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本硕博如何认定职称?
在事业单位,职称对于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事情,目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1-7级对应高级职称,8-10级对应中级职称,11-12级对应初级职称,13级为员级。 同时职称是和学历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正常情况下, 大学本科毕业的职员 ,试用期为专技十三级,工作一年后转正定级的时候就可以定为专技十二级,也就是初级岗位。而在初级岗位工作4年后,就有资格参加中级职称的评审,在中级岗位工作5年后,就有资格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而如果是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么各地以及各个单位可能都存在不同的做法 。有些地方硕士和本科生待遇一样,也必须经过专技十三级转正后定为专技十二级,有些地方入职后直接定为专技十二级。在以前,硕士毕业两年后就可以认定为中级职称,不过现在很多地方 *** 已经取消这一做法,要求必须通过评审或者参加考试(以考代评的专业)才能够获得中级职称。同时, 也必须在中级岗位工作5年后 ,才有资格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
至于博士研究生毕业 ,在考察合格后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在中级岗位工作2年,就可以参加高级职称的评选。
不过,在事业单位有职称不代表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岗位待遇, 还需要单位聘用到相应岗位以后才能兑现待遇 。很多人通过以考代评获得了中级甚至高级的职称,但是因为单位没有职数聘用,只能依然拿着初级职称的待遇。
事业单位专技岗位实行的是职称评聘结合的方式。即,要聘任到职称岗位,必须拿到相应的职称,而职称是结合个人学历、年限、业绩等各方面综合评选出来的。
先不考虑聘任的问题,单从职称评定来说,大学本科毕业进入事业单位,试用期一年后考核合格,可认定初级职称,即专技十二级,在初级岗位四年后可以参加中级职称评审,拿到中级职称五年后,可以参加高级职称评审。
硕士毕业试用期按初级职称定岗,试用期转正两到三年后可以认定中级职称。这是以前各地普遍的做法,并且出台了相应政策。不过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沿用这种模式,硕士毕业也要求参加评审或考试,通过后才能拿中级职称,而不再直接认定。取得中级职称后,满五年再参加高级职称评审。
博士属于高学历人才,政策相对放宽。毕业后一般直接定中级职称,两年后晋升高级职称。如果是高 科技 人才,很多单位甚至直接破格定副高,两三年以后再晋升正高。比如大学,这种情况就比较普遍。
这是职称的评审要求。除了有职称,事业单位专技人员要享受待遇,还必须聘任但岗,否则有职称也只能看着,拿不到相应的工资待遇。这就涉及到岗位职数问题。一般来说,初级职称岗位名额富裕,不存在这方面忧虑。中级职称岗位市级以上单位基本上也有保障,县区一级事业单位相对紧张。高级职称岗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按照1:3:6的比例,一个单位100个人,一般也就10个高级职称岗位,这10个名额占满了,必须等他们退休或调离后面的人才能递补,而且还不能有竞争,一旦有多人竞争,决定权就在领导和单位党组会了。能否聘任到岗,还得看个人实力。
事业单位一般 *** ,分为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按照学历,一般情况下,本科进入事业单位,都是需要考试,硕士都是可以直接走人才引进的,只面试不考试,但是有的城市,硕士也得参加笔试考试(比如咸阳,不知道为什么市级事业单位 *** ,都是硕士起底),而博士基本上都是人才引进,不需要考试直接可以的。
在说说这个职称认定,本科进入事业单位,按照专业技术岗和管理岗位的不同,分别任初级职称和管理九级,一般情况下,硕士进入事业单位,按照政策要求,定管理八级和中级职称。再说说博士,按照要求,是可以直接任中级和管理7级岗位的,一般实际操作的话,如果政策允许,可以给助力职务,当然也有补助。
上面说的都是理论,实际执行过程中,其实要困难的多,在区县一级,学历上的差距体现不会过大,基本上本科、硕士都差不多,都是定管理九级(或十级)和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基本不可能,而在市级,遇到好政策,是可以定到中级职称的,至于说管理岗位,都是九级,其他不可能,没有新录入的直接任科长的(管理八级),至于说博士,这个在区县比较少,如果人才引进,助力岗位居多,都是管理岗,而在市级以及以上,怎么处理个人不太清楚(不过大多数还是挂职助力,一般也属于领导,博士很少从办事人员开始)。
如果是单从年限和资格条件晋升,不考虑其他因素,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一年实习期满后,考核合格,可以认定为助理级职称资格;而硕士研究生实习期即按助理级职称享受相应待遇,三年以后晋升中级职称;博士生直接评定中级职称,两年后晋升副高级职称。
实际上,职称晋升,最主要的还是岗位和名额。职称实行评聘分开,即使你硬件什么的条件都够,通过考评获得了相应的职称等级,如果岗位与专业技术职称不符,或者是所在的单位没有相应级别的职称,或者是相应的职称级别已经没有空缺名额,都不能被聘用,不能聘用也就不能享受相应的待遇。即使是博士生毕业,如果是在管理类事业单位任职,或者是在党政机关任职,即使是符合所有的条件,或者是原来已经取得了职称等级,也起不了任何作用,享受不了职称待遇。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只有在专业技术领域,相对来讲,学历的作用非常大。有着高学历,意味着比别人的起点就高,评聘职称的机会就更多。越是在高级职称领域,竞争竞争相对越小,反而是在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阶段,竞争是最强烈的。各省相继实施了职称改革,降低了职称评定的门槛,加强了实操对职称评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北京等地也试点推行终结“职称终身制”,即使已经评聘了相应的职称等级,如果出现不符合职称等级要求的条件时,可以降低或者取消职称等级,相应的待遇也会降低或者取消。
在中小学教师中职称有"定”和"评"。
″定"就是之一次,不考虑单位指标不考虑个人业绩工作期限到一定时间就行。本科毕业参加工作两年定初级职称,专技十一级。硕士毕业参加工作享受专技十级待遇,满两年定中级职称。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享受专技七级待遇,工作两年定高(副)级职称。
