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工程经济效益评估的特点
1、三是对防洪标准较高的项目,设计标准下的防洪效益较大,但计算得出的多年平均效益明显低于设计年效益,由此导致评价指标达不到规范要求。
2、例如,土地资源的价值表现为成本价值和效益价值两个方面,前者包括为建设交通、能源、通讯设施等投入的费用,后者包括可能的商贸效益、工业效益、农业效益和旅游效益等。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评价核心指标及其特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济评价的核心指标是防灾经济效益。效益是指某种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成效与所付出的代价之比。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及标准探索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 安全品的价值就是势承灾体在潜在地质灾害成为地质灾害时更大可能损失的价值,称之为势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是指投资者投入的资源与安全品价值之比。针对特定的灾害地点防御投入的效益是单个投资项目的效益。
式中:Bi为单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效益;Ci为潜在灾害体危害范围内承灾体的可能损失;Di为单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投入。
(2)地质灾害防治经济效益核算 *** 1)地质灾害防治经济效益的确定。地质灾害防治效益采用投入产出法进行计算。采用相对收益法。
式中:Bk为单项地质灾害经济工程经济效益;Ck为灾害体危害范围内承灾体的可能损失;Dk为单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投入。
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效益研究
1、)由于我国各地区地质灾害特征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存在差异,造成经济效益统计标准不同,很难统一。3)对已经完成的治理工程没有很好地进行总结分析,很难对今后的规划和防治工作起指导作用。
2、但是 *** 财力可用于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投资有限,这就要求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原则,努力落实灾害治理资金,在灾害治理中除考虑保护人员安全外,治理的经济效益是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
3、)地质灾害防治经济效益的确定。地质灾害防治效益采用投入产出法进行计算。采用相对收益法。
4、)全国第二轮(1∶25万)的地质灾害调查。投资额: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 2)大江大河流域1∶10万地质灾害调查。投资额: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 3)重要经济区带、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高发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