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棠邑》看甘肃秦腔的艺术特色
文/罗汉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出棠邑》又名《拆书》、《杀府》、《伍员逃国》,秦腔传统剧。春秋时,楚平王无道,父纳子妻,伍奢诤谏,反被下狱,有恐奢子伍尚、伍员为患,命奢下书棠邑,召二子进京同剹。尚、员得书疑之,商定伍尚回朝,同父受剹,伍员逃国。平王命武成黑追之,伍员箭穿其身,命告平王,如杀父兄,则将灭楚。此剧系须生唱做并重的戏。其中《拆书》、《杀府》、《逃国》常单折演出。为须生行著名硬工折戏。其中《拆书》中的蹲三尻子、《杀府》中的三拉腔、《逃国》中的抖马,均为特色。
仲夏夜的一个周末,在77剧场又一次重温了甘肃省秦的全本《出棠邑》。这部戏分别由三位须生演员演出《拆书》、《杀府》、《逃国》三场,可能因为三场唱做极为吃力,亦可能为了展现省秦的须生阵容、显示演员实力。对我而言,一场戏,看到了三位自己钟爱的老中青须生演员同台表演,真是大过戏瘾。
《拆书》一折由甘肃省秦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红生贺忠宏饰演,他曾以擅演此剧而著称。这一折戏分较重,以做功为主,要求演员架子功过关,功底过硬,在秦腔须生戏里边算是难度较大的剧目。剧中伍员的身份是明辅将军,演员要演出大将的气概和风度。“三唱不如一像”,从扮相到出场亮相等各个方面都要注意人物身份和气质。要注意三点:一是唱戏有 *** 。伍员是大将出身,也是不可一世的人物,拆书以后知道父亲有难,这口气受不了,所以这个戏就要演出 *** ,没有 *** 的演员就唱不了这个戏, *** 到了才能把剧情拿住,把观众拿住。伍员边唱边动,还扎着大靠,很吃功夫。靠不能扎得松了,扎松了一动起来就稀里哗啦的;但扎得紧了唱起来就有了困难,演员就得挣着唱,不挣着唱根本不行。观众对这个戏都很熟悉,哪里有破绽,他们很清楚,哄不了人。二是戏中的“蹲三尻子 ”,也是气氛的问题,这个动作难度大的原因是:身上扎的大靠,挂着剑,还带着胡须,稍微动弹不好,容易把口条挂到帽子上,挂的剑掉出来。所以要有扎实的功底,必须实授实学,一招一式不能马虎。三是道白要好。这出戏里边有几处快白,一口气要说一段话,比如“好一平王失政,大败纲常,父纳子妻一十三载,大事败露,力逼我父修下调子书信,调我弟兄进京,同受一刀之苦!伍老爷为了你家江山,南征北剿,东荡西杀,渴饮刀头血,倦在马上眠。要你伍老爷一死,伍老爷未必与尔这昏君肯死!”要求一口气把这些都说完,要是中间停顿换气,气氛上就不行了。抢白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好的,所以说难度比较大。伍员的穿戴很复杂,扎大靠掩蟒,还要挂剑,还带着口条,又要唱又要动,功必须扎实。一般功底软的人,或者在舞台上锻炼时间短的人,都应付不了这个戏,会被这些束缚住。贺忠宏在拆书一折里饰演的伍员,砸锤,移座,搂须,翻袖大方洒脱,得知真相后翻身下跪干净利落,那段急口令珠落玉盘一般,经典程式“三尻子”,这一连串的表演一气呵成,体现了甘肃省秦演员良好的传统和基本功底。
《杀府》一折,由甘肃省秦优秀青年须生徐升饰演伍员 。徐升曾先后供职于西舞秦腔剧院,西安易俗社。受教于秦腔大家郭保华,姚峰,王宏义,贺忠宏等前辈老师,2011年拜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著名须生雷涛为师。这几年亲眼见他进步很快,在甘肃省秦演出的《金沙滩》、《打镇台》、《忠保国》等多部大戏中担纲主演,都有不俗的表现。这出戏伍员还是穿大靠,戏也比较硬,以唱功为主,也有动在里边。看到夫人死后伍员要跌叉也有翻硬抢背,有一定的难度,这折戏中还要用到帽翅、髯口、甩发等多个戏曲技巧,徐升完成得很好。他表演细腻质朴、庄重沉稳,唱腔清澈脆亮、抒情流畅,念白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塑造的人物很有感染力。确实是甘肃省秦目前青年演员中不可多得的一位好演员。
