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教师举报学校职称评选不公平,此事件一直发酵,为何未得到解决?
国家为了让广大教师有较好的福利,特设立了能与教授级别一样正高级教师职称。很多教师为了这个职称也都很努力地奋斗着。然而。2020年11月份的时候,网上曝出了一则关于河南某学校在评教师职称的时候出现黑幕的新闻。这个所谓的黑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河南焦作十七中的一位女教师在短视频平台中举报该学校在评教师职称的过程中有黑幕,参与考核的教师一共有17位,入选名额有6位,而她的考核总分排名第二,却因为最终的不透明投票导致了她落选,而考核总分排名倒数第二的教师却评上了。当她向学校讨要说法时,学校的回应却是:“大家不投你的票呗。”她一怒之下将情况反映给了教育局,她认为如果只看投票结果的话,那大家搞好人际关系就行了,还搞什么考核呢?关于这件事,我有以下两个想法。
一、评教师职称时,不应该出现投票程序。国家设立教师职称的时候,目的是为了选出优秀的人民教师,而不是选出人脉广的人民教师。一旦以投票结果为评选结果,那这个职称便失去设立时的初衷。我们应该以教师在授课中的成绩,以及看得见的标准下来评定他是否达到职称的要求。这样才能选出国家和人民想要的优秀教师。
二、在遭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时,要学会寻求帮助。本次事件中的女教师在评选教师职称时,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果断向教育局寻求帮助,而教育局监察组也迅速介入了此事。相信不久之后,调查结果将会公之于众。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职场中的考核,都能得到公正的待遇。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大家对这件事还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姚燕燕职称事件再度发酵,对此你怎么看?
一、职称事件回顾
2020年,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七中学的高级教师职称评定之中,其中有17人参加,而姚燕燕在个人积分综合分数排名第二。
在正常来看,这样的排名对于姚老师评选职称,原本是铁板钉钉的事情。然而在民主测评环节,最终结果却是,被排名后几名的老师排除在职称评定环节之外。
随后2020年的10月16日,姚燕燕在抖音上发出了之一个关于职称评选落选的视频,并对本次职称评定的公平性表示质疑,对于相关工作组不作为表示申诉答复不及时的质疑。
之后,她发布的该条视频迅速以1567万的阅读量上升为热点事件。
而在2021年1月18日,她以行政不作为为由,将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告上法庭。
2021年1月25日,焦作市第十七中学退休教师徐德功实名举报该校校长刘爱国与党总支副书记王有科存在经济问题。
2021年3月,原定公开在新闻网直播审理此案,由于不可知的原因取消了那次直播。
而对此的事件相关回复:对于相关校长、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山阳区教育局局长免职,应急管理局局长安国华接任教育局局长之位,后又因为 *** 发帖一事,姚老师将山阳区公安局上诉。
二、对于事件的看法
如果姚燕燕老师是在泄私愤,就是说她的视频内容“不真实”(校方始终没有拿出证据,证明他们的投票过程公开公正),如果评选结果全部真实可信,也就意味着,姚燕燕老师在教师工作各项评比中确实排在前六名,但是因为民主投票票数偏低,导致落选。
反之,如果姚燕燕老师说的是实话,她是硬生生被密谋“投”下去的,那也只有一个结论,职称评选中民主投票环节才是最关键的,即使工作成绩突出,没有人缘,依然评不上。
既然职称是针对教师专业来评选,那么除了和教学相关的成果、成就之外,为什么还要平添一项“民主投票”呢?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还是维护人际关系?
于公,具有较高教师职业素养;于私,不善和同事领导打交道,那么教师职称评审到底是公事还是私事?
