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完成15省(区、市)196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建立了188个城市地质环境数据库,为177个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及汶川灾后重建提供了地质依据。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周期为2003年至2011年12月,其目的是查明中国城市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背景,论证全国城市地质环境的安全性。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生态环境地质质量是指某一区域内地质环境因子对生态的影响程度,是生态环境评价的综合表现。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是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地质编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遵循一定的程序开展。
~2010年,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面积20万km2,水文地质钻探52000m,综合地球物理探测60000点,岩溶洞穴探测60km。取得的主要成果:提交调查评价报告80份,图件300张,初步建立了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数据库。
重要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概况
重要经济区是以城市或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的地域经济单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展变化。重要经济区最早的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城市的供水水文地质调查。
年以来,重要经济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按照“区域上开展1∶25万系列编图,重点地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针对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及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总体思路推进工作。
目前,重要经济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仅完成约10×104km2,不足总面积的6%。
环渤海地区重点地段环境地质调查及脆弱性评价
1、初步完成环渤海地区重点地段环境地质调查及脆弱性评价。
2、环渤海经济区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处于重要位置,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
3、为了提高监测精度和服务功能,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持下,依托“环渤海湾重点地区环境地质调查及脆弱性评价”项目,对秦皇岛海平面观测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建成了自动监测与远程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