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其中致灾危险性大的4处(长0.455km),致灾危险性中等的7处(长080km),危险性小的4处(长465km)。
2、采沙和采矿对管线破坏相对比较强,主要破坏表现为引起河道下切,水流冲蚀管道,采坑的回填易形成不均匀沉陷,形成的高边坡易发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对管道危害较大,因此,管道遭受砂坑和采矿坑的危险性为中等—大。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就是预测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在输气管线使用年限内(50年)突发性或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范围。
4、模糊聚类综合评估的基本步骤是:根据地质灾害风险构成,建立因素集、综合评估集和权重集,确定隶属函数,得到综合评估结果,并进行解释分析。 灰色聚类综合评估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常用于研究“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
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分与评价
1、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有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合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诱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降雨等)和灾害发育现状,以定性评价为基础,通过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定量计算来确定。
3、以上两区区内岩石风化强烈,沟谷深切,地形陡峻,岩石 *** ,危岩多见;又是暴雨多发地,加之河流源短流急,遇有较强的降水过程时,易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一)基于GIS的信息量分析模型 信息量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影响因素对斜坡变形破坏所提供的信息量值,作为区划的定量指标,既能正确地反映地质灾害的基本规律,又简便、易行、实用,便于推广。
5、选定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灾害的19个易发性评价因子,建立了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
6、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
建设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1、通过海岸建设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将胶州湾海域及近岸陆地分为适宜性良好区、较好区、较差区、差区。
2、建设工程适宜性评价主要是围绕安全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其中,安全是首要因素。在安全的基础上,寻求功能区的配置与地质环境相适应,以获得更佳的经济效果。
3、建设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建设功能区划和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之一。
工程地质条件有哪些
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一般认为它包括岩土(岩石和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要素是地质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地质岩性:指岩石的软硬程度及成因,是划分岩石等级的主要依据。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包括:地层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质因素,包括它们的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包括: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既然叫工程地质条件,也就是和工程相关的地质条件,比如说构造上是不是属于断层带上,像汶川大地震,整个县城就是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所以工程在建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因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水文地质条件:这是重要的工程地质因素,地下水是降低岩、土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又在某些情况下对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如基础)发生侵蚀作用,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它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水质等。
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是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基础上进行的。地质灾害的易发性代表了地质灾害是否具备形成条件和发生地质灾害的难易程度。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则包括了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威胁的范围、易发程度和诱发因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可能性。
2、基于GIS层次分析法的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评价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区、研究对象及研究目标,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进行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所需要的数据,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质量指标等。
3、(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地质灾害易发区系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区划的原理是工程地质类比法,即类似的静态与动态环境条件,产生类似的地质灾害;过去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也是以后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是指在一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的难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