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恒源鸿福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资待遇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恒源鸿福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资待遇低。根据查询企业信息显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恒源鸿福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聘用人员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月薪2500元,试用期满后月薪3000元,工资水平很低。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罗杰的简历:
1988.09—1992.07 贵州农学院食品科学系畜产品加工专业学习;
1992.08—1999.01 贵州省榕江县农业局饲草饲料站工作员、副站长、站长(其间:1994.09—1996.09挂职任贵州省榕江县塔石乡党调村村委会副主任;1998.05—1998.12挂职任贵州省榕江县乐里镇党委副书记;1998.10评为畜牧师);
1999.01—1999.08 贵州省榕江县平江乡副乡长、党委委员;
1999.08—2000.08 贵州省榕江县香羊产业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
2000.08—2002.01 贵州省榕江县崇义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2002.01—2003.03 贵州省榕江县朗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其间:2002.04—2002.05在贵州省榕江县农业产业化培训班学习);
2003.03—2005.01 贵州省榕江县朗洞镇党委书记(其间:2003.10—2004.01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党校中青班学习);
2005.01—2005.03 贵州省榕江县八开乡党委书记;
2005.03—2005.06 贵州省榕江县八开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2005.06—2005.10 贵州省榕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八开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其间:2006.03—2006.07在贵州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
2005.10—2006.11 贵州省榕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2006.11—2010.04 贵州省榕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其间:2007.10—2007.11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
2010.04—2010.10 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其间:2007.09—2010.06在贵州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在职研究生〉);
2010.10—2011.09 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2011.09—2011.11 贵州省镇远县委副书记、副县长、 *** 县长,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镇远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兼);
2011.11—2012.06 贵州省镇远县委副书记、县长,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镇远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兼);
2012.06—2015.01 贵州省镇远县委副书记、县长,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兼);
2015.01— 至今 贵州省凯里市委副书记、市长,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贵州黔东南有哪几个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5个县。
黔东南州 面积30339平方千米,人口425万人(2004年)。
凯里市 面积1306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政编码556000。市人民 *** 驻凯里市迎宾大道旁博南新区市行政中心。
黄平县 面积166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556100。县人民 *** 驻新州镇。
施秉县 面积1544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56200。县人民 *** 驻城关镇。
三穗县 面积1036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6500。县人民 *** 驻八弓镇。
镇远县 面积187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557700。县人民 *** 驻阳镇。
岑巩县 面积148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7800。县人民 *** 驻思旸镇。
天柱县 面积2201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556600。县人民 *** 驻凤城镇。
锦屏县 面积159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556700。县人民 *** 驻三江镇。
剑河县 面积216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556400。县人民 *** 驻革东镇。
台江县 面积1078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556300。县人民 *** 驻台拱镇。
黎平县 面积4439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557300。县人民 *** 驻德凤镇。
榕江县 面积3316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7200。县人民 *** 驻古州镇。
从江县 面积3245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57400。县人民 *** 驻丙妹镇。
雷山县 面积1218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557100。县人民 *** 驻丹江镇。
麻江县 面积1222平方千米,人口20万。邮政编码557600。县人民 *** 驻杏山镇。
丹寨县 面积 938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557500。县人民 *** 驻龙泉镇。
炉碧经济开发区到凯里南站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32.6公里
起点: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
1.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沿腾飞路行驶870米,直行进入炉山隧道
2.沿炉山隧道行驶8.8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S308
3.沿S308行驶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S308
4.沿S308行驶4.4公里,右转
5.行驶340米,直行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5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余安高速
7.沿余安高速行驶12.5公里,在凯里南/舟溪/X802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610米,直行
9.行驶290米,左转进入X802
10.沿X802行驶940米,左转
11.行驶3.0公里,左转进入金汇大道
12.沿金汇大道行驶120米,左转
13.行驶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凯里南站
凯里的经济
2012年,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预排位中,凯里市名列第4位,比2011年实际排位提高两位。其中:凯里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8.95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位;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10.55亿元,同比增长79.4%,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7位;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0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1.7%;财政总收入完成31.13亿元,同比增长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48亿元,同比增长70.6%,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4位;税收收入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48.6%,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2位;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预计达127.63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5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预计达179.66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67.42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6155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8890元,同比增长15.1%,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7位。