戏份最重的一折要数《逃国》。整出戏非常考验演员的基本功和对剧情的充分理解。到这一折,伍员就改穿箭衣了,背着鞭,手上还提着马鞭,以唱功和做功为主,架子功也得好,抖马是这一折的看点。 甘肃省秦著名须生演员李峰给我们呈现了一出尊重传统、中规中矩却精彩无比的《伍员逃国》。他饰演的伍员,挂黑三须,头上斜压烟毡帽,穿黑箭衣,扎白板带,背鞭,佩剑,提马鞭,粉白厚底白靴。浑身上下,英气逼人,舒展美观。将胡须甩于右肩之上,左手倒背宝剑,右手横举马鞭于头顶之上的富有雕塑感的金鸡独立造型,矫健挺拔,神采飞扬,塑造了仓皇出逃、满腔悲愤的伍员的英雄形象。
秦腔《逃国》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戏,两个花脸只是打了过站,伍员不能下台,在前台歇一会儿,马上又得上台。伍员一个人要唱四十五分钟左右呢,唱腔特别重;再者还要不停地动,穿着厚底,提着马鞭,还背着鞭,想松一下劲儿都不行的。《逃国》从出场抖马开始到戏结束,节奏上要求越来越紧,唱腔也越来越紧。开始是慢板,叙述过去的事情,到讲起家里的事,感情也更激动了,唱腔也紧了,越来越紧一直到戏结束。最后还要和武城黑打武戏。《逃国》中的抖马,也不是一般的抖马,要表现出夜间骑马逃走的情景,演员要能从表情上和表演上体现出来。甘肃有些地方把这出戏叫“一锭墨”,因为伍员一身上下都是黑的。晚上要逃走,穿黑的比较隐蔽。 李峰的伍员唱念自如,富有 *** ,做打稳健,干净利落。“我不敢高声哭暗把泪掉,伍子胥在马上思念先朝”的苦音慢板乱弹,吐字清晰,行腔流畅,神定气足,苍劲激越,抒发了伍员的满腔悲愤和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挥鞭抖马敏捷优美,身段台架稳健大方,一招一式都走在锣鼓点子上。“踏三锤”扎势亮相,左腿正踢,右腿侧出,马鞭自上而下呼应的身段动作,既紧凑连贯,又富有节奏感。“可恼武城黑,无故把爷追,手心穿一箭,晓喻平王贼。父兄若在世,伍爷来保国,父兄若去世,马踏尔楚国”的念白喷吐有力,字正腔回圆,声色严厉,动人心魄,表现了伍员誓死复仇的英雄气概。
尽管这一本戏总体是比较难演的,要求演员第既要嗓子好,又要功底好。幸喜的是,甘肃省秦老中青三代演员联手还是演绎了一出精彩的好戏。这部戏有着鲜明甘肃秦腔的特点,很火爆,很耐看。
甘肃秦腔的表演风格,具有甘肃人民的精神气质,表演艺术家大都爱好或者崇尚武术。所以甘肃秦腔表演艺术的基础中,有很大的武术成分,而且是兰州派的武术。有些著名演员本身就是杰出的武术家。在甘肃秦腔表演艺术的基础中,既有戏曲的基本功,又有武术的基本功,由此形成了高古、展拓、挺拔、矫健的气势。这就是艺术同地方的血缘关系。
甘肃秦腔大都以须生,花脸挑班。甘肃秦腔历来以工架戏最为见长,如《潞安州》、《出棠邑》、《金沙滩》、《高平关》、《卖华山》、《出五关》、《王魁盘城》、《潞安州》等。剧目绝大多数以历史政治题材为主,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七侠五义》、《西游记》、《今古奇观》以及明清笔记小说等。这些题材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英雄豪侠、自然以男性为中心,而且大部分都是中年人,所以侧重于男角们,以须生、花脸为主。要在甘肃演戏成名成家,必武艺高强,功夫硬扎,身架极好。在表演上侧重身段、架势、神气,这也是创造艺术形象的主要手段。通过身段、架势、神气,形成雕塑感很强的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兰州观众看戏总是要求看“架架儿”,所谓“架架儿”,就是雕塑感很强的定型姿势。一出戏里,没有好的身段和几个雕塑形象,观众是不批准的。正是由于这样,在表演上主要讲究一个泰字,泰字者,伟大的意思也。没有大气磅礴、顶天立地的内在修养;没有庄严肃穆、稳如泰山的外在工架,是表现不出这个泰字的。举凡投足动手、亮相扎势、无不讲究高大、雄威、展拓、干散、美太。每一出戏,都有一个独特的形象和一套特殊的雕塑,每个动作都如银钩铁划、凌厉刚健,落笔有神,气势森然。演员要严格从自我出发,本本分分,老老实实,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即使演曹操,贾似道这样的奸相,也是道貌岸然,气象巍峨。不丑化自己,不自己嘲弄自己。非常自信,并不以为有什么不然,俨然是威震朝堂的大丞相。至于正面人物,如闻仲、黄飞虎、项羽、马芳、程咬金、艾谦、张飞、孙武、田单、赵盾等,那就不用说了。