“评"一是有任前一个职称的年限,二是单位职数是否空缺。一般正常的初级任满四年可申报中级,中级任满五年可申报高级。由于材料评审,评审通过后单位聘任还有时间差,所以这个时间还会拉长。比如毕业参加工作定级并聘任可能工作三年才得到完成。所以本科毕业参加工作第八年才申报中级,而硕士毕业工作两年稳拿中级,同样本科工作一路顺风到中高也得十四年,有些机会不好的退休也难拿到中高,而博士随意两年就中高了。所以,"知识改变命运",学历还是职称的一条捷径。
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随着 社会 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职称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聘任的岗位称之为“专业技术职务”,简称职务;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则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标识,简称职称。
事业单位职称分三级:
⒈助理级:
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⑵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⑶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⑷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⑸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⒉中级:
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⑵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⑶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⑷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⒊高级:
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⑵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⑶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事业单位的工资是跟职称挂钩的,初级是不给加工资的,中级职称是副科级待遇,高级是副县级待遇。当然职称考试有很多种 ,比如:主任 *** 、副主任 *** 、主管 *** , *** 、技士;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药师与前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医师、医士;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管理员;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技术编辑、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高级经济师、经济师、助理经济师、经济员;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畜牧师、畜牧师、助理畜牧师、技术畜牧员;高级兽医师、兽医师、助理兽医师、技术兽医员、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根据你的专业和日常工作来考适合你的就可以了。
职称评定材料清单
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两份)、附件表(一式一份);正表中主要工作业绩一栏要填写详细、具体。
⒉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⒊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⒋交验毕业证、初级职称证原件。
⒌《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⒍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⒎一寸彩照6张,身份证,学历证复印件各两份。
凡不按上述要求备齐相关材料的,概不受理。
专业论文要求:
⑴必须亲自撰写,不得抄袭。
⑵要结合本人工作和岗位实际。
⑶字数不少于 3000 字。
业务工作总结要求:
⑴要把自己工作的经历写清楚。
⑵要把负责或参与的主要项目写清楚。
⑶要把发表的论文或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奖励写清楚。
⑷字数不少于 1500 字。
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么各地以及各个单位可能都存在不同的做法。 有些地方硕士和本科生待遇一样,也必须经过专技十三级转正后定为专技十二级,有些地方入职后直接定为专技十二级。
在以前,硕士毕业两年后就可以认定为中级职称,不过现在很多地方 *** 已经取消这一做法,要求必须通过评审或者参加考试(以考代评的专业)才能够获得中级职称。 同时,也必须在中级岗位工作5年后,才有资格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
至于博士研究生毕业,在考察合格后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在中级岗位工作2年,就可以参加高级职称的评选。 不过,在事业单位有职称不代表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岗位待遇,还需要单位聘用到相应岗位以后才能兑现待遇。很多人通过以考代评获得了中级甚至高级的职称,但是因为单位没有职数聘用,只能依然拿着初级职称的待遇。
本科毕业一年定初级职称;硕士毕业三年定中级职称;博士毕业定中级职称。
有没有人知道职称的评,聘是否分离
单位评审通过中级职称,说明具备中级职称资格,虽然具备资格,但是单位不一定聘任。例如:某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林英杰举例说,评和聘完全分开了,你可以被评为高级教师,但这只代表你的资格,学校要不要聘你为高级教师,还要看你干得好不好。
很多单位评和聘分开,是因为通过评聘分开激活竞争机制:
职称实行评聘分开,只要条件符合,都可以申请,评上后,员工还要通过竞争,优胜者才能被聘为其所申请的职称,单位聘任是受职数限制。虽然评职称不受职数限制,但单位按需设岗,也就是说,岗位是有限的,竞争的机制被真正激活了,因此,即使被聘为中级职称,也不代表可以松口气了。职务聘任期一般为二三年,最长为五年,五年之后,重新“洗牌”,具有相应资格的员工仍然要通过竞争,获得职称聘任。
事业单位评聘分离政策
在一般的事业单位,职称工作包括职称评审和职称聘任。也就是说评和聘是两回事。评聘分离政策就是在该单位评是评,聘是聘,评上不一定有指标,没指标就不聘用。评聘结合就是评上就聘,就兑现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