在我看来,姚燕燕可能关注教学工作多,关心同事领导少。
事实上,这就是多数一线教师的真实写照。
这也是当初很多人选择做老师的初衷:学校比较单纯,我好好上课就行。
后来发现,不是学校不单纯,学校里单纯的或许只有学生,成年人的世界在哪里都需要勾心斗角。
三、总结
归根到底来说,个人的力量对抗集体的力量,历来是不被认可的行为。
姚燕燕有勇的,主动站出来了。敢于把行业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公之于众,扯开职称评定、教师生存环境的这一块遮羞布。
在我看来,或许曾经很多老师都有过类似经历,但大多数人选择“忍”,虽然受点气但能保平安。时间一旦长了,也就习惯了这些“不公平”,并学会了接纳这些“不公平”。
而反观姚燕燕的行为,有人的利益就会受到威胁,当原本的稳定局面被打破的时候,这些人是不乐意。
这样的事件绝不是偶然,生活之中很多人都被迫受着各种的潜规则。很多人说姚燕燕老师是闲的没事找事,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身处黑暗之中愿意撕出一片光明的人,就不能理所应当地享受阳光普照。
刚开始或许只是想要拥有一个公平的答复,或对自己过往多年教学的肯定,但是更多的同情者也显露出教师职称评定中的猫腻和漏洞,社会上网民的不断力挺说明大家对于这样的事件都是存在着属于自己的不满。
而对待本次事件的姚艳艳,像她这种没有选择像圈子、潜规则妥协的人,其实比比皆是,我们能做的只有力挺!
河南“职称事件”败诉的姚老师复课,如何看待这一结果?
河南职称事件的姚老师败诉,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学校的老师很多,但是评职称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够得到,所以对于教师而言,职称的含金量也是非常的高的,因此,有很多老师,费劲心思,也只是想得到一个高级职称,可是毕竟僧多肉少,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有这么的幸运。而且学校的职称数量是固定的,因此,像姚老师这样多年都没有评上职称的也是大有人在。但是这件事情曝光之后,很多人都在担心学校是不是有黑幕,知道案件结束,才终于明白了真相。
一、学校的职称人数是固定的。
首先从职称评定的人数来讲,学校每年是有很少的名额的,但是学校的老师却是非常的多,而且还有更新换代,所以对于来时来说,就算是教学成绩优异,能力突出,也不一定能评得上,因此就算是姚老师和学校在法院里想见,还是没有能达成自己的诉求。
二、姚老师最终败诉。
事情闹到这种程度,不管是对于姚老师来说,还是对于学校来说,肯定都是有一定的舆论压力的,就算是姚老师成为网友议论的对象,在开庭前被触犯,被停课,被免去班主任的职务,但是最终还是败诉,起诉也被驳回了。
三、姚老师的言论或许有些不妥。
其实很多人说学校的职称评定是有一个潜规则的,一般是把职称评定的名额留给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这样子每个月还能多出几百块钱。但是这毕竟是网友的一种说法,我们不能参考。姚老师在网上发布的言论,可能是宣泄,可能是不满,但是这会给学校带来很大的舆论压力,所以姚老师才会和学校有争议,但是争议归争议,还是改变不了事实。
河南女教师举报职称评选不公,教育部门已介入,职称评选有哪些潜规则?
河南焦作一中学语文教师举报学校在评定高级职称时不公平,她向校领导请教为何自己会落选时得到的回复是“大家都不投你票呗”,暗指评定职称时有一些潜规则。渗透各行各业的“潜规则”可能包括人际关系,也可能是金钱。
“潜规则”这一词在近些年变得特别火,在工作领域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潜规则的东西,这些潜规则直接关乎着一个人在这个领域所能发展的潜在动力。这次女教师评选高级职称落选的事件原委确实让人感到气愤。
众所周知,教师职称的评定需要两个大的环节一个叫审另一个叫评。审的这个环节就是只能靠教师自身,她需要教师积攒个人积分,而且需要在教育领域业绩突出有作为、知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而评的环节是最难的,因为它的变数更大,因为这个环节实际上最多的就是人情世故,作为被评定人员这个环节的主动性较弱。
而这名女教师就是吃了评这个环节的亏。参加此次评选的老师一共有17名,综合分排名这位女教师是第二名,而这次评选要的名额是六人,她被评上的几率应该是百分之百,但是却在最后投票环节让倒数第二名的教师给翻盘了。而且在最后投票的环节,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公开的,暗箱操作性极强,而且校领导还说这位女教师不会人际交往,这就更坐实了这次评职称有潜规则。我们不知道倒数第二的教师是通过金钱还是什么方式的潜规则被成功评上,但可以肯定其中必然有猫腻。
虽然现在教育部门和基本已经介入调查,但是我们也很为这名女教师以后的教师生涯担心。毕竟在这样的潜规则环境下,她以后的道路会走得更加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