甘肃秦腔的表演艺术,如中国画,重在写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大忠大奸的气貌。它有一种明显的古代遗风。在创作 *** 上,朴实、执着,不计工拙,不弄纤巧,追求自然大方,落地天成,展现了古拙,厚实的品格,使人看过之后,念念不忘,铭刻肺腑。
可以这么说,秦腔《出棠邑》就是一部能代表甘肃秦腔的戏剧作品之一。这出戏,成就了几代演员,从孔新晟、王超民、到郗派传人孔桂林,再到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贺忠宏、王宏斌、李峰、宋少峰及徐升等,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须生演员。这出戏,戏剧表演程式包括唱、念、做等等虽然繁难,却精彩纷呈,火爆热闹,广受甘肃戏迷观众欢迎,从城市到乡村,久演不衰,百看不厌。
常小红秦腔艺术成就纵览
四十年坚守赤心不改,为百姓演戏名满秦州
——常小红秦腔艺术成就纵览
(图文/罗汉)
几个月前,观看了天水市西秦研究院秦腔演员常小红在梅馨戏楼举办的“个人折子戏专场”。常小红的戏之一次看,对该演员一无所知,进到戏楼,就看到她已岀场。她身材高挑、双眼炯炯有神,在舞台上潇洒大方、干净利落、扮相俊美,很快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场上接连响起掌声。
这天晚上常小红主演了三折戏《失子惊疯》、《杀狗劝妻》、《破洪州》,这三折戏风格迥异,唱念做俱全、行当跨度较大,但她表演的非常完整精彩,展现出她宽广的戏路、全面的技能和扎实的功底。
为这次专场演出,常小红筹备了好长时间,兰州那么多剧场,由于场租费问题,找不到举办专场的合适场地,最后还是仗义爽气的佟红梅大包大揽,提供梅馨戏楼才得以完成这场专场折子戏。梅花奖得主佟红梅直言快语地给我说,常姐是很全面很不错的演员,我学戏的时候她已经小有名气了,至今为职称还在办专场演出,太不容易了,举办个人专场连剧场都租不起,你要好好写写她。
演出完,匆匆见了一面,合了张影,就再没见过本人。既然答应了佟董及常小红老师,我就得兑现承诺。可是一开始写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身为演员和剧团副院长的常小红,演出、排练、组织下乡演出,平时工作很忙,在微信中与我匆匆忙忙谈了一下自己从艺点滴,本指望她通过微信能发一些文字和视频资料,或者聊聊她的艺术生涯,能更多地了解她的相关情况,但没有。对她的了解也就仅限于那场"常小红折子戏专场”演出。形不成总体的认识和把握,从网上搜到的信息也只是简历及零星的资料,所以写写停停,拖延至今。
从网上一些零星的资料得知, 十五年前,常小红就是一位享誉陇上的秦腔演员,在陇南区域带着她的文工团,演出最“火”时,被天水市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成为天水市秦剧团(现为甘肃西秦研究院)的支部书记及副院长。
常小红主工刀马旦、小旦、正旦等,功底扎实,演唱规矩,舞台经验丰富,多次参加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及现代戏的演出,先后主演过《穆桂英大破洪州》、《黄河阵》、《回荆州》、《刺蚌》、《杨门女将》、《游西湖》、《失子惊疯》、《狸猫换太子》、《蜜蜂计》、《杨七娘》、《玉虎坠》、《打神告庙》、《杀狗劝妻》以及现代戏《万家春》、《山里红》、《打工》等众多经典剧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影象,深受戏迷观众的喜爱。
《杀狗劝妻》中,常小红把焦氏胡搅蛮缠、耍赖使泼的形象塑造得极具神韵。唱腔朴实醇美,做工细腻柔和,一改她平日的文静端庄,塑造之人物乖巧伶俐,泼辣善变,个性鲜明,自成一格。
她主演的《破洪州》、《蜜蜂计》、《打神告庙》等戏舞台气质稳健大气,表演 *** 饱满,张弛有度,唱腔圆润而稳重,动情激越,艺术表现很成熟。她以高超的演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对角色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达到了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
