和乡镇教育 体育 办公室。
这两年,职称评审权利下放,高级职称由市里评审,初、中级职称都由县里评审了。
高级职称无论由省里评,还是市里评,县里每年所做的之一步工作就是先让各学校把自己教师的职称结构填表上报。包括有多少高级,多少中级,多少初级;哪些人该评高级,哪些人该评中级,哪些人该定初级;哪些人该聘高级,哪些人该聘中级等等。这个事情一般都是由县教体局人事科和县人社局专技科来做。统计完这些,两家就根据教师编制数量和应有的高、中、初级岗位数算出本年度这个单位该分给几个高、中级参评指标。当然不是实指标,因为只是参评,评上评不上就另说了。
参评人员由基层产生
指标分到各学校,学校又根据县里的条条框框加入自己学校的东西。这一步很容易出问题。哪位老师有什么材料,学校一般都有统计,什么材料多少分值由学校定,想倾向谁,谁的材料分值就定的高。考核优秀每年给3分可以,给5分也可以。职称晋级是老师们最敏感的问题,稍有不慎老师之间、老师和领导之间就会产生矛盾,给职称评审工作和教学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关健的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成立评审小组的同时,成立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由前勤、后勤、党员、群众组成,组长更好由书记担任。所有程序公开,所有材料公开,所有结果公开。公示之后,皆无异议由学校统一上报。
参评材料上报
准备参评材料是一个比较细致的工作,几乎每年都有翻工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学校派专人负责,做到上情下达,协助参评者整理、打印材料,签字、盖章等等。让老师们感到遇事有人帮,工作起来心情愉快,相信集体,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评审不用跑关系
评审阶段是老师们心情最不平静的阶段,对评审过程的公正性有时持怀疑态度,认为里面肯定有猫腻。从前吧,老师们总想着托个关系会过的顺当些,现在呢?领导们为了避嫌,进一步处理好这一问题,市里、县里都采取了利用第三方评审,效果还真不错。
怎么聘?
我们这里的聘有一定难度。有的评上了几年了,就是没法聘。为什么?没岗位呀!有的学校要等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有退休的,才能递补上。有的学校年轻老师多一些,原有的高级少一些,这样的评上高级两年后才能聘上,工资才能兑现。这算是最快的。有的老师几年聘不上,有时也发牢骚,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个问题就由领导解释呗!反正是地方政策性的问题,人人都一样。也许县里领导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高级聘上之后
经过多年的努力,高级职称终于聘上了,工资也兑现了。有的老师就满足了,没有了原有的动力,没有了原有的工作 *** ,认为该歇歇了。有的也不愿上讲台了,调到二线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什么职什么岗,什么待遇什么岗!这样免得中级、初级的老师有意见。心理平衡了,才能心平气和了,才能团结一致,共创教育美好未来!
谢谢!
只要有人为因素 就是无解 因为校长才是评聘关键因素 是不是这样 大家可以讨论
高级职称评聘过程中会出现:
一,教学成绩很优秀的反而没有上,可能缺乏一些其他资料啊,比如各种奖项啊,论文奖啊,甚至是优质课奖,因为他们心思放在抓成绩上了。
二,评聘过程中的程序搞混,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操作。
三,教龄到了,可是教学业绩欠缺,别的方面准备齐全。
四,别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学历不够。等等都可以成为评聘高级职称的拦路虎。
总之,评聘之前要把相关的资料都准备好。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