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才引进政策2022最新补贴
(一)人才公寓
人才公寓面向2018年5月13日后引进的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供应,每人限供一套。面积标准为:大师级人才一般不超过200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下同),杰出人才一般不超过180平方米,领军人才一般不超过150平方米。人才公寓8年免收租金,人才 *** 工作满5年由 *** 无偿赠与80%产权,满8年无偿赠与100%产权。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人才公寓实行属地负责制,由市县 *** 负责建设、购买、分配和管理。省属事业单位引进的上述三类高层次人才的人才公寓,由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委托属地市县 *** 统筹安排。
(二)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
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发放对象为2018年5月13日后引进的50岁以下拔尖人才和其他类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的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40岁以下全日制硕士毕业生,3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和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及以后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参照执行。
住房租赁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36个月,每季度集中受理和发放一次。补贴指导标准为:拔尖人才5000元/月,其他类高层次人才(含急需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3000元/月,硕士毕业生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2000元/月,本科毕业生1500元/月。购房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3年,每年集中受理和发放一次。补贴指导标准为:拔尖人才6万元/年,其他类高层次人才(含急需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3.6万元/年,硕士毕业生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2.4万元/年,本科毕业生1.8万元/年。已领取购房补贴的,不再发放住房租赁补贴。领取购房补贴前,已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应扣除已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
三、海南人才引进落户、工作常见热门问题
1、哪些人才可按人才引进方式落户?
答:主要包括各类高层次人才;硕士学位以上人才,教育部“985 工程”“211工程”“双一流”高校和海外留学归国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本科学历及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高收入、高纳税人才,拥有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入股的企业创新人才、符合重点产业支持方向的企业创办人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 职业资格的人才,具有执业资格的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等。
2、申领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的程序是什么?
答:由人才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个人有关材料。用人单位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出具本单位诚信承诺函,向属地人才服务中心申报,由属地人力资源开发局审核;省属事业单位向省人才服务中心申报,由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各级人力资源开发局将住房租赁补贴资金按季度、购房补贴资金按年度向用人单位核发,再由用人单位向申请人发放。
3、人才申请住房租赁补贴,应提供哪些材料?
答:应提供以下材料:
(1)人才有关证明材料(高层次人才提供高层次人才认定材料,其他人才提供个人学历学位证书或个人职称证书);
(2)申请时间段对应的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3)经当地房管部门备案的住房租赁合同;
(4)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劳务)合同等;
(5)自主创业没有聘用(劳务)合同的,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
4、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事项具体应该由哪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办理?
答: *** 引进的A类(大师级)人才、B类(杰出)人才申请以“一事一议”方式解决直系亲属入学(园)需求的,C类(领军)人才、D类(拔尖)人才和E类(其他类)高层次人才申请子女转学到省教育厅直属学校的,由省教育厅负责办理。高层次人才子女申请就读中小学的,应向居住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按照当地中小学招生政策保障。
5、D、E类高层次人才子女参加我省高考有什么政策?
答:已调入我省各类用人单位工作且聘期5年以上的“D类(拔尖)人才、E类(其他类)高层次人才”,其子女户籍在我省的,享受我省居民同等待遇,在参加我省中考,取得我省高中学籍并修读完规定学制的前提下,参加高考不受报考批次限制。
6、外籍人才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需要办理什么证件?
答:外籍人才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取得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证件。
7、境外人员能否参加海南自由贸易港职业资格考试?
答:可以。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符合国家或海南自由贸易港职业资格考试规定条件(国籍条件除外)的境外人员,且报考的项目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境外人员开放职业资格考试目录清单(2020)》范围内,均可自愿报名参加相应职业和级别的职业资格考试。
8、请问外籍人才申办工作类居留许可时,最长期限是多久?
答: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可按规定签发最长期限为5年的居留许可。
9、年收入大概多少可以享受15%个税优惠政策?
经测算,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约31.9万元人民币,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约21万元人民币,才能真正享受到15%的个税优惠政策,低于上述收入实际税负是低于15%。
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是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是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假设在海南工作的小王综合所得年收入减去6万元减除费用、各项扣除后,应纳税所得额是31万元,按理算高端人才。按照现行综合所得个税税率,需缴纳个税45580元。而按照海南个税优惠政策,若按15%一档税率计算,31万元需要缴纳个税46500元。由此可见小王个税实际负担是低于15%,因此无法享受海南个税优惠新政。
假设小王一年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是40万元,按照现行综合所得个税税率,需缴纳个税68080元。而按照海南个税优惠政策,若按15%一档税率计算,40万元需要缴纳个税60000元。据此,小王缴纳的个税超过15%的部分,即8080元将在下一年办理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将由税务局退还给他。
10、人才落户海南有哪些好处?