尤其是巜破洪州》这出经典秦腔武旦戏,目前,除了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宁夏秦剧团名誉团长马桂芬作为她的看家戏外,就数天水常小红的演出最为成功。
穆桂英,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女中豪杰之一,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女英雄人物。她是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术。她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挂帅女将,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她的更大功绩就是大破天门阵。要扮演好这个角色,扮相、功架、白口、声腔都要俱佳。常小红克服了种种困难,提高了声嗓与唱腔的质量,几乎完全符合这些条件与素质。她扮相俊美,功架扎实,行腔吐字清晰,把穆桂英活脱脱呈现在了观众面前。看过常小红主演的 《穆桂英大破洪州》戏的观众都知道,她的表演到位、细腻。在戏中,最出彩的是她身扎“大靠”背捆四面彩旗,不仅要提枪与敌拼杀打斗,间隙,她还表演她的“一指禅”功夫,即把战鞭托于拇指顶端及拇指甲盖上连续旋转几十秒钟。每次演到这个时候,都会引起场内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秦腔是一门综合艺术,有固定的程式和音乐曲牌,无数演员已把经典剧目演绎到让戏迷耳熟能详的程度,要演好这些剧目,并得到观众的认可,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常小红凭着一股牛劲和对秦腔的热爱,偏偏在《破洪州》、《打神告庙》等最能显露秦腔花旦功夫的经典戏中找突破口,她表演的花旦,以武功扎实、个性化突出,博得了观众的好评。面对成绩,她平静地说:“我出生在秦腔世家,这些本领都是父亲和许多老师从小教育的后果。”
常小红的父亲一生在秦腔舞台上奔波,她从小便跟剧团走南创北。那时,无论台前幕后,还是跑龙套的行列,都留下了她小小的身影。十多岁时,她开始了跟班学艺生涯。她的父亲为她选了刀马花旦,期望她在刀马花旦行当中有出彩表现。刀马旦为舞台上女将或元帅形象,以表演繁重的“大靠”戏为主,演员要拖着30多斤的行头、背捆四面小旗,在舞台上跳跃翻腾中“唱念做打”。为此,她无论台下练功还是台上表演,总在父亲锦上添花的严酷训练下学习,在自己泪水、汗水中用心揣摩反复演练。多年后,当她能够独揽刀马旦的角色,自如演出正旦、花旦、老旦等形象时,才体会到当年父亲的良苦用心。
从表面看,演员在舞台上八面威风又呼风唤雨,但在光鲜的背后,她们付出的却是凡人难以想像的艰苦。“鬼吹火”是《游西湖》中女主角李慧娘的重头戏。常小红为演好这场戏,她练到能把鸡蛋大小的松香粉含在口中,在大幅度动作表演中连续吹出四十六口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火苗。她说,练习“鬼吹火”必须要把充满异味的松香含在口中10分钟左右,保证自己没有呕吐、没有过敏,还要合时喷出。火纸包的松香含在口中,口腔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太湿了,纸破后松香会呛入咽喉里;太干了,宣纸又会粘在口腔上,要含而不破、不粘,还要随着对手火把的移动,在身体巧妙翻腾中点火,通过直吹、倾吹、斜吹、仰吹、俯吹、翻身吹、蹦子翻身吹等 *** ,喷出了一连串的单口火、连火、翻身火、一条龙火、蘑菇云火等,以刻画主人公强烈复仇心情,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只这一项功夫,她不知练习了多少遍,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为演好《失子惊疯》中女主角九月娘的疯癫形象,她多次观察揣摩街头流离者的外形、表情和眼神,终于把神气模糊、眼神板滞的剧中人物,活灵活现地演绎了出来。