凯里园区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路网建设21公里,园区“四纵四横”路网骨架基本形成,炉山至碧波32公里产业大道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炉山至下司14公里快速通道建设有序推进,炉山至白秧坪14.6公里铁路专线建设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一季度可破土动工;7.5万吨/日供水工程已建成并试运行,清江发电厂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年内可开工建设;10千伏开闭所及其配套建设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炉山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进展顺利,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0%,可建成投入使用;围绕园区配套建设的金融服务、物流园、工业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中小学校、幼儿园、二级医院、敬老院、公益性公墓等设施已基本建成。园区落户企业51户,建成投产18户,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同时,省委、省 *** 高度重视的投资100亿元的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园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的清江发电厂工程可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并开工建设。二是工业结构转型取得重大突破。凯里市已由以能源、煤炭为主的单一工业体系逐步转变成以能源、铝及铝化工、建材、制造、冶金、电子、纺织、食品、药品等为主的多元化工业体系。三是工业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取得重大突破。已将城区多户工业企业搬迁到园区建设发展,新引进的工业企业基本入园建设。2012年,炉碧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工业产品名牌化、品牌化、精品化取得重大突破。五是加强煤、电、油、运、土地、资金、市场、信息等工业生产要素的调度,为企业落地、建设、生产、经营搞好服务。同时,通过工业经济发展,调动各种生产要素自发聚集,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六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民营企业达2008户,同比增长59.37%;个体工商户达15314户,同比增长10.8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计达48.5%;民营经济纳税14.2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5.6%。
凯里市作为贵州省打造“黔中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全省对接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产业承接的示范区。凯里资源丰富,水量充沛,电力充足。凯里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锌、铝土矿、硅石岩等,其中硅石中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名列西南之冠。凯里市建有炉山工业园区,截止2012年1月底,园区共有50家企业落户建设,项目总投资450亿元,全部建成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在工业方面,凯里市主导产业为煤电铝、煤电冶、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形成了与本地资源开发相适应和配套的工业体系。 省级农业园区2个(凯里市现代高效畜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凯里市万亩葡萄产业园区)
州级农业园区2个(凯里舟溪现代农业园区、凯里市舟溪云谷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园区)
1949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807万元,每人平均65元,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整农业体制结构,实行改革开放,放宽农村经济政策,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57716万元,为1949年的71·51倍,每人平均1582元,为1949年的24·33倍。1973年农民纯收入49·92元,1988年纯收入486元,增加9·73倍。1949年粮食总产量31777吨,1988年63645吨,增长2倍。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除粮食生产逐年稳产增产外,经济作物也增长迅速。1988年,油菜产量2454吨,比1949年增长46·3倍;1985年,烤烟产量1529吨,比1949年2·8倍;1988年桐子油产量61000公斤,比1950年增长4·65倍。1988年,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占3·10%,牧业产值占27·75%,副业产值占12·99%,渔业产值占1·08%。 凯里经济开发区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是经省人民 *** 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区域,功能定位凯麻新城区主体、凯麻新区中心区(凯里中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区,现辖1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3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现有人口12万人,是贵州东部教育科研和创新型工业的发展基地,于2000年7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黔东南州委、州人民 *** 创办凯里经济开发区,就是为了调整黔东南州工业经济布局,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争取把开发区办成全州招商引资的制高点,外来投资的聚合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对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同时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实现黔东南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将凯里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凯麻同城化的城市中心,成为黔东南经济主要增长极。 炉碧经济开发区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起步建设于2008年,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西北面的炉山镇和万潮镇境内,2011年7月被贵州省人民 *** 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是贵州省重点培育的“千亿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分为一区两园,即凯里炉山工业园区和麻江碧波工业园区。
炉山工业园区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四个统筹(即统筹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平衡、与资源开发相衔接、与城镇化建设相促进、与社会稳定相和谐),“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按照统一规划,中心突破,放射发展的思路,以濒临破产的原炉山国营农场改革改制盘活国有土地为切入点,以资源配置和企业退城入园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火电能源项目、铝产业项目和新型原材料产业项目以及配套关联项目,着力延伸煤炭、铝矾土、石英砂等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在短时间内形成集聚效应,发展煤—电—铝—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新型重化工业产业基地,全力破解落后地区有资源无产业的难题,破解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的难题,构建黔中经济区域新的增长极。
贵州黔东南一共有多少个县?分别是?
截至2019年7月,贵州黔东南一共有15个县,分别是黄平、施秉、三穗、镇远、岑巩、天柱、锦屏、剑河、台江、黎平、榕江、从江、雷山、麻江、丹寨15个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市。
全境东西宽22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总面积30282.3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7.2%。
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州府所在地设于凯里市。全州辖凯里市和黄平、施秉、三穗、镇远、岑巩、天柱、锦屏、剑河、台江、黎平、榕江、从江、雷山、麻江、丹寨15个县,凯里、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47个民族。
扩展资料:
黔东南州的历史沿革:
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
西汉时期属武陵郡和牂牁郡。
隋代属牂牁郡、沅陵郡和治安郡。
唐代属黔中道,置有充州、应州、亮州等羁縻州和奖州等经制州。
宋代分属荆湖北路、夔州路和广南路,置有邛水县、安夷县和亮州、古州等羁縻州。
元代属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和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置有麻峡县、黄平府、镇远军民总管府及古州八万洞民总管府。
明洪武年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
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华府并入黎平府;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
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五开、铜鼓、清浪3卫,置开泰、锦屏、青溪3县;
雍正七年(1729年)至十一年(1733年),先后置八寨、丹江、清江、古州、台拱5厅,分属镇远、黎平、都匀3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下江厅,隶黎平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州、厅为县,设镇远、施秉、青溪、思县、邛水、天柱、锦屏、黎平、下江、永从、榕江、丹江、台拱、剑河、黄平、炉山、八寨、麻哈共18县。
民国三年(1914年)设黔东道,治镇远,领镇远、邛水等26县。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思县易名岑巩县,二十年(1931年)麻哈县更名麻江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黎平,后经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和二十六年(1937年)两次调整,原第十行政督察区撤消,原第八行政督察区改为之一行政督察区(仍驻镇远)。
民国三十年(1941年),裁清溪县并入镇远等县,裁丹江县,将丹江河以西之地并入八寨县,八寨县易名丹寨县,丹江河以东之地并入台拱县,台拱县改名台江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原丹江县区域建立雷山设置局,三十七年(1948年)改雷山设置局为雷山县。
1956年4月18日,撤消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自治州辖16个县,州人民 *** 驻凯里,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1958年12月调整行政区划,丹寨、麻江、炉山、雷山4县合并建凯里县,台江县并入剑河县,从江县并入榕江县,施秉县并入黄平县,岑巩县、三穗县并入镇远县,天柱县并入锦屏县,全州设7个县。
1961年8月和1962年10月,先后恢复天柱、从江、雷山、麻江4县和施秉、三穗、岑巩、台江、丹寨5县建置,自治州仍辖16个县。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消凯里县建立凯里市。自此,黔东南自治州辖1市15县。
参考资料来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 *** —黔东南州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