答:主要有3大好处:
1. 购房补贴
对于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可凭在海南省就业、创业相关证明材料申请购房补贴,具体标准为博士生补贴标准为3.6万元一年;硕士生补贴标准为2.4万元一年;本科生补贴标准为1.8万元一年,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3年。
2. 就业岗位
海南自贸港红利逐步释放,在这近两年,海南市场主体增加了几十万,岗位数也随之增加了几十万。海南人能享受到的一个好处就是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岗位的质量和可选择性也在不断提升。
3. 拥有更好“高考教育”的特权
2020年海南高考的“一本录取率”大概在25%左右,排在全国第七名,距离北京的“首都特权”还有接近20%的“巨大差距”。
但是海南的一本录取率已经和上海、天津差距不大了,换句话说,海南的高考算是比较容易的。
而且为了支持海南自贸港的人才引进,海南高考一本录取率一定会越来越高,自贸港有望成为“教育特区”。
政策依据:
*** 海南省委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 *** 办公厅印发《关于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琼办发〔2018〕41号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20〕32号
《海南省人民 *** 关于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琼府〔2020〕41号)
《关于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琼财税〔2020〕
海南职称补贴取消了吗
海南职称补贴没有取消
个人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取地海南省人力资源保障局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补贴标准为:初级(五级)800元,中级(四级)1000元,高级(三级)1200元, *** (二级)1500元,高级 *** (一级)2000元。
个人取得海南省安监局核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或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补贴标准为800元; 企业开展员工岗前培训的,补贴标准为200元/人
事业单位初级、中级、高级职称,退休后待遇差别有多大?
事业单位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退休待遇,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总的来说,每个职称等级相差400-1000元左右,每个职级相差300元左右,具体与个人工龄和评任职称早晚有关系。 下面以我们中部地级市为例分析。
一、初级职称退休待遇
一般来说,几乎没有以初级职称退休的,除非是那种犯了错误,或者是自己不申请聘任中级职称的。我在体制差不多20年,只见过1个我们市直单位以初级职称退休的,这哥们因为生活作风不检点,被纪检部门给了处分,从副高级职称降为初级职称,后来以初级职称11级退休。以下是他的退休待遇情况。
初级11级退休,工龄40年,2020年退休,基础退休金是3300元,职业年金290元,总退休金大概3590元。
二、中级职称退休待遇
中级职称分为中级10级、9级、8级,等级越高,退休待遇越高。
①中级10级 ,工龄39年,2021年退休,基础退休金是3630元,职业年金320元,总退休金大概3950元。
②中级9级 ,工龄39年,2020年退休,基础退休金是3800元,职业年金370元,总退休金大概4170元。
③中级8级 ,工龄39年,2020年退休,基础退休金是4000元,职业年金420元,总退休金大概4420元。
三、副高级职称退休待遇
①副高7级 ,工龄39年,2020年退休,基础退休金是4300元,职业年金460元,总退休金大概4760元。
②副高6级 ,工龄39年,2021年退休,基础退休金是4550元,职业年金500元,总退休金大概5050元。
③副高5级 ,工龄39年,2020年退休,基础退休金是4900元,职业年金550元,总退休金大概5450元。
三、正高级职称退休待遇
正高级职称相对比较少,特别是级别较低、编制人员较少的单位,能评上正高级职称的属于凤毛麟角,一个编有30个专业技术岗的单位,大概只有2-3人能评上正高级职称。
正高4级 ,工龄39年,2020年退休,基础退休金是5800元,职业年金600元,总退休金大概6400元。
由上可知 ,事业编专业技术岗退休,初、中、副高、正高级别,每个职称的退休待遇相差400-1000元左右,具体每个职级每个职级相差300元左右,具体与个人工龄和评任职称早晚有关系。
因此,奉劝大家,能够评上高一级的职称,那就尽量想办法评上,不要怕麻烦,怕没关系。其实,评任职称还是相对比较公平的,都讲个先来后到,今年评不上,说不定明年就能评上。评上了,就能合理合法提升个人在职工资,从而增加退休待遇。一句话,不要跟工资待遇过不去,何必呢。
我在成都区县,认识三位熟人,都是文教系统的,分别就是从初级、中级、高级岗位上,近年来退休的中人,他们的退休待遇分别是这样的:
之一位,县计划生育保健站放射室医生,2014年底退休,助理医师,初级职称,40年工龄,今年4月中人补发后,退休金为4900元左右。第二位,我战友,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2018年退休,主治医师,事业管理岗7级,工龄39.2年,中人补发后好为5900多元。第三位,也是我战友,县职业中学教师,2018年退休,副高级5级,工龄41年,中人补发后为7400元,而且享受正局级(正处)退休待遇,属县老干部局管理。
从以上三位事业单位初、中、高级职称退休人员待遇来看,三者退休金待遇,差别还是挺大的,初级与中级相差1000元,中级与副高又相差1400元,初级与副高相差更大为2500元。
事业单位初级、中级、高级职称,退休后待遇差别有多大?