我从网上搜看了她主演的《打神告庙》视频,剧中的女主角敫桂英,通过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和富于美感的戏剧程式,完美地刻画了主人公在求神无果时,万念俱毁的悲情内心世界。
她登台演出的折子戏,多为独角戏,在偌大的舞台上通过“唱念做打”演绎戏曲冲突的递进,刻画人物内心的惨痛。她的演唱、道白和水袖的挥舞,多用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递进式渲染,显示了她高超的演艺水平。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扑灭给人看”。看常小红表演的秦腔悲情剧,既重“唱念”,又兼“做打”,尤其看她“三起三落”的“疯步功”、“眼神功”、“水袖功”以及“吹火功”,能够通过形体和眼神引人入境,在不知不觉间,让观众情绪激动,热泪盈眶。
从艺四十年,常小红在所演出的剧目中,淋漓尽致的演绎了诸多舞台角色,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中国古代和现代妇女的美好形象,达到了震慑人心的艺术高度,也表现了她较高的表演艺术素养。她曾任天水市政协委员,并在一系列国家、省级比赛中荣获大奖,2001年荣获甘肃省首届“红梅”戏曲大赛一等奖,2002年荣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2009年荣获《麦积圣歌》剧化妆一等奖。2015年表演的《失子惊疯》荣获第四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红梅表演大奖。2014年4月天水市委员会授予常小红“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1月 *** 天水市委宣传部授予常小红同志被评为“建行杯”第五届奉献天水十大人物。多次参加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及现代戏的演出,并在一系列国家、省级比赛中荣获大奖,硕果累累,成为天水和陇南地区最受戏迷喜爱的演员之一。
已过不惑之年的常小红,她在秦腔舞台上辛勤耕作近四十年,现在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水戏曲学会副主席,担任西秦研究院的副院长。在舞台上演绎着一个个鲜活的刀马花旦及正正旦角色,论职称她岁时仍然是国家二级演员(现在已经是门国家一级演员),不禁让人为之不平。但反过来想,秦腔界有很多老艺人和著名演员,一生没有评过职称,也没获过大奖,却德艺双馨,深受老百姓喜欢。
在秦腔风靡的甘肃,市县级基层院团,有一批象常小红这样的演员,没有省城大团的优越条件,由于经费所限,排不了他们想演的剧目,职称上不去,名头不大,收入不高,演技却并不差那些名角儿半分,深受当地老百姓的追捧,常年活跃在乡村节会庙会、田畔地头,为偏远乡村的老百姓送去精神食粮,对他们,我满怀敬意,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秦腔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有着非常雄厚的群众基础, 是门西北大地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这里的人们饭食少盐寡醋没辣子可以凑合,生活中没有秦腔却没法过。秦腔的根基在乡村,土壤是广大戏迷。做为一名秦腔演员,观众戏迷的认可才是更好的奖章。唯愿常小红能为喜爱她观众奉献更多的好戏,也祝愿她艺术之树常青!(2018.8.15初稿于兰州)
秦腔演员展学昌简历
提起甘肃的须生演员,就不能不提到展学昌老先生。昌老先生是甘肃靖远县东湾人,1956年14岁考入靖风剧团学艺,师承“麻子红”高徒黄致中、寇世英、曹福成、周正俗、王化明等秦腔名老艺人。他功底扎实、文武兼备、戏路宽广,以演悲剧见长;他嗓音苍劲有力、行腔展拓、气氛热烈;表演潇洒大方,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在近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目前秦腔健在的正宗郗派传人之一。除了表演,他还具有较高的导演水平,曾担任过甘肃景泰县秦剧团团长,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秦腔演员。展先生不光在秦腔艺术上有独到造诣,在书法方面也颇有成就,是甘肃著名书法家之一。尤其在靖远、景泰、皋兰县域,妇孺皆知。其戏好、人好、很有人缘。
展学昌的天赋条件比较优越,身材修长、扮相好,再加上一副高低自如、宽厚明亮的好嗓子,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先生初习小生,倒嗓后改须生。他的戏路较宽,唱做兼备,能戏很多,他的声音洪亮,带点沙音,唱出来如黄钟大吕,感染力很强,人称“铁嗓子”。他经常演的戏有《祭灵》、《苏武牧羊》、《打镇台》、《烙碗计》、《放饭》、《金沙滩》、《下河东》、《探监》、《南阳关》、《坐洞》、《周仁回府》、《闯宫抱斗》等等。他的纱帽戏和衰派戏是更好的,《放饭》、《祭灵》和《烙碗计》是他的享名剧目。展学昌的唱腔酣畅醇厚,韵味十足,腔拉的相当自然,听起来热耳酸鼻,又加演唱特别买力,一声拉腔,沁人心脾,感情饱满,尤擅演唱一些悲壮愤怨的唱段,感染力非常强。他塑造的人物,多是悲剧形象;他的做工也是相当出色的,身段及做派是更优的。髯口、扬袍甩袖、台步俱很老到,台风稳健大气,演戏非常自然。他在《祭灵》中的磋步,相当精彩,配合鼓点,头上的绒球、飘带及髯口水袖一起有节奏的摆动,如流水般自然,是为一绝。在《放饭》中的甩发、抖须、摆须都非常精彩,一般人演到朱春登看见母亲的时候,都是跪到后走跪步,而他则是一步一跪一叩首,直止跪到老娘身旁,每演止此,台下掌声雷动。而他的“哭腔”也是非常有艺术特色的,演戏又特别投入,演出《周仁哭墓》一折时,声泪俱下,台上台下哭声一片……
张振秦先生曾经评价展老先生:行腔流畅自然,高低自如,气力充沛,演唱以喉音为主,脑后音为辅。他的唱腔,高亢激昂,豪放壮美,拖腔韵味浓厚,独树一帜。听他的唱,给人心旷神怡之感,犹如身居高山峻岭之中,荡气回肠,声腔有“回声”之效,酣畅淋漓。他的音准极好,如《祭灵》中“满营中”的拖腔,跌宕有致,错落有序,犹如拔丝山药,非常‘缠弦’,属于典型的“中锋嗓子”。由于常年在基层演出,剧场多为空旷地界,导致他的唱腔重腔而轻字,嗓音爆发力强,唱腔富于感染力,而推字则有含糊不清和“倒字”的弊病,这是不足之处。可能是早年学小生的缘故,他的做派与很多甘肃派演员相比,更多了一丝潇洒气韵。如“投袖”、“提袖”、“甩袖”等水袖功夫,化用了很多小生的水袖程式,表演显得飘逸洒脱。他的髯口、台步、眼神戏、帽翅功夫也非常精湛。如《祭灵》的“水上漂”,头上、身上、脚底下,边式潇洒,极见功夫;《放饭》中的髯口、梢子、跪步、帽翅等,也是信手拈来,驾轻就熟;《烙碗计》的唱念、老生的台步,都独到考究,匠心独具。他塑造的人物,多是悲剧形象,尤擅演唱一些悲壮愤怨的唱段,酣畅醇厚,韵味十足,腔拉的相当自然,听起来热耳酸鼻,又加演唱特别买力,一声拉腔,沁人心脾,感情饱满,能引起很强的观众共鸣。
说到展老先生的秦腔艺术风格,张振秦先生的评价是:唱念已与陕西秦腔无二致,做派偏重于陕西风格但又不完全是,很多戏中总有一些陕西流派中所没有的表演。如《祭灵》中演到刘备对黄忠说:“老将军,说是你也来奉陪,呵、呵、呵……”,这个地方要踩着鼓点走蹉步,同时“呵、呵”也是合着鼓点笑出,这个就难得多了。这项绝技,恐怕只有这一份了。《打镇台》中,演唱“陈世美秦香莲结为丝罗”一大段唱时,边唱边舞动帽翅,左右交换,一直到唱完这段‘乱弹’为止,此种演法,为陕西所无;并且,《打镇台》的套路比较陕西也增添了很多技巧表演,如左右报李庆若“咽气”,他不像现在演的双袖甩出爬在桌子上抖须,而是坐在椅子上,斜亮腿,抖须,这个地方,每演必有彩声。
展老先生为人很和蔼,从不摆架子,到农村去演出就和村民吃住在一起,非常热心。只可惜境遇不佳,中年痛失爱子,对他打击很大,1990年景泰县剧团解散,他随后去靖远县剧团,时间不长,便辞去公职,从此淡出舞台,很少再登台演出。1997年左右,又重活跃在景泰等地的舞台上,并在这个时间和兰州市秦剧团灌制了两盘盒式专集,这套盒式专集到景泰后,很快抢购一空,以至出现了断货缺货的现象,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如今的展学昌,定居兰州,偶尔在茶园搭搭台,过过戏瘾。
当今西北秦腔界,你认为比较好的生角演员都有谁?