事业单位退休,基本上不可能是初级职称退休的,除非是犯错,被处分,这样的概率应该非常小。绝大多数事业单位中,因职称名额比例限制,许多人都是以中级职称更高一级退休,能上到副高,甚至高级,除了高校、研究院等级别达到一定程度的事业单位,其他因编制所限,因名额比例所限,因级别所限,都非常少。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一经取得,并被聘用,不仅是在职时享受待遇,退休同样也会以在职时享受的职称退休,享受更高级别的养老金。这一点,是政策规定,有人会认为不公平,为什么退休后还要享受在职时职称的待遇,导致退休人员工资比在职人员还高。这个原因,就不解释了,人都有老的时候,劝大家大度。
事业人员退休后,虽然没有了在岗时的补助、津贴、绩效奖励等,退休工资也按工龄,分别按80、85、90%等比例发放,但整体如此,工资阶层还是比较清楚的。大多数人都是中级职称更高一级级别工资退休,视行业、单位,每个人的工资差别不大。但如果晋升了副高、甚至高级职称,比其他人就高了一大截,基本上高三分之一左右,各地经济情况不同,工资收入不同,养老金数额也不相同,但大致比例差不多。至于初级,能拿到中级职称人员退休工资的三分之二,高级职称人员的一半,就非常幸运了。
当然,这还要看行业,看地方财政,看个人条件,每个人都不一样,会有小范围的差距。
事业单位初级,中级,高级中,中级与高级之间退休待遇差别更大,能差2000元/月。希望能缩小这种理由不充足的差距,公平对待中级退休人员。
事业单位初级一般是工人居多,也有少数干部系列,由于学历低,技术人平差等原因职称上升困难,中级相应多一点,高级职称有些单位由于指标少等原因要少一些,退休的待遇,就重庆而言,初级在3000~4000左右,中级多数在5000元左右,高级(付高)在6000~7000元左右,其他如每年的康养费等初中高级职称均一样,去年重庆事业退休人员升为2W3K元。
如果是社保并轨后的新人,在同一省市,排除各种特殊奖励政策、正常退休的前提下。退休待遇只跟你一生工资产总额相关,工资总额决定社保个人账户总额,也就决定了退休后个人收入的可变项(基础养老金是一样的)。A一辈子工资进个人账户40万,B60万,那么A每月拿120分之一是3333,B是5000。当地基础养老金2000,结果是A5333,B7000。
差别肯定有,至于差多大,一般初、中、高级之间,每个差一千至二千元左右,但不同单位之间也是有不同的,这取决于在职时工资收入差异以及上缴的社保额度、职业年金多少而定。就现在来看,退休时具有高级职称是正常的,有不少人都是正高级退休。初、中级退休基本没有,除非不是学专业的或者是完全搞行政的,且学历较低,才有可能是初、中级退休。
差别大 高级职称就是县处级工资 中级职称就是乡科级工资 这两个层级的退休人员多 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初级职称就是科员级别 退休人员处于这个层级不多 高级职称退休人员可以达到6000到一万 中级职称退休人员可以达到4000到8000 初级职称也就是3000到5000吧!各地差别大 仅供参考哈[大笑]
差别是很大的,退休待遇是按年限和职称级别发的,初,中,高级各相差3000元左右。
目前退休后的是有差距,主要差距在岗位工资的标准上,但将来随着事业退休工资改革会逐步缩小差距,未来主要看在职期间缴纳保险的基数大小以及年限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