秦腔生行分为须生、老生和小生三类,在这三类里又有细分。具体来说须生细分为靠把须生、官衣须生、红生、蟒带须生、王帽须生、道袍须生等。老生分为安工老生和衰派老生。小生又细分为文小生和武小生。
一个秦腔演员的好坏,可以笼统的以技艺水平和个人影响力以及德行操守上加以衡量,在此基础上,结合生角行当的细分,下面列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秦腔优秀的生角演员。
1.刘随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梅碗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官衣须生、靠把须生、蟒带须生,以唱功见长,讲究以腔托情。其代表剧目《金沙滩》享誉西北,深受戏迷观众的喜爱。
2.丁良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师从秦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贠宗汉,主攻官衣须生、蟒带须生、王帽须生。以唱功见长,声音清脆悦耳,韵味十足,代表作《打镇台》。
3.谭建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基本功深厚,边式凝练,主攻小生、须生。代表剧目《太庙惊魂》,《周仁回府》。
4.李东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号称“秦腔王子”。主攻文武小生,代表作《千古一帝》、《黄鹤楼》。
5.康建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红生、须生。代表的《下河东》、《斩黄袍》、《杀庙》。
6.贺忠宏: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红生、须生,以做功见长,代表作《出五关》、《五典坡》、《杀庙》、《徐策跑城》。
7.宋少峰: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文武小生,兼须生和红生。在年轻一代的演员中,表演唱腔俱佳。代表作《狸猫换太子》、《出五关》、《杀庙》、《斩颜良》。
8.屈莲英(女):宁夏秦腔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主攻官衣须生。代表作《放饭》、《打镇台》、《生死牌》。
9.张安学:兰州戏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主攻红生、须生。代表作《出五关》。
10.张江中:兰州戏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一级导演,主攻红生。代表作《出五关》。
11.王鸿斌:兰州戏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兰州戏曲剧院院长。主攻须生、红生。代表作《出棠邑》、《下河东》。
12.王宏义: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国家一级演员,主攻须生、老生,代表剧目《游龟山》、《三滴血》、《祭灵》。
13.张涛: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主攻文武小生。代表剧目《火焰驹》、《骆驼巷》、《金沙滩》。
14.杨升娟(女):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国家一级演员,师从秦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爱琴。主攻小生,兼演须生代表剧目《周仁回府》、《生死牌》。
以上列举了在秦腔界群众基础深厚、德行操守高尚和秦腔技艺精湛的秦腔优秀生角演员。而个人认为,来自于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剧场王宏义是更好的秦腔生角演员。他全面继承和发展了秦腔“衰派一绝”刘毓中老先生的表演体系,从身形到唱腔,再到刘派代表剧目的传承上,无一不体现出其对艺术的严谨和敬畏。在如今鱼目混珠的所谓流派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王宏义的艺术成就可以说对秦腔流派的传承和发展树立了典范,指明了道路。其在刘派艺术传承上取得的成绩非常值得那些沽名钓誉之徒学习,也值得为规范秦腔在流派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
秦腔何慧敏简介几级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秦腔何慧敏演员是甘肃省秦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窦凤琴徒弟。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
秦腔演员张王博是几级演员
是一级演员。王博,女,汉族,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原甘肃省秦剧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非遗秦腔代表性传承人,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委员,甘肃省领军人才